第1章 序

现今,科学、医学和技术突破屡见不鲜,有些还未实现的突破也将会到来,即便现在还没有。因此,我们可以预言,人类将面临许多新的伦理问题,即便目前为时尚早。

我一直对这种话题很感兴趣。并且,我一直怀疑人类能否依赖自身的直觉力应对种种道德困境。举一个例子:1978年7月25日,人类史上首个试管婴儿路易丝·乔伊·布朗(Louise Joy Brown)出生。当时,首创试管授精技术的科学家受到了来自医疗机构和教会的猛烈抨击。布朗一家也收到了潮水般的恶意信件。但自那以后,数百万的试管婴儿相继诞生,而试管授精技术在大部分社群中的争议声也消失殆尽。当年试管婴儿曾经引起的争议现在看来令人诧异。

针对目前这些伦理困境的哲理性思考,有助于我们弄明白到底应该欢迎哪些发展,担忧哪些发展。而在某些领域,我们现在就可以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这本书尝试捕捉瞬息万变的世界面临的一些伦理问题。我主观地将这些问题分为“未来的人”“未来的生活”“未来的机器”“未来的交流”“未来的身体”和“未来的死亡”几个主题。虽然这种分类不能系统全面地概括未来所有的伦理困境,但是我希望它是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这本书囊括了诸多问题,例如:我们是否应该寻找肉的替代品?未来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友情,是否会与现在的截然不同?人工智能在未来能否帮助我们识别罪犯?人工智能在未来能否替代人类医生?

书中的一章探讨如何能使“劝诱技术”——该技术具备说服我们改变原有态度和行为的能力——为我们服务,不违抗我们的意志。还有一章则探讨用以应对在网络世界四处扩散的谣言和阴谋论的措施。

将来,我们可能具备读心术。我们可能制造出人造子宫。我们可能改造人类和牲畜的基因以提升抗病能力。科技进步似乎预示着人类生活的进步与改善,但是,它会带来负面影响吗?

书中还有一个部分涉及死亡的话题。现在,科技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延长我们身体机能的运转时间。事实上,新技术已经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死亡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在规避死亡的路上,我们究竟要走多远?与人体冷冻相关的一章则探讨了以下问题:我们是否有必要冷冻身体,以便在未来某天复活。此外,本书还探讨了究竟应该着眼于人类的未来,还是关注“后人类”的未来。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裘力斯·恺撒》(Julius Caesar)中,罗马贵族凯歇斯(Cassius)向勃鲁托斯(Brutus)说道:“主宰命运的不是天上的星辰,而是我们自己。”同样的想法是创作此书背后的动因。我们应当认识到,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科技发展史,探索和创新在持续进行,并且几乎可以肯定,速度之快在地球的历史上前所未有。我们有塑造未来的能力,如果我们能越早做出更有眼光的决定,未来的可塑性就越强。

我现在是牛津大学乌希罗应用伦理学中心(The Uehiro Centre for Practical Ethics)的特聘研究员。该中心专门研究未来道德哲学。本书的大部分供稿人都与该中心有关。我要感谢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哈赞姆(Hazem)、布里奇特(Bridget)、露丝(Ruth)、安妮(Anne)、布莱恩(Brian)、丽贝卡(Rebecca)、埃丽卡(Erica)、谢默斯(Seumas)、安吉利基(Angeliki)、萨鲁拉(Xaroula)、约翰(John)、杰西(Jess)、卡丽莎(Carissa)、詹姆斯(James)、史蒂夫(Steve)、史蒂芬(Stephen)、朱利安(Julian)、加布里埃尔(Gabriel)、汤姆(Tom)、多米尼克(Dominic)、莉迪娅(Lydia)、阿尔贝托(Alberto)、特丝(Tess)、凯蒂安(Katrien)、乔尼(Jonny)、麦肯齐(Mackenzie)、弗朗西丝卡(Francesca)和安德斯(Anders)。他们容忍了我的唠叨和喋喋不休,他们和我一起创作了这本好书。

我要特别感谢乌希罗中心的主任朱利安·萨武列斯库(Julian Savulescu),感谢他对这个项目的支持。我也要感谢这些为中心的正常运转而努力工作的人们:雷切尔·加米尼拉廷(Rachel Gaminiratne)、利兹·桑德斯(Liz Sanders)、黛博拉·希恩(Deborah Sheehan)、罗奇·威尔金森(Rocci Wilkinson)和米里亚姆·伍德(Miriam Wood)。

我还要感谢牛津大学出版社团队:珍妮·金(Jenny King)、牛津大学出版社编辑马丁·诺布尔(Martin Noble),以及牛津大学哲学系主任彼得·蒙奇洛夫(Peter Momtchiloff)。我已经为他编辑了许多本书,他一直是个冷静和善的人。

我还要像往常一样感谢不知疲倦、无私奉献的校对员兼润色员汉娜·埃德蒙兹(Hannah Edmonds)。最后,我要一如既往地感谢我的家人:利兹(Liz)、索尔(Saul)和艾萨克(Isaac),感谢他们陪伴我度过了2020年那些在隔离中构思创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