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家人

石林把李安让进了院子,招呼道:“走,进屋喝点水。”

石林在村子里属于孤僻的那一种,石柱母亲生他的时候就因为难产去世了,他也一直没有再娶,平日里也不怎么和村子里的人来往。

不过他对李安却十分和善,因为李安是村子里唯一一个不嫌弃他儿子的。

“不用了石叔,我过来是有件事想麻烦你。”李安连忙说道。

“刚刚狗蛋回来就是问我什么时候进山,还说是你问的,我问他原因,他也说不上来。是不是你家要定一些肉食?”石林问道。

他平常打的猎物,除了一些比较值钱的,其余的都是卖给村里人。

有的时候村里人需要买肉食,都会提前找他预订。

因此他还以为李安向自家儿子询问他什么时候进山,是想买些肉食呢。

“不是买肉,石叔,我是想跟你一起进山。”李安连忙说道。

“你想学打猎?”石林闻言眉头微皱。

打猎也算一门手艺,像石林父子二人,根本种不了多少田地,干脆就把田地都租给了村里人种,靠着租子和平常打猎,日子也过的非常滋润。

若是别人他肯定不愿意教,不过李安若是想学,他还是愿意的。

不过进山打猎,有不小的危险性,李安才九岁,怎么也得家里大人出面来说才行。

不然他直接答应,带李安进山,万一出什么事,就麻烦了。

“石叔,我是准备进山采药,不过我没进过山,想着跟你进山安全一点,你要是为难就算了。”李安说道。

“可是现在也不是采药的时节啊。”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扬州附近大的山脉没有,低矮的山林还是有很多的。

村民们平常也会进山采药材卖钱。

不过一般都是夏秋之季才会进山采药。

“石叔,我进山不是采那些常见的药材,而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需要多年生长的药材。”李安说道。

普通的药材大多生长周期都是一年,而一些比较珍贵的就需要多年生长,年限越长也越值钱。

虽然春天采摘并不是最合适的季节,但是李安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寻常药材不怎么值钱,而且村民大多都认识。

而那些需要多年生长的药材,除了一些有传承的采药人,普通百姓根本不认识。

上辈子李安的外公就是采药人,李安没少跟他进山采药。

虽然那时候野生药材已经十分少见了,李安也在外公的教导下认识不少药材,这才是他想要靠采药赚钱的底气。

“你认识多年生长的药材?”石林惊讶道。

“我堂哥不是在读书嘛,他无意中得到一本医书,上面记载了许多药材,除此外还有药材的画像,我虽然不识字,却看了画像,想进山碰碰运气。”李安胡乱的编造了一个借口。

“爹,你就带李三哥去吧,你不是说要教我打猎么,我还能和李三哥一起进山玩。”石柱恳求道。

石林沉默了一会,说道:“我可以带你一起去,不过进山后务必听我的,不准乱跑。”

事实上,春天草木茂盛,并不适合打猎。

草木遮挡,不仅影响视线,也给猎物提供了很好的遮掩。

他平常春夏时节,都是进山下套子和陷阱。

石家这些年都是一脉单传,石林就石柱一个儿子,他也没有兄弟姐妹什么的,便想着带石柱入山教导他打猎。

这样石柱有个一技之长在身,以后即便他不在了,石柱也不至于吃不上饭。

“多谢石叔,你放心,我到时候肯定听你的。”李安见石林答应,感激道。

“不过我下次进山大概在五日后,你家里还在插秧,你能去么?”石林问道。

李安点了点头,说道:“能去,我家秧快插完了,最多三四日就完了。”

他家加上租种的田地一起大概有三十亩,不过并不全是水田。

去掉在学堂读书的堂哥,家里剩下九个都能干活,已经插好大半了,剩下的一点,几天就能干完。

“那行,到时候我让狗蛋通知你。”石林说道。

“石叔,那就先这么说,我还要去田里插秧,就先走了。”李安说道。

石柱听闻李安要走,非要跟他去帮他家插秧。

最后还是被石林给叫住了,倒不是石林不愿意他帮别人家干活,只是石柱根本不会插秧,去了只能帮倒忙。

李安从石家离开,便直接去了田里,半路上还碰到了巡视完往回走的通判一行人。

李安仔细打量了一眼,确实和剧中的盛紘长的一模一样,看样子他确实是穿越到了知否世界中了。

等李安回到田里的时候,刘氏又开始念叨了起来。

说他是故意把衣服弄湿,就是为了偷懒,回家换个衣服耽误这么久云云。

李安知道刘氏的脾气,若是回嘴,她能一直念叨,也不说话,老老实实的下田插秧。

刘氏念叨了一会,也没音了。

太阳偏西的时候,一家四口把这块田插完了,换了另一块田继续插了起来。

等这块田插了大半,天边已经出现了晚霞。

“好了,天色不早了,咱们回去吧。”李南说道。

李安闻言松了一口气,站起身来,用拳头砸了砸有些酸涩的腰。

“还愣在那做什么,赶紧去河边把腿上的泥洗洗,回家了。”刘氏喊道。

“知道了。”

李安应了一声,上了田埂,提着鞋子跟了上去。

在河边把腿洗干净,控了控水,穿上鞋子,四人往家里走去。

……

天色微黑的时候,李安家一大家人,围坐在堂屋的桌子上吃饭。

正对们的主位上,坐着李家老爷子李木和妻子丁氏。

左边坐着大伯李东和大伯母冯氏,右边则是李安的父亲李南和母亲刘氏。

下首的位置则是李平和李安兄弟俩的。

李平靠着大伯母桌角的位置,加了一个凳子,坐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是大伯家的女儿,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小名叫大丫。

这种现象在古代很普遍,一般只有大户人家和书香门第才会给女儿起名,甚至还会取字。

普通百姓人家,基本上只会给女儿起个小名。

李安大伯有一儿一女,上面还有个长子名叫李富今年十五岁,在学堂读书,只有休沐才会回来。

一家人吃饭的时候,都没有人说话,倒不是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而是趁着天还有亮光早点吃完,也省的点灯,毕竟灯油是要花钱的。

李木年过半百,身材很瘦,背部有些佝偻。

半碗饭下肚,李木夹菜的时候斜了一眼李南,说道:“老二,你们今天是不是有人回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