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是我们党的理论之源、信仰之本、事业之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对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理论鉴别力以及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意义重大。首先,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有利于增强我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领导干部,不是合格的领导干部,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应该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其次,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有利于培养党员干部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科学分析、科学判断、科学决策、科学制定行动方案的基础和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是经典作家们科学思维方式的精华和产物,充满了科学分析、科学论证的道理,凝聚着科学判断的结论。坐下来,读进去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就能被贯穿着科学思维方式的哲理所深深吸引,从而养成领导干部科学的思维方式。最后,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十分有益于提高理论鉴别力。有些人为了说明自己的错误理论,往往引经据典、照搬照套、生吞活剥、故弄玄虚,貌似马克思主义,甚至不惜采取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方式任意曲解马克思主义。如果我们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认真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就极易轻信,甚至受骗上当、误入歧途。认真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我们就会提高理论鉴别力,就不至于被一些粗制滥造的读物或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特别重要的是,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有利于深化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集体学习时强调:“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1]。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概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2]。马克思主义经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从而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泉。我们只有从源头上去学习、去挖掘,才能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才能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才能自觉运用。

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掌握并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条件和重要途径。早在2011年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出席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时,就专门强调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3]2012年6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时又提出:“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追本溯源,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

《资本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花了40年,或者说是他用毕生心血创作的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848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马克思积极投入并指导这场革命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深刻总结革命教训,力求通过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晚年,马克思依然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趋势和工人运动新情况,努力从更宏大的视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5]

知识链接

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诞生后就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在一个半多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和世界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中,显示了无限的生命力。它照亮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指引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当代,它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宝库,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针。《资本论》是马克思在长期参加阶级斗争与科学实验和掌握大量实际资料与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创作的划时代巨著,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伟大成果。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部著作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诞生后的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尽管资产阶级学者无数次地宣称《资本论》已经“被驳倒了”,《资本论》已经“过时了”,但是,这部伟大著作就像长青的劲松,在历经风雨后仍昂然屹立,尤其是在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中证明了其科学性。

《资本论》的内容极其丰富,除经济学内容外,还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以及有关政治、法律、历史、教育、道德、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精辟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资本论》首先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它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资本论》也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著作。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到《资本论》时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这种唯物主义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发展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6]列宁还指出:“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7]“既然运用唯物主义去分析和说明一种社会形态就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成果,那么,十分自然,历史唯物主义已不再是什么假设,而是经过科学检验的理论了;十分自然,这种方法也必然适用于其余各种社会形态,虽然这些社会形态还没有经过专门的实际研究和详细分析……”[8]可见,《资本论》实际上也是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一部具体的哲学著作。

《资本论》还是一部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我们知道剩余价值学说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资本论》,而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建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这个问题的解决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的各个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也曾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个问题的解决为起点,并以此为中心的。”[9]所以,列宁说《资本论》又是“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的和基本的著作”[10]。

《资本论》还包括了马克思在政治、法律、历史、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教育、道德、宗教、文学、艺术、语言等领域闪烁着天才火花的思想。

由此可见,《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阵地,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要学习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

这里要提一下《21世纪资本论》。《21世纪资本论》是法国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书中用翔实的数据揭露了资本主义贫富差距扩大的总趋势。此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迅速成为世界畅销书,在我国还引发了轰动,甚至有人拿它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比。

但是,《21世纪资本论》不是对《资本论》的继承与发展,更不是《资本论》的续篇,只是借用了对其宣传有利的书名,其实与《资本论》并没有一脉相承的联系。两者在写作的历史背景、目的、研究对象的内容、对资本的理解、体系结构、研究方法、对资本收益率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上都有不同。[11]皮凯蒂本人本质上仍是一位资本主义社会维护者,意图在书中提出改革以推动资本主义社会进步。

而《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搜集、整理并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实质进行了充分揭露,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灭亡,社会主义一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注释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党建》2017年第10期。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0页。

[3]李章军:《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民日报》2011年5月14日。

[4]聂锦芳:《掌握好“看家本领”——学习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学习时报》2014年10月6日。

[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6]《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90页。

[7]《列宁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2页。

[8]《列宁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5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13页。

[10]《列宁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54页。

[11]崔友平:《〈资本论〉与〈21世纪资本论〉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