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巧手紫砂魂

文/迟奥京《逍遥财富》杂志社总编辑、紫砂艺术评论家

鲁文琴1981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学徒时蒙吕尧臣大师与江建翔老师悉心指导,打下了扎实的制壶基础,1985年进入紫砂工艺厂研究所跟随谢曼伦大师学艺。吕尧臣韵秀古朴的壶艺风格,以及谢曼伦严谨、隽秀的花器技艺对鲁文琴影响颇深,促使她形成了现在独特的制壶风格。

几十年的从业生涯,鲁文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献给了紫砂艺术。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她只要拿起制壶工具,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内心产生一种宁静和平和。她只要一接触紫砂壶,便会沉湎到古朴的文化氛围和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中。她设计创作了沉稳凝重的《一柱壶》,优雅大气的《钟灵毓秀对壶》《爱之语对壶》,历史底蕴深厚的《古居壶》,以及活泼生动的《八竹壶》《龙蛋壶》等作品。

纵观紫砂壶发展,代代相承,代代相异,既要传承又要创新。鲁文琴不仅刻苦学习全手工技法,揣摩研究时大彬、邵大亨、顾景舟等历代名家的制壶技艺与风格,而且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紫砂原料对紫砂壶设计的影响、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对全手工制壶的影响、现代紫砂壶新样创新中的性情把握、紫砂壶创作的固有规则等,这些都使她对紫砂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在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方面,鲁文琴的紫砂作品善于用灵动的艺术语言抒发情感和感悟,创作时,她倾注了自己的审美观:曲与直、饱满与干瘦、对称与随意等,使作品与她的情感相呼应,即便是同样的款式也能表现出不同的气韵。观其作品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艺术感染力,而机械做出的紫砂作品就像是蜡制的美女,光鲜的外表下没有灵魂。

她的“竹货”摆脱了传统竹节壶造型过分写实的常规,在形似中求神韵,布局一体,触觉舒适,实用性强,塑造了竹型茗壶形制款式的独特体系和风格,构想巧妙,曲中求直,弯曲蓄势,张力十足,造型突出了流畅自然的线条。她心手合一的制作技艺达到了“沉而不凝,逸而不浮,复而不杂,稳而不飘”之至高境界。作品取材自然,色润可亲,竹节挺秀刚劲,顺畅自然。竹枝竹叶点饰得当,布局合理,恰到好处。壶体以夸张的手法提炼竹之生态形象,简练大度,绝不烦琐。笔者甚是喜欢她的“竹货”,因此描述它的话语较多,但碍于版面原因,在此不再赘述,愿能在空闲时间与鲁文琴开怀畅聊,那将是一件人生美事。

鲁文琴是众多制壶者中会设计的女性之一,她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会经过仔细推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创作上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她的作品不论从工、型、款哪方面来说都非常突出。紫砂艺术是一门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的多元化工艺美术。紫砂壶尽管材质美、工艺美、装饰美,但是实用性始终是第一位的,鲁文琴的作品就守住了这样的传统。因此,她的作品受到许多茶人的欢迎和玩家的喜爱;同时,她的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省、市大奖,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在这里,我希望鲁文琴在未来的紫砂创作之路上越走越好,也衷心祝愿紫砂艺术会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