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问志

广宁和西平,两座被岁月磨砺的古老城池,如今在战火中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经过激烈的战斗,它们终于被林平率领的军队收复。

此刻,城头上飘扬着胜利的旗帜,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庆祝的气氛。

战士们欢呼着,拥抱在一起,他们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而骄傲。

广宁和西平的收复,意味着整个关外,辽东和辽西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这一战略要地的掌控,使得林平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未来的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胜利的喜悦还未消散,林平却已经深深地认识到了建奴的战斗力。

在此次战斗中,建奴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让林平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取得胜利。

以往的周军对于建奴过于轻视,认为他们人数不多,难以成气候。这种错误的判断让周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吃了大亏。

而此次建奴之所以能够成事,也与某些周军将领的受贿行为有关。

这些将领的腐败行为使得建奴势力不断壮大逐渐成为了周军的心腹大患。

建奴军队,这些来自东北大地的勇士们,在近年来的连番战斗中已经历练成为了一支令人生畏的军队。

他们的战斗力不仅在与周军的交锋中得到了检验和提升,甚至就连草原上的蒙古人也对他们颇为忌惮。

当战争的硝烟再次弥漫在这片土地上时,建奴军队展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他们的装备不断变得精良,他们身穿铁甲,手持利刃,驰骋在战场上,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

周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在建奴军队面前却显得捉襟见肘。

战场上,建奴军队的将士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

建奴军队凭借着出色的战术运用和勇猛无畏的斗志,一路高歌猛进,让周军节节败退。

所以林平深深地感到不安,他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所蒙蔽自己的双眼,错失自己的判断。

在收复广宁和西平两座城池之后,林平决定带着这种忧虑返回锦州城。

他的身影在落日的余晖中逐渐消失,只留下战场上的硝烟和庆祝的气氛。

回到城内,林平没有休息,而是直接去找自家的军师荀悠。

荀悠虽然并非锦州人,但在这里已经成为了林平的军师。

他没有家室,没有资产,但林平却对他信任有加,直接邀请他在自家总兵府住下。

现在的总兵府牌匾已经变成了定北侯府,整个地方显得气派了一些。

林平找见荀悠后,直接进入书房谈论着未来的战争和建奴的威胁。

没办法,经此一战,林平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建奴的战斗力。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这个人还一心想着反客为主。

夜幕降临,定北侯府内的灯火通明。林平与荀悠相对而坐,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严肃的表情。

他们的身影在烛光中交错,在共同谋划着未来的大计。

在定北侯府的议事厅中,气氛异常严肃。

林平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而荀悠则静静地坐在一旁,脸上也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林平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忧虑:“军师,此战我等虽然侥幸收复了广宁和西平,可以说已经重新夺回了关外失地。可是这一次正面交战,我清楚地认识了建奴的战斗力,他们实在不容小觑啊!”

荀悠闻言,一脸沉重。他知道林平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说一句动摇军心的话,我军不依靠城池拒守的话,野战一场,兵力对等的局面下,我军恐怕会败啊!”

战争说到底还得靠战场上的一刀一剑来决出胜负。

任凭你计谋百出那也无非是创造一些条件增加胜算罢了。

荀悠深吸一口气,缓缓地说道:“侯爷,兵家斗争自古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素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说。因此近段时间以来我自己也在思考整个关外的未来。”

“现下侯爷主动提出这个疑问,我觉得这才是决定关外命运的关键。一城一池的得失根本左右不了现在的局面。唯有走出正确的路,关外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荀悠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林平闻言默然不语,他知道荀悠说的是对的。

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时的胜利而是未来的长久发展。

只有走出正确的路关外才能真正地摆脱目前的困境迎来真正的繁荣和发展。

荀悠神情严肃,看着林平认真说道:“主公,敢问您的志向究竟如何呢?”

这句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议事厅中的沉默。

林平被荀悠的问题搞得有些懵。

“这节奏怎么有点不对劲啊?”

林平一时之间深感诧异,这话听着怎么那么耳熟啊,下一个镜头是不是要来一场“隆中对”啊!

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荀悠在试探他的志向。

他深吸一口气,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横渠四句一出,整个议事厅仿佛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笼罩。

荀悠震惊地看着林平,他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的主公竟然有如此高远的志向。

在这个时空,这句名言从未出现过,因此这一句话直接让荀悠为之折服。

荀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知道他已经找到了一个值得辅佐的主公。

他站起身来,对着林平深深地鞠了一躬,决定竭尽全力帮助林平实现他的伟大志向。

这一礼,让林平有些措手不及。荀悠的脸庞在灯光下显得庄重而神圣,他的动作无疑是对林平最高的尊敬。

林平被荀悠的这一大礼弄得有些愣住,他没想到自己的话语会有如此深的影响。

他其实只是单纯地想要为关外的百姓创造一个幸福的生活环境,横渠四句只是他内心感慨的自然流露。

看着荀悠鞠躬的身影,林平赶紧走上前,双手紧紧搀扶住他,口中诚恳地说道:“军师,何必行此大礼!你我可是患难与共的朋友。”

荀悠在林平的搀扶下慢慢站直身体,他看着林平,眼中充满了感动。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仿佛在无声地确认他们的友谊和未来的共同战斗。

这一刻,无需更多的语言,两人已经心心相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