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五年。
秦将蒙骜、许秉率兵攻打魏国,夺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等二十城,秦国设置东郡。
为报往昔之仇,十万燕军进犯赵国,却遭赵将庞援、李牧败之,杀燕将剧辛。
…………
秦王政六年。
秦军攻打魏国,占领魏国朝歌、卫国濮阳,断山东六国合纵之腰,天下震恐。
不久,赵将庞援欲效仿信陵君故事,率赵、楚、魏、燕、韩等五国兵攻秦,另尊楚王为合纵长,以春申君为主导。
秦以赵掺为主将,蒙骜、王龁为副将,兵出函谷三十万,迎战五国之兵三十万。
联军数战皆败,加之粮道较远,士气低落,无法战胜秦军,乃心思各异。
楚国春申君趁夜带走军队,联军直接崩溃,各自败退回国。
秦军一路追击,收复失陷城池,斩首数万级,彻底挫灭了各国合纵之心,天下再无一国敢于主动进攻秦国。
因秦国势大,巨阳临近前线,楚王无奈迁都寿春,并改名为郢都。
…………
秦王政七年。
蒙骜因军伤复发,汤药无用,病逝于咸阳,而吕不韦也少了一大臂助,很快在军中失势。
不久,秦王加冠,从太后赵姬手中接过兵符、印玺,正式亲政,比之原历史早了两年。
加冕之日,嬴政连下五道诏令。
一曰《尚武令》:“自今日始,凡秦之县官、郡官、公卿,必习射术、马术、剑术,除年老、病残者,每岁末必考,且定为常制,以不忘先祖,永继武风。”
二曰《尚学令》:“昔秦与犬戎相争,收复西土而有秦国,是以关中凋敝,斯文没落,学之中原。今秦地方五千里,人口千万,为七国之最,当设郡学堂,立国学宫,以兴盛学问,继诸夏之智慧。”
三曰《察举令》:“自今岁起,各地县令、郡守,每夏必察明法、明算、博学、贤能之才,举荐之于咸阳。县令可举荐一人,称作俊才;郡守可举荐三人,并称作英才,均由公车复试,量才而用。”
四曰《免赋令》:“昔秦弱小,百姓与君共苦,故能中兴;今秦强大,寡人有念百姓之不易,特此下令,凡诸郡县十岁以下者,或六十岁以上者,皆免口赋。”
五曰《求贤令》:“孝公曾言,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今寡人亦言,不论官吏、宾客、游士、异才,凡可助秦之大业者,吾当不吝官爵、土地、金钱之赏,以嘉其功。”
经尚书令王绾、众郎官抄誉之后,五道诏令当日便发往各郡,传阅诸县。
秦国上下沸腾,军方为“尚武”而喜,郡县为“察举”而悦,富户为“尚学”而庆,百姓为“免赋”而贺,宾客为“求贤”而醉。
待消息传至山东,六国君王辗转反侧而难以入眠,百家士子心神恍惚而望秦兴叹,秦王嬴政之名响彻天下。
…………
咸阳,相国府内。
吕不韦叹道:“大王当真好手段,好心胸,好气魄,初一亲政,便尽揽军民、吏士之心,某家终究是老了啊!”
…………
典客府内。
昌平君心中复杂:“大王英明,我楚系当全力靠拢,只是不知楚国今后又该如何抵挡。诶,算了,楚王虽为我父,但我却从未在楚一日!”
…………
质子府内。
燕丹饮尽一樽浊酒,可惜酒水不够烈,根本消除不了他心里的烦恼,他咬牙嫉妒道:“赵政啊,赵政,为何你如此优秀,而本太子先质赵国,又质秦国,何日才能回到燕地,何日才能登临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