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广武之围(五)

赵翊所统领的大军,有三万余人。

其中,左领军有两万五千余,陈留、荥阳两郡的郡兵各有三千余。

左领军本就是中军精锐,但陈留和荥阳两郡的郡兵,则是在赵翊接手之后,经过训练整编,以及实战历练,才能脱胎换骨,成为一流精锐。

王赟率一千轻兵跃上子于原之后,突厥人果然如韩彬所料,出动骑兵进行包抄合围。

而赵翊亲自率领的八千精锐步军,也在恰当时间出现突厥人的身后,利用狭窄的地势对突厥完成了反包抄。

随着赵翊一声令下,八千左领军将士手持长枪大盾,如墙而进,抵御着突厥人箭矢的同时,不断的缩小着突厥骑兵的活动区域。

石延超率领两千骑兵包抄封堵,策应中军和防止突厥军队绕后突袭。

此外,鹰扬郎将马士夷率领两千关中骑军,虎贲郎将苏勇率领三千冀州步军,太原郡丞王辩率领三千并州军,分别奉各自主帅的将令与赵翊所部的韩铎合兵一处,组成了一支万余人的精锐,目的威慑突厥本营,阻拦救援之军。

突厥方面,领兵的是特勤阿史那禄支。

按照突厥官职,可汗之下有小可汗,也叫副汗。其下分别有叶护、刹、特勤、土屯等二十八个等级。

特勤已经是地位很高的首领了,阿史那禄支更是能够参加金顶大帐议事的王族。

这次出兵是他亲自向小可汗阿史那结社请命,率领三千控弦之士和一千拓羯,准备包抄燕军后路。

没想到却中了燕军的圈套。

现在正面是不断推进的燕军步阵,长枪如林,盾列如山,唯一的缺口还有燕军骑兵封堵。

对着几千突厥骑兵来说,已经陷入绝地。

另一边,突厥大营里的小可汗阿史那结社在看到燕军出兵之后,想立即出兵接应,却没想到燕军早有防范,数不清的燕军队伍就阵列在前,想要救援被围的数千骑兵只有出动数万人大军才有希望。

但如果动用的兵力过多,势必影响崞县围城态势。被围的可至少还有上万能战之兵,若乘势出击,这样突厥人就要面临内外夹击的风险。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阻击的燕军用骑兵拖着树枝,掀起漫天的尘土,有携带了数量众多的鼓角和旗号,从而使阿史那结社无法判断眼前晋军的人数。

阿史那结社迟迟没有作出反应来,其实也等于是默认放弃了作为包抄的数千骑。

毕竟孰轻孰重,他是分得清的。

为了解救数千骑,让崞县围城以及大军安危做赌注,并不值得。

河边战场,特勤阿史那禄支在初时的慌乱之后,迅速冷静下来,随后下令全军反击。

四千突厥骑兵呼号啸叫着夹马反冲,不用命令就把箭雨抛射在燕军前部的头顶。

不过这次突厥人的弓矢之利,却没能对燕军前部造成太大的阻碍。

顶在队伍最前面的是虎贲郎将韩铎手下的三千重装步军,人人身披重甲,突厥人的羽箭根本无法射穿。

如蝗的箭矢射在燕军的铁甲上叮当作响,火星溅射,却极少有士兵被羽箭伤到。

整个队伍就像是山在移动,仿佛坚不可摧。

双方已经无限逼近了,最终在互相的箭雨覆盖了几轮之后,两军终于短兵相接了。

如林的长枪不断的向前戳刺,让突厥人的骑兵根本无法招架。

偶尔有冒死突进的突厥骑兵踩到一个,周边的长枪立即密集攒刺,最多有一件皮甲的突厥人自然会被扎出无数个血窟窿。

突厥人也算是骁勇,并没有立即崩溃,奋力的挥舞这弯刀与燕军厮杀。

不过弯刀想要破重甲,很难,除非砍到要害,不然一刀砍在重甲上,可能刀都卷刃了。

又因为空间不足,无法发挥骑兵的突击优势,只能是被如墙而进的燕军步阵不断的绞杀。

前排的步军大枪长矛不断的戳刺,一旦有骑兵掉下就是被踩成泥的结果。

眼看战局越来越接近单方面的屠杀,突厥人鼓气的勇气还是崩溃了。

溃败局势一旦形成,就变成了追逃逐亡。对于突厥人来说,想要逃命只有骑马上山,或者涉水过河。

不少人被湍急的河流冲的不知去向,最终到达对岸的突厥人还不足三百人。

此战,燕军大获全胜,斩首一千五百余级,生俘三百余,还有许多人不知去向。缴获战马千余匹,弓千余,箭矢万支。

而自身的伤亡只有不到三百。

庆功宴上,赵翊在感谢各部友军出兵援助之后,第一个敬酒的对象就是陈留郡丞郑善道。

赵翊在战后长出了一口气,就差要拉着献计的郑善道拜把子了。

但郑善道始终对于赵翊的亲近和拉拢保持非常冷静的对待,这对于想要将其收入麾下的赵翊来说,就像是碰了个软钉子。

却又无可奈何。

在赵翊兼任陈留太守的数月以来,类似昨天一样的献计可不止一次,郑善道不仅能够出谋划策,陈留郡的政务也是其一手操持,甚至治军也是同样可圈可点。

这样的全才,对于赵翊来说,必然是需要笼络的。

但问题是,郑善道虽然在公务上无比配合,但对于赵翊的私下拉拢却始终不冷不热。

而赵翊其实也拿郑善道没什么办法,毕竟这位可是出自荥阳郑氏,还是嫡派子孙,左将军郑果的嫡长子。

未来甚至有机会担任郑阀阀主的。

一个左领军将军,还是出身豪强武家,值得人家堂堂荥阳郑氏嫡宗投效?

就三个字,差远了。

赵翊目前也只是希望跟郑善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虽然有些上赶着。

但无论是能力,还是出身,都值得赵翊下功夫费心思去结交,甚至交朋友都是勉强够格。

毕竟在士族门阀时代,上层最有效的敲门砖不是你有多少功劳,也不是你有多大的能力。

而是出身血统。

世家子弟从一出生,要读什么样的数,走什么样的路,吃什么样的饭,交什么样的朋友,早早就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