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闻韩母张氏

回到大殿,先前韩元已经引领众人,将各个匾额上的题字逐一书写完毕。城门处“镜元城”自不必说,那片清幽独立的小院,韩一明则题写了“韩仙居”三个秀逸的字眼。

至于此处灵眼之泉上建立的阵法中枢大殿,众人一致提议将其命名为“归元殿”。此名不仅寓意着灵气归一、元力汇聚。更蕴含着对开创韩氏仙基的韩元的敬意,为其修行之所。

元,乃是一切之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也是韩元立此字辈根源所在。

命名“归元殿”,既是对前辈的缅怀,也是对后辈的告诫,要时刻铭记韩氏的根脉与传承,不断开拓前行。

韩元坐在殿内静室中静静的听着韩一言事无巨细汇报着当家族前人口状况:

目前我韩家修仙者人数总计一百六十三人,其中本族修士占据绝大多数,达到一百二十六人,而外戚修士则为三十七人。

筑基期修士两位,此外,还有二字辈的三人已修炼至炼气圆满之境,因气血衰败,筑基丹的稀缺而未能冲击筑基,现各自在族中担任着丹药炼制、法袍制作以及后辈教导的重要职责。”

炼气后期修士有十一人,而炼气中期修士则有四十三人,他们是家族的中坚力量,支撑着家族的日常运作和发展。还有,万祺这小子也已成功晋级至炼气六层了。

在剩余的修仙者中,绝大部分仍处于修炼的初期阶段,或是正在进行识字启蒙,家族观的培养。

还有六人是在自镜州迁移以来新加入的韩姓亲族中经过测试拥有灵根的族人。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韩立的母亲张氏,她所育三子二女中,竟有超过半数的子女拥有灵根。其中,韩立与他的小妹均为四系伪灵根,稍感遗憾。相比之下,韩立的大哥虽然年岁稍长,曾在凡俗中以打铁为生,但自被测出灵根后,他在炼器方面的天赋却显得尤为突出。如今,他正跟随十三妹身边。

至于其他两位族人与张氏,由于年龄和资质所限,在接受过基础练气法门的教授后,已将主要精力投身于灵田的开垦中,以期为后辈积蓄一些仙资。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韩家成功收拢了四万余名凡俗族人。经过详尽的排查确认,这些族人虽然尚未涉足仙道,也未具备灵根。

但为了保持家族的凝聚力和发展动力,我们目前采取了族内通婚的方式,以期通过血脉的交融,培育出更多具有灵根的后代。

在原本拥有灵根血脉者有二两千一百余人,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未走上修仙之路,但每年仍有一两个有灵根的孩童从他们中脱颖而出,为家族带来新的希望。

为了鼓励这些族人积极繁衍后代,为家族传承血脉、开枝散叶,我们特别加大了对他们婚嫁的支持力度。

这些族人之间大多已经超出了五服的限制,彼此之间的血缘关系相对较远,这样既符合家族的通婚原则,又能有效避免近亲结婚可能带来的风险。

为了进一步鼓励族人的繁衍和生息,家族曾经从周边地区购买大量普通米粮以支持族人的日常生息与繁衍……

韩一言的汇报详尽而清晰。

韩元点了点头,对韩一言的汇报表示满意,并接着问道:“近期,我们韩家是否有涌现出资质出众的后辈?”

韩一言轻轻摇头,面露无奈与感慨,叹息着说道:

“哎,灵根乃天赋所定,我韩家双灵根之英才,迄今仅万祺一人!”

韩元接过话茬,吩咐道:“等万祺完成族学学业后,安排他来归元殿修行。此外,将韩立一家唤来。”

“是,父亲!”韩一言恭敬地应声,随即转身离去,朝韩仙居的方向飞去。”

韩仙居,虽然只有百余座院舍,但其中大部分仍然空置着,等待合适的主人入住。韩仙居的入住条件极为严苛,只有那些身怀灵根、具备修仙资质的族人,才有资格分得一间小屋。

目前,只有一字辈和二字辈的资深修士,以及那些成家立业且育有灵根后代的族人,才能够妻、子享有一座独立的院落。这是对他们多年来为家族付出延续的肯定和奖赏。

而其他的年轻小辈修士,则需要数人共同居住在一个院落中,共同修炼、互相扶持。虽然条件相对艰苦,但这也是家族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方式。

而张氏为韩家诞育了三位身具灵根的子孙,这一卓越贡献使得她得以拥有一间清幽雅致的独立小院。

这处小院,虽不奢华,却也别具一格,四周绿树成荫,阳光斜斜地照了进来,在青石铺就的小径投下一道道斑驳的影子。

主人家,张氏正站在门前,看着面前一名老人,双手紧握,眼中透露出紧张与期待的情绪。她的衣裙虽然干净整洁,但似乎因为内心的忐忑而有些不自然地皱起。

她的脸色也显得有些苍白,她努力地调整着自己的呼吸,试图平复内心的慌乱与紧张。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勉强挤出一句还算体面的话语,声音略显颤抖:

“那,那位贵客光临,真是令我这简陋之地蓬荜生辉。那,那个,请您先进屋歇息……”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局促,却又尽力维持着礼貌与热情。

老人微微颔首,算是回应了张氏的邀请。他的目光在张氏身上,似乎在细细打量着她的反应,同时也在暗自好奇,这位女主人究竟拥有着怎样特殊的体质,竟能孕育出三位拥有灵根的子女。

修真界确有特殊体质者,有堪比天灵根的三阳之体、三阴之体或自愈之体,龙吟之体,心中却对这份神秘充满好奇。

这样的体质在修仙界中实属罕见,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然而,他并未多言,只保持着礼貌与尊重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正式与郑重:

“弟媳,不必太过忙碌,就不进去了,我这次前来,是奉了父亲的命令。他老人家一直惦记着你们一家,希望能见上一面,叙叙家常。”

老人刚才看他那一眼,张氏只觉得自己的脸颊一阵阵发热,心中更是七上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