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的故事(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 成云雷
- 9字
- 2023-10-07 17:22:56
第一辑 哲学与哲学家
什么是哲学
曾经有人说过:“对于哲学家来说,最恶毒的问题就是问他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一千个哲学家有一千个答案。不同哲学派别都称自己的思想为哲学,说明哲学还是有共同的特点的。
中国古代用“哲”来指代聪明而有智慧的人。后来,“哲”成为立身处世的智慧,成语“明哲保身”来源于《诗经》里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尚书》里说“知人则哲”。聪明是眼睛好使,耳朵好使,哲是脑子好使,心智发达。
“哲学”两字的连用首先是在日文里,19世纪,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首次用汉字“哲学”表示源于古希腊、罗马的“爱智慧”之学。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将这一表述介绍到中国之后,中国哲学界逐渐开始用它来表述中外古今的哲学学说。
哲学智慧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就中国传统哲学来说,先秦时期的哲学主要是诸子之学,儒、道、法、墨等各种学说探讨如何结束乱世走向太平。两汉为经学,探讨如何构建与大一统帝国相适应的国家意识形态。魏晋为玄学,儒道互补,把道家的人性自然理论融合到儒家的治国理论中去。隋唐以后,佛学逐步兴盛,并和儒家、道家思想逐渐融合,形成理学、心学,主要兴趣在于修身和治国。
西方哲学的兴趣最初主要集中在认识世界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即爱智慧。他把哲学看成是全部知识的总和,从大宇宙到小宇宙,包括所有的具体知识。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就跟这种哲学观有关。从毕达哥拉斯以后,“哲学”在古希腊的核心含义就是“爱智慧之学问”。
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独立出去,哲学的地盘越来越小。一些哲学家提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知识之知识”,认为哲学是关于科学成立依据的科学。
对于这种观点,一些现代哲学家对此持反对态度,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写了一本《逻辑哲学论》,里面说:“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该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影响了一群被称为“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他们认为传统哲学关于宇宙人生所说的一切,既不真也不假,都是废话;传统哲学所回答的问题,都是形而上学的伪问题。这类哲学家认为上述问题没有回答的价值。
然而,罗素认为哲学是某种介于神学和科学的东西。按照罗素的观点,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科学不能完全解决,但是人的理性又不愿意把对这些问题回答的权利交给神学,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哲学。有了哲学,人们在不能确定时仍然能够顺利生活下去,而不会为犹豫所困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所谓世界观就是人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哲学思考的是最一般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思考某个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