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今夜放电影”
黑白电视机刚开始进入新场农村时,能买得起、用得起的家庭、集体自然是极少数。除了厚着脸皮到处去蹭看,由大队统一安排、一年难得播放几场的露天电影,成了我们这帮“拆天拆地”的家伙们翘首以盼、能够在大人面前无所顾忌、集体“发疯”而不用担心被收拾、被清场的夜幕下的“狂欢进行时”。
——“拆天拆地”发音“擦体擦地”:玩耍过程中行为举止不受控制的闹腾。也是啊,都把“天”和“地”大卸八块了呢。
其实,不要说小孩了,就是大人同样兴高采烈、无比兴奋。那个年代的文化生活实在太匮乏了,有场露天电影看,就等同于开了一场露天“派对”,不热闹一番说不过去呀。
有露天电影看的当天黄昏,整个宅村就开始散发出过年一般的气息。“今晚放啥电影?”成了当下邻里乡亲见面互打招呼的唯一话题,也总会有“消息灵通人士”提前知道并炫耀着发布出来。
大人们收起了平日里惯有的不拘言笑,也难得的展示出豁达宽容、轻松开心。面对自家小孩难得的放肆,也基本是看见当不看见、一笑了之。不过,该有的“紧箍咒”还是不曾丢弃,“猪羊鸡鸭兔去喂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抓紧做呀。”
——“豁达”叫“快活”发音“跨活”。
——“看见当不看见”发音“窥机当勿窥机”,叫“眼睛大”发音“念睛肚”:视而不见。
——在新场农村原住民口中,“眼睛大”、“眼睛小”是专门有所指的,其中的“大”和“小”,与物品的实际大小没有关系。视实际语境,“眼睛大”可以指气量大、心胸宽广的“视而不见”,褒义;也可以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熟视无睹”,贬义成分多一些。“眼睛小”专指爱贪小便宜、有小偷小摸行为的人,贬义。
“今天晚上大队里放电影!”这对我们小孩来说无疑是期待已久甚至天天期盼的特大喜讯。当天下午的课已上得心不在焉了,脑子里尽是如何安排好回家的林林总总,好早点在大队的场地上占个好位置。
一放学,我们便马不停蹄地“一步”到家,不用大人提醒、催促,赶紧一扔书包,淘米、烧饭,割草、扫地,喂鸡鸭兔猪羊。自然,更要赶在吃饭前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否则,呵呵,做不完的结果你懂的。
邻居家祖老三那家伙更有意思。平时书包总在教室的课桌兜里“睡觉”,基本天天“空身”回家的。回到家呢,也总对他母亲、我玉珍阿姐说,“老师没布置作业”。嗨,骗鬼去吧。恰逢他父亲、我根伯阿哥休假在家,同样的招数就不太有用了。随之迎来的便是根伯阿哥的连连责骂,“叫你不要‘望鸡’,你就是给我‘望鸭’,还有啥出息?”
——“空身”:此处指不背书包回家。
——“望鸡”是“忘记”的谐音。在新场农村,这是句带着责怪、嘲讽的调侃话,以谐音作为切入点。“鸡”和“鸭”都是当时农家最多饲养的家禽,一字之别,是大人批评兼带嘲讽自家小孩总是忘记做某事而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忘”和“望”发音相似,“望”有“看着、盯住”之意。“望鸡”意思为,叫你盯住“鸡”,你却盯住了“鸭”,“望”错了对象。最终的意思是,叮嘱你做的事没有完成甚至没有去做,“忘记”也。
今天就不一样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原因无他,今天有露天电影看哦。一回到家的祖少爷,家门都没进,晚饭也顾不上吃,直接乖乖地上半身趴在屋外场地边角用来洗刷脏衣服的水泥板上,遗传基因让他的个子比同龄人高出了许多,有模有样地做起作业来。他“吭哧吭哧”做作业的姿势挺像那么回事,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大人们根本没精力去管,也未必看得懂,涂满了就能交差了。
——“水泥板”发音“思泥掰”,还可以叫“预制板”发音“预制掰”:用水泥混凝土压制成的板,主要用来放在室外洗刷脏衣服用。少数条件好的家庭会在浇铸时放进几根钢筋,这样的水泥板就特别的牢固、耐用。因为要增加制作成本,不少家庭根本用不起,由此制出的“无骨”水泥板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我家也有一块,好像也没放钢筋,唉。
——“涂”叫“搪”。
这样的露天水泥板,在我们新场农村基本是家家有一块,也大都安放在自家场地的边沿。左右两面用砖头垒起,水泥板就搁在砖头上面,底下放上脸盆、肥皂、板刷等零零碎碎。也有部分人家在最外面也垒起砖头,如此放在底下的东西显得隐蔽些、安全些。这块板,是家里的主妇几乎天天洗刷脏衣脏裤的工作台。
我们三兄弟也把平常的生活节奏拉快了几个级别,快速地扒拉完属于自己的那份“薄粥”和咸菜,什么滋味已不在考虑范围,用本就脏兮兮的袖口一抹嘴巴,完工。再马不停蹄地快速洗碗筷、快速搅拌猪食、快速喂猪喂羊喂鸡鸭兔。哦对了,还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写作业……一切收拾停当,便忙不迭地把家里的长条板凳骑在小肩膀上,“呼哧呼哧”直奔潘家桥西堍北侧的杨辉大队部的大操场。公社里放电影的“阿标”师傅早就在外面张挂大银幕、调试放映机了。
放映员工作用的自行车就搁在放映机边上。存放电影胶片的圆圆的、扁扁的铁盒子,竖着装在车后座两侧的大号厚帆布袋里。铁盒子上有今晚要放的电影的名称标签。
一般每晚只放一部正片,但前面必放一部短一些的副片,我们小孩叫它“加片”或干脆叫“臭屁”,诸如“科学养猪”、“长毛兔如何避暑”之类的纪录片,打个前站,做个铺垫。这样的副片,基本都是只适合大人们欣赏的。此刻现场的大多数小孩便会不安分的呼爹喊娘、跑来跑去,咋一个“乱哄哄”了得。不过有个“加片”也好,一些确有事情在处理的人们,就是晚到,也能赶上待会儿播放的主打影片,算是没错过、没吃亏。
——“臭屁”和“凑片”发音相似:凑数的片子。此话是当时的无知小孩的淘气话,不可当真哦。
——“跑来跑去”叫“兜五兜六”发音“兜嗯豆络”等。
——“没错过、没吃亏”叫“没处掉”发音“么处特”。
我们三兄弟不管谁先到,都会把长凳子摆在放映机的旁边,这可是观看露天电影的最佳位置哦。一只长凳挤一挤,可以坐四五个人呢,大人的位置也都有了。
——“最佳”叫“最嗲”、“最赞”、“最灵”等:最好。
——“挤一挤”叫“嘎一嘎”发音“嘎噎嘎”。
放一场电影,粗看好像不用老百姓掏钱的,其实不尽然。一场大概需要几十块的样子,还有水啊电啊竹竿啊场地啊等等,都由大队的会计记着帐。等到了年终分配时,会计会把全年看的电影累加,再按户头或人头平摊掉,最后计入各家各户的成本支出予以扣除。一年才几分几毛?那也是钱啊。
——“户头”发音“伍豆”:住户。
我上了初中,这个放映机两侧的所谓最佳位置慢慢和我无缘了。视力越来越不济的我,不得不一次一次地往银幕跟前挪,直到独自盘坐在大银幕下举头仰望。此刻能看到的依然是层层叠影和片片模糊,唯有声音还算是清晰的,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