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水上楼”辣酱面
在新场老家工作期间,我会在万不得已时去到新场医院对面的国营“水上楼”饭店填个肚子、过个口福,就为了吃上他们特制的辣酱面,一碗一角二分,三两粮票。在新场医院陪护住院的爷爷、父亲时,去得更是频繁。
——“饭店”发音“饭滴”。
这店亲民,这面便宜,是能留住客特别是熟客的依仗。值得称道的是,每一碗面都份量十足、味道对路,饭店上下家一样的氛围。而最吸引我味蕾的,自然是那货真价实的“辣酱”浇头。
说是“辣酱”,却不同于其他点心店只是用豆腐干、小油块、茭白丁等素品为主料的,而是满满一勺的鸡“零碎”。每吃一口,夹在筷子上的,都是切成块的鸡脖、鸡胸、鸡爪、鸡头之类。那可是肉啊!浓油赤酱,咸咸的、甜甜的、鲜鲜的,还有一点点的辣,真叫是“辣鲜鲜”,好吃,够劲!
——“豆腐干”发音“豆捂跪”。
——“浓油赤酱”发音“浓油策酱”。其中的“油”以前主要指“菜油”,“酱”专指“酱油”即现在的“老抽”。“浓油赤酱”一词可不是简单的说油多酱红,而是专指上海本帮菜制作的特有风格、上桌后的特有色香味。上海本帮菜主要的特点是,烹饪以红烧、煨、糖为主,制作体现油重味浓、颜色发红至深棕色、配上重糖,成品的口感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
——“咸咸的”叫“咸塌塌”发音“爱塌塌”、“咸咪咪”发音“爱咪咪”。
——“甜甜的”叫“甜津津”发音“蒂津津”、“甜咪咪”发音“蒂咪咪”。
——“鲜鲜的”叫“鲜盖盖”发音“细盖盖”。
——“辣鲜鲜”发音“嘞细细”:此处指食品的味道鲜美、可口。
——“够劲”叫“啧劲”、“杀哏”:过瘾。
店内总是人满为患,大多数食客还都是冲着这个“辣酱”来的,“辣”味相投啊,嘻嘻。
吃面的,付完钱后,要自己拿着提货纸片走进里面的厨房间,对着白雾弥漫的大灶头排队候着。如此,还能亲眼目睹大师傅给一只只排放齐整的汤面碗里娴熟的舀入满满的“干货”。面条起锅、浇头入碗之际,每个人的眼球都情不自禁地跟随着师傅的手势,齐刷刷地左右转动着。拿到自己的那一碗了,就自己捧着回到大堂里找座位。
——“厨房间”发音“续网盖”。
——“提货纸片”叫“号头”发音“嗷豆”:提货凭据。
——“舀”叫“嘿”。需要注意的是,用“嘿”表示“舀”,不太适用于“水”的,主要用在“舀”固体状的物品或经过加工了的液体状物品,如“‘嘿’一点盐放锅里”、“‘嘿’一口肉汤尝尝鲜”等。“舀”还可以叫“挽”,主要用在“舀”大自然的液体状的物品,如“‘挽’一口井水喝”、“‘挽’一桶河水浇菜”等。
——“干货”发音“跪服”:真材实料。
——“座位”发音“速位”,叫“位子”。
那可是个少油缺肉、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呀,“水上楼”饭店推出的这款特色浇头,价廉物美,实实在在的有良心、够意思。那味,那景,那情,让我回味了几十年。
——“够意思”叫“上路”发音“桑路”。
如今,“水上楼”饭店早不再是国营的了,门面也已蜷缩成不那么引人注目了,没了往日的威武神采、烟火气息。那碗牵肠挂肚的“辣酱”面,更是不知去向了。对于如我这样离家别乡多年的游子而言,见不到的,何止是一碗有滋有味、入口入心的面呀,更是一份赶不走、抹不去的家乡味道、故园情愫啊。
——“牵肠挂肚”叫“心心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