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始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开始计划”。这里的“计”指的是推演和规划,与演义里常见的“计谋”完全不是一回事。“计”这个字,在《说文解字》里,本身就有“合算”的意思。由此可见,兵家是把战争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经营的。而《孙子兵法·始计篇》就是这个系统工程的立项说明。

《孙子兵法·始计篇》的主要内容是对战争本质的解释。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然后又说到“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始计篇》就是从这两点出发,来讲述如何策划战争的。

咱们先看第一点:“兵者,国之大事”。

克劳塞维茨对这一点有更清晰的解释,他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不是什么神秘不可知的东西,而是一个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类似的工具还有很多,只不过,战争是最后的备用手段。孙子把战争的成败,提高到了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就是因为战争是保障政治利益的最后手段。如果这种手段仍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整个政治局面就要崩溃。

发动战争,对国家来说,等于是进行最后一搏,必须要慎之又慎。所以,孙子提出了“五事七情”的概念。孙子认为,要从这十二个方面去进行战前推演,然后再来决定是否要使用战争这个最后手段。

五事”指的是:政治,气候,地理,将领和制度。

七情”指的是:君主,将领,自然条件,执法情况,兵员素质,日常训练和奖惩制度。

孙子认为,通过这十二个方面对敌我双方进行考察,如果各方面都对己方不利,那战争就可能失败,就不能发动战争。但是,请大家注意,这十二个方面都是动态的。气候条件会有变化,政治环境也可以改善,军队的强弱,士兵的素质,这些也都是可以扭转的。

如果条件不利,国家仍然要发动战争,就可以通过对这十二个方面施加影响,营造有利于自己的变化。吴国最终战胜楚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最后还是要打,那就得提前进行外交准备。先营造一个对己方有利的外部气氛,以方便实施各种作战行动。比如:诡道。

第二点:“兵者,诡道也”。这是解释《孙子兵法》的各种著作里,误解最严重的一点。就连曹操在给《孙子兵法》做注解的时候,也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诡”的本义是责令、要求。后来演变成欺诈、怪异。不过它还有一个引申的意思——隐藏。如果联系《孙子兵法·始计篇》的上下文,“兵者,诡道也”真正的意思应该是:隐蔽真实意图,是进行战争的原则。

前面说要提前营造外交环境,目的就是隐蔽真实的意图。

而且,诡道,还不光是隐蔽意图这么简单,综合来看《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全部内容,“诡道”的本质,是通过迂回的方式,实现战略目的。两千多年之后,英国军事理论家李德·哈特把这种作战思路总结为:间接路线战略1

通俗来说,就是在孙子的战略思想里,永远要避免兵对兵、将对将的情况出现。战争是政治的手段,军队是执行战争任务的工具。军队完成战争任务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直接的面对面的战斗,你拿刀砍我,我拿刀砍你,对军队来说,也只是完成任务的方法之一,而且是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的方法。

总之,在《孙子兵法》十三篇里,孙子总是在不停地告诉大家,如何避免进行决战,如何通过最少的战斗达成战争目的。《孙子兵法·谋攻篇》和《孙子兵法·军争篇》就是在论证“不战而屈人之兵”“以迂为直”的战略原则。

孙子的战略原则,和克劳塞维茨寻求决战来解决战争问题的想法是很不相同的。克劳塞维茨说:“在战争中手段只有一种,那就是战斗。”很明显,孙子对这种看法并不认同。和孙子比较合拍的,其实是和克劳塞维茨同时代的拿破仑。拿破仑曾经说过:“行军就是战争……善于运动的军队必能获得胜利。”2这实际反映的就是孙子的间接路线战略。

通过一整篇的庙算,确定优势在握,那接下来要干什么呢?

孙子的意思是,接下来就是钱的问题了。


1 参见李德·哈特《战略论:间接路线》。

2 参见富勒《战争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