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沟通对象》:他为什么排挤我

跟同事如何沟通

同事之间沟通不当,容易产生矛盾。讨论问题一定要就事论事,观点明确,并提供有力的论据,让大家明白你在说什么。只有这样,讨论才会卓有成效,不至于陷入空泛。需要注意的是,空泛的口水战,容易使讨论从“对事”变成“对人”,这将带来一个坏结果:问题之争缺失,人际之争浮现。

一、几个好习惯

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交流最多,涉及面也最广,如果说话不注意,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把握好与同事说话时的分寸是非常重要的。有几个好习惯可以帮助你拉近与同事之间的距离。

(一)报喜不报忧

比如说,单位过节要发放福利,你先知道了,应该马上转告给同事,让同事尽早知道这个好消息。如果能代领,也可以先替同事领了。这样做能让同事觉得你很好相处,也愿意帮助别人。以后别的同事先知道了什么消息也会告诉你。

与此相反,如果有什么坏消息,一定不要抢先告诉大家,除非这是你的责任。这是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把感情色彩加在交往对象身上,比如,一见到某人,就觉得开心,而见到另外一个人,则感到压抑。如果你经常通报坏消息,那么大家就会不自觉地把你与坏消息挂钩,于是你的形象就带上了消极色彩;如果你经常通报好消息,那么你在大家心目中,无疑就是“好消息的代言人”。

同理,你要避免与消极的同事为伍。如果你觉得工作单调乏味,千万不要和同事一起唉声叹气,而是应该多与乐观者交流,保持乐观的心态,让自己变得幽默,然后用你的乐观和幽默带动消极的同事,让他们也一起摆脱单调乏味的感觉。这会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工作气氛,有助于消除工作中的劳累,而你在同事眼里也会变得更重要。

(二)把你的去向告诉同事

日常工作中,如果请假外出,除了要向领导说明以外,最好也跟身边的同事说明一下,哪怕你只出去几分钟。这样的话,即使突然有人来找你,同事也能告知对方你的去向。告知同事自己的去向,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促进感情的一个方法,这代表了你对同事的尊重和信任,而同事在帮助你的同时,也会感受到自己与你很贴心,觉得你是“自己人”。

进一步说,如果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试着去找同事帮忙,要敢于开口。如果他能帮到你自然最好,如果帮不上忙也没有关系,至少同事会觉得你很信任他。这样,你和同事的关系会因为信任而更加融洽。

同理,如果遇到同事的朋友来单位找他,同事碰巧又不在,你不妨热情接待一下,把知道的情况告知对方,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否则一旦让同事发现,你们的关系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要善于找人帮忙

找人帮忙,可以让对方获得满足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这一点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大家误以为,求人帮忙,就是己方获得,而对方付出。实际上,开口求人,带来的往往是双赢,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利益上。

曾参加过美国独立宣言起草工作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讲过一个自己如何请人帮忙,而对方又愿意帮大忙的故事。刚开始,富兰克林很不喜欢那个人,因为此人极其傲慢,目中无人。富兰克林有求于他,又不愿卑躬屈膝,于是想出了一个方法。

富兰克林听说对方收藏着一本珍贵而罕见的书,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对方,表示渴望读到这本书,恳请惠借,几天以后一定归还。很快,富兰克林收到了书。一个星期之后,富兰克林将书完璧归赵,而且在书里夹着一张卡片,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以后的日子里,当他们再在众议院会面时,那人一改往日的趾高气扬,总是主动与富兰克林交谈,而且慷慨地表示,如果富兰克林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逐渐地,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在未来的日子里精诚合作,成绩显著。

富兰克林这种通过求人而拉近双方心理距离的方式是非常高明的。从心理学角度看,求人帮忙有助于对方的自我肯定,可以帮助他建立一个“有益于人”的自我意象。通过一个小小的要求,促使对方感到自己对他人“有益”,这种感觉令人愉快,促使他在“好人做到底”的心理驱使下,心甘情愿地逐渐扩大帮助你的范围。

仅从己方利益出发,求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所提的要求比较高,对方一下子难以接受,那么你可以先想办法让对方同意一个小点的要求。一旦他同意了这个要求,就有可能进一步同意更大的要求。

(四)常和同事拉家常

同事之间的交往很微妙,不能无话不谈,也不能屏蔽一切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嘴闭得太紧,什么都不跟同事说,那么同事关系不可能不疏远。没有同事的配合,很多工作都难以展开。

很多私事是不能和同事谈论的,但偶尔拉拉家常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谈谈各自爱人的身高、相貌、性格、工作等;如果双方都已经结婚有了孩子,可以聊聊孩子的事情。在工作之余顺便聊家常,既可以增进了解,又可以加深感情。这种方式比谈工作轻松得多,更容易产生亲密感。

有时,同事有了烦心事找你倾诉,未必有什么目的,你应该以中立的态度认真听他倾诉,千万不要草率拒绝或随便应付。他既然找你,就说明他很信任你,你的拒绝会把他对你的信任感全部打消。不妨说些简单而真诚的话,不要不好意思,比如,“你到底怎么了?跟我说说好吗”“你干吗总担心这件事呢”之类的话,明确表示你对他的关心。

二、与同事有矛盾怎么办

你也许遇到过这样的烦恼:虽然你尽力想与所有同事打成一片,但总会出现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同事,甚至会因此而争吵,这不仅影响日常工作,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在任何场合,意见不合的情况都普遍存在。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要接受这一事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心理上要放松,以免积怨;第二,要根据冲突的方式、程度,决定处理方法。

(一)找出意见不合的原因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弄清楚问题出在哪里,而寻找原因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与同事进行沟通。

与意见不合的人说话,首先要创造出融洽的气氛。不要有愤怒或不满的表情,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友好,他才会听你说话,才能让你们的谈话正常进行。想让对方一步一步地接受你的观点,就必须保证你的意见不超出对方心理所能承受的上限,一旦超出其心理上所能承受的上限,他不仅很难再听你说话,而且对你的意见会变得更大。

一般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意见不合,你和同事心里大概清楚,只要创造出交流的氛围,把问题摆出来,就不难解决。不过,也有一些人在面对别人的质疑时,并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这时,你可以直接单独问他:“我觉得你最近总是不愿意和我说话,也许我们之间有什么误会。如果我哪里做错了,可以告诉我吗?”一般情况下,对方不会回避这个问题,而问题摆出来,就好解决。当然,如果不方便直接出面询问,也可以找个中间人帮你疏通,去询问清楚。

同在一起工作,就算意见再不统一,也总有共同点。如果能在不同意见中找出相同的地方,以此入手,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很多人面对意见不合的同事时,从没想过从共通的地方下手,只是一味强调自己的正确性,其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糟,最后弄得不可收拾。

(二)多用商量的口气

找到意见不合的原因和共通点后,应该采用商量的口气和对方交谈,千万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是在与他对抗。你可以时不时地问:“如果我这样做,你觉得怎样?”这种语气会让他觉得你很重视他,于是就会淡化对你的成见。

你也可以分两步跟他交流。首先,真诚地向他表示,你很欣赏他的某些做法,也很赞同他的意见。之后,再向他就意见不同的部分进行解释,详细阐明你的理由。也就是说,你应该先站在与他相同的一面,再循循诱导。你可以采取类似的措辞方式:“我觉得你的提议非常好,实行起来肯定有很多人喜欢。不过,要是换一种方法实行,也许会更完美。”

总之,不管你和同事之间的分歧有多大,你都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多忍让一点。如果你觉得忍无可忍,那么你可以先把这个具体问题放下,试着想想他的优点和好处,你也许会发现,原来他并非一无是处。这样,你就不会为细节问题而耿耿于怀了。

在与同事讨论问题时,你要牢记,你们不是在一决高下,没有必要把彼此放在对立面。只有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特别是从对立的观点看问题,视野才会更开阔,考虑问题才会更成熟。因此,与同事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的基本前提是宽容,善于接受不同的意见。这样才能提高认识,从讨论中受益。

在讨论时,大家都有平等发表意见的权利。当同事发表意见时,你要做到仔细聆听和及时回应。让同事感觉到你的宽容和诚意。

讨论问题时,思路要清晰,观点要明确。不仅如此,你还要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理论和证据支持,让大家明白你在说什么。只有这样,你和同事的讨论才会卓有成效,不至于陷入空泛。需要注意的是,空泛的口水战,往往会带来一个结果:问题之争缺失,人际之争浮现。

(三)勇于肯定对方

肯定对方,就是承认对方正确的地方,哪怕他正在跟你激辩,对你意见很大,但只要他是正确的,你就要勇于承认。这不仅可以展现你大度的一面,同时也是消除对方抵触情绪的最好办法。如果你发现同事还有别的好习惯,也可以趁机当面夸奖,只要让他感受到你积极化解矛盾的诚意,你们就有可能最终和解。

在肯定和夸奖对方时,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表现得太过于亲密,否则会让对方觉得你别有用心。

(四)承认错误并真诚道歉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丢脸,适时地表达歉意还能消除同事对你的抵触情绪。

如果你给同事道歉,可是他正在气头上,软话硬话都不起作用,此时你最好找个中间人来帮你转达歉意,或者是等他气消了以后再亲自道歉。有时候,同事之间积怨太深,无论一方用什么方式道歉,对方都不领情。为了表示诚意,不妨反复多次真诚地道歉。如此,即使有再大的积怨,也不至于化解不了。

不过,凡事都有限度,道歉可以,甚至做出一些牺牲也可以,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却不能退让。是非曲直,孰是孰非,绝不能混淆,更不能一味地给自己抹黑,不能揽下所有的责任。道歉的目的是化解矛盾,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错误,并不是全盘否定自己或全盘肯定对方。如果不能坚持原则,日后的矛盾会更加没有尽头。

(五)恶意的挑衅不要理睬

产生分歧时,你可能会遇到同事挑衅似的抗议。这并不代表他对你有多大的意见,只是个人情绪的延续而已。因此,你不用理睬这种挑衅,就当作没有听见。你只要做好工作,表现出化解矛盾的诚意,他的挑衅和抗议自然也就逐渐减少了。

如果你想主动化解挑衅,并调动他的积极性,就让他知道你很需要他。当然,如果你只是为了不在工作中激化矛盾,这个办法也足够达到目的了。让同事觉得你接纳了他,这样工作也会更加顺利。

三、面对攻击,是沉默还是爆发?

如果同事在你背后搬弄是非,到处说坏话破坏你的形象,甚至在领导面前打你的小报告,你该怎么办?是去找他理论,还是忍气吞声?其实这两个选择都不好。“谎言说上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时间长了,你的形象会被他败坏;如果领导是个容易听信谗言的人,小报告也会起到作用。你要做的就是掌握应对的技巧,适时出击。

(一)分清什么是恶意攻击

有时候,同事之间会对一件事产生分歧,对方可能提出一些比较强硬的反对意见。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恶意攻击,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对事不对人,你只需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矛盾就会化解。

有时候,由于你处理事情不当,造成同事在利益上受到损害,同事就此向你提出抗议,也不属于恶意攻击。真诚的道歉,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法。双方由于误会而导致不满,造成某一方出言不逊,这是浅层次的矛盾,还算不上真正的冲突。你要做的是澄清彼此之间的误会,而不是加剧矛盾。

即使你确定自己遭到了恶意攻击,也不必一一回击,稳妥的处理方式莫过于不予理睬。如果攻击仍然继续,那么这种人必定是缺少才德的人,如果你立即反击,就上了他们的当。这种人就希望你跳出来对着干,这样他们才有发挥的余地。所以,最理性的反击,是不予理睬。

比不予理睬更好的方法,是主动化解矛盾。在化解同事间矛盾时,应该采取主动的态度,抛开过去的成见,态度要积极、乐观。开始可能会很难,他们不会相信你,认为这是个圈套。不过耐心些,只要坚持善待他们,一点点地改进,一段时间后,矛盾一定会减弱甚至烟消云散。

(二)如果有人搬弄是非

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雪儿·黛尔在谈到应对搬弄是非的同事这个问题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意见:

首先,检讨自己。应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说了什么得罪人的话。既然对方搬弄你的是非,肯定有原因,哪怕这个原因很可笑,但仍然是个触发点。如果你不知道原因,就去找对方理论,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你可以直接问同事:“我不知道我们之间有什么问题,请你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次,委婉地给对方一个警告。让他知道,你绝对不会放任他搬弄你的是非。有些时候,对方会不承认自己在别的同事面前搬弄是非,这种情况下你不用急着拆穿他,可以跟他说:“也许是我误会了,抱歉。不过,我希望以后有什么事情你都直接来跟我说。”

最后,当你的警告无济于事,对方依旧到处搬弄是非时,你要明确地告诉对方:“如果这个问题还解决不了,就让领导来解决吧。”如果这种警告依然没有作用,那么就直接报告领导,让领导帮你解决。当然,如果你们之间的问题还不至于影响工作,而且对你跟同事的关系影响不大,那就没有必要向领导报告,随他去好了。

(三)如果有人打小报告

对打小报告的同事,最好采取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的方法,大胆揭露和驳斥其散播的谣言。因此,首先你要主动出击,把事情的真相详细地告诉所有同事,让他们有个大概的了解。其次,与打小报告的同事公开理论,对比事情的真相和他编造的谎言。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是经得起考验的,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谎言,只要一对比就会非常清楚。你也可以找旁人来充当评判者的角色,这样更有说服力。

另外,想打小报告,得有借口或把柄才行。这些借口或把柄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会被无限放大。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脚正不怕鞋底歪”,如果你为人正直无私,值得信赖,而且办事认真负责,尽心尽力,那么那些想打你小报告的人就不敢贸然动手了。如果不给喜欢打小报告的人留下把柄,自然也就没人能打你的小报告了。

(四)巧妙应对排挤

工作能力强的人往往会得到领导的赏识,有时候会招来一些同事的排挤和恶意攻击。如果你发现同事一反常态,不再那么友好,一起工作时表现消极,给你出难题、不配合,让你出洋相、被笑话,你就要当心了。这些迹象表明,你被同事排挤了。该如何应对呢?

同事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排挤你,肯定有原因。你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升职的脚步太快?是不是刚到单位上班就得到了令人羡慕的优越条件?是不是爱出风头、标新立异?是不是工作上没有顾虑同事的感受,把同事抛在一边?是不是妨碍了同事升职、涨工资?等等。

如果不是你的错误,那么就要加强防范工作。最基本的措施,是做好日常工作及成绩记录。如果有人想要排挤你,必然会想方设法否定你的成绩。这时,如果你能拿出凭证,证明你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就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工作记录是非常有用的。

另外,尽量不要跟同事透漏过多你工作上的想法和计划。因为总有一些人自己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专靠窃取别人的创意来表现自己。很多事情你自己知道就够了。

欺软怕硬的心理,大部分人都有,所以,当你面对恶意诋毁的时候,应该强硬一些。如果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不妨与对方把话说明白,让他清楚地感受到你的力量。也可以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在排挤者向领导说你的坏话之前,你先在领导面前“打好预防针”,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堵住对方的嘴。

战国时期,张仪和陈轸都投靠到了秦惠王门下,而且都受到了重用。二人都是外交、谋略方面的高手,都能言善辩。

一山不容二虎,张仪很快压倒了陈轸。张仪以连横之术游说秦惠王,深得秦惠王宠信,被任命为相,一时权倾朝野。张仪还利用秦惠王的信任,使用反间计和中伤法,排挤秦国旧臣,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陈轸知道张仪迟早要陷害自己,于是不等张仪动手,便先发制人,请田莘出面对秦惠王说:“能危害我们秦国的是楚国,楚国知道横门君善于用兵,陈轸富于谋略,必定会请张仪来陷害二人。希望大王能分别真假,不要听信张仪的话。”

果真,没过多久,张仪便向秦惠王说陈轸的坏话,谁知他刚一开口,就被秦惠王呵斥了一顿。

陈轸先发制人,先张仪一步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了秦惠王。这就是陈轸能够制胜的原因。

(五)谗言需要反复防范

有句老话说:“谎言说上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如果你身边有人常常诋毁他人,那么你必须随时防范。任何一种信息,如果不停地被重复,就会进入潜意识,无形中加深印象。

战国时,魏国大臣庞恭受君王之命,随太子前往赵国邯郸做人质。庞恭想到自己这一走生死未卜,归期遥遥,说不定会有人在魏王面前说自己的坏话,自己远在邯郸不能辩驳,恐怕会因此而获罪。因此,庞恭在临行前特意去觐见魏王。

庞恭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人说大街上有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寡人不相信。”魏王回答。

“如果又有人来对您这样说,您会相信吗?”

“寡人会半信半疑。”

“如果又有第三个人来说呢?”

“既然有三个人这样说,那寡人就不得不信了。”

于是庞恭正色道:“街上不会有老虎,这是明显不过的事情。可是只要两个人说街上有老虎,一般人就会相信有老虎了。现在邯郸距大梁要比街市远得多,在大王面前数落臣的人也一定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

“这个自然,我都明白。”魏王说。

庞恭于是放心地随太子前往邯郸。人还没到邯郸,就有同僚在魏王面前毁谤他了。后来,等太子期满回国,不出庞恭所料,魏王因听信了谗言,对他已经不再信任,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庞恭早就料到了反复进谗的可怕性,所以临行前特意觐见过君主,可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可见,无论是正面的说服,还是反面的煽风点火,反复说服的效力都是相当大的。

四、不能与同事谈的话题

在同一间办公室待久了,同事之间难免会谈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适当的聊天可以缓解压力,可是一不小心说了不该说的话,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毕竟每个人秉性不同,有正人君子也有嚼舌小人。为了不授人以柄,你和同事聊天时就要稍加留神。

(一)要回避薪金待遇问题

很多人喜欢相互打听薪水,老板却不想让手下人知道,否则容易引起矛盾。因此,当同事问你的薪金待遇时,必须小心,尽量避开,如果不得不谈,也要模糊化。一旦双方的待遇摆到了桌面上,就很容易惹起麻烦:如果你比他低,他会暗自得意;如果你比他高,他心里又不平衡,弄不好会在你背后搞小动作。

小王刚来公司,单位里的张大姐对她很热心,什么话都和她说。第一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张大姐便直言不讳地告诉了她。作为回报,小王也将自己的工资数额告诉了张大姐。张大姐听完之后,笑逐颜开地祝贺她刚进公司工资就比自己拿得多,随后便离开了。没过多久,老板将小王请到了办公室,严厉批评她把工资数额随意散布的行为。原来张大姐得知小王的工资比自己高之后,不但四处抱怨,还在老板的办公室里闹了好久,这件事情让老板非常尴尬。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和张大姐一样的人,该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早做打算,看到情况不对,直接开溜。如果在谈话时,他的话题一直往工资上面偏,那你最好是尽早打断他,说一些别的话题,将他的话题转移。这样,他就不好意思打破砂锅璺到底了。实在不行,你干脆直接告诉他:“对不起,我不想谈论这样的话题。”相信他碰过一次钉子之后,就不会再这样了。

(二)不谈公司里的“闲话”

办公室很容易成为“闲话交流中心”,有些人在一起常常会东拉西扯,遇到这些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一句嘴都不要插,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你能避开就避开。

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微妙的,话说不好就有可能惹来麻烦。有些事情,即使你知道得清清楚楚,也不要对别人宣扬。至于一些“奖金给得太少……”“星期六总是加班……”这样的抱怨,万一哪天被有心计的人听到,添油加醋地传到老板那里,有没有可能连你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你的话传到人家的耳朵里,你还不知道呢,已经把人给得罪了。甚至有的人产生报复的心理,工作上难免给你小鞋穿,到时候你连后悔的地方都没有。

一些同事会到你这里来主动和你说别人的不好。遇到这种事情,你最好是头都不要点,能溜尽量溜,实在不行就听一听,说上些模棱两可的话敷衍一下。但千万不要随声附和,否则迟早有一天,当初说坏话的人会莫名其妙地被传成是你。

有的时候,办公室里几个要好的人会聚在一起,说一些应对老板以及在工作时间偷偷懒的小伎俩,这时候你最好也是笑笑就好,不要再翻新花样了。因为万一哪一天他们中的一个人升迁了,变成了你的顶头上司,岂不是尴尬得很?

(三)不张扬自己的私事

一般情况下,不要跟同事谈论自己的私事,这是一条永恒不变的职场法则。比如,你在假期游览了很多名山大川,或者买了一辆高档汽车,都不要在同事面前炫耀。也许有人会嫉妒,也许有人会觉得你过于张扬。

从一定角度来看,职场如同竞技场。今天他是你关系最好的朋友,也许明天你们就变成了竞争对手。越了解你的人,就越容易攻击你。所以,无论你在生活中犯过多少错,遭受过多少次打击,或者享受了多少幸福,都不要把这些情绪带到工作中,更不能张扬。

同事之间聊天,可以谈论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年龄、性格、相貌等,关于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也是可以的。但是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能不分对象,只图一时痛快,造成以后的麻烦。

(四)不与原先的单位作比较

小赵刚刚来到新单位,对什么都不满意。觉得办公条件没有原单位的好,认为公司的管理水平过于落后……于是整天嘴里嘟嘟囔囔的,不时地向办公室里的同事抱怨。日子久了,办公室里的同事好像都在躲着他,大家本来在一起高高兴兴地说话,他一进来,大家立刻就安静了。单位领导也对他有了很大的看法,有一次还拉着脸对他说:“那你怎么不回原来的单位呢?”小赵心里憋了一肚子委屈,他常常在想,我说的都是实话啊……

不论是不是实话,原单位比现在单位优越的话,都尽量不要说。别人并不愿听你说什么“想当年……”的话,每个员工,其实都对自己供职的公司有一种心理归属感,这是不容动摇的。你在办公室里贬低公司,无疑是在向他们的归属感挑战,别人很容易认为你看不起他们。

当然,也不要说原来单位的不好。“喜新厌旧”并不是好事,说明你这个人没情义。如果你常常说原单位的坏话,大家很容易联想到,你今天能这么议论原单位,那么下次你也会用同样的口气说现在的单位。

既然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就不要拖泥带水,藕断丝连,原单位的好坏对你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最好不要再提。

(五)不要大谈你的人生理想

小周从名牌大学毕业,人很聪明,刚到公司不久,就给公司提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而且做事勤奋,尊敬同事和领导,大家都很喜欢他。可是没过多久,大家便发现他有一个毛病,越是人多的时候,他越愿意慷慨激昂地描绘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要当老板,置办属于自己的产业,建立国际性的公司,等等。后来,老板将他当成了敌人,同事将他看作异己,眼看着和自己一同进入公司的、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得到了升迁,自己还是原封不动地待在老位置,小周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野心,然而你现在在公司里,而公司里的位子和机会是有限的。一个人如果在公司里将自己的野心公开,差不多就等于公开向同事们宣战。狼多肉少、树大招风,你自然会被同事们排挤,被上司提防。有时候,放低姿态是自我保护最好的方法。如果你能将说话的气势用在做事上,价值迟早会体现出来。真正能做成大事的人,都体现在做事上面,而不是说话上面。更何况办公室本来就是个多事之地,你今天刚刚说了的话,没准明天就被人夸大好几倍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你的尴尬境地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