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金兵南下,北宋灭亡,时局动荡。陆游生于乱世,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从小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雄心壮志。陆氏一族是藏书世家、书香门第,诗人从小深受家族爱国主义熏陶,立志为国效力,只可惜初入仕途就非常坎坷,加上爱情的打击,使他在盛年时期就初生归隐的念头。诗人早年的诗歌不多,词倒是较为出色。

兵荒马乱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北宋,汴梁。

深秋的风刮得城楼上的旗子猎猎作响,鸽灰的天空,将整个皇宫笼罩得更加阴郁和凝重。金兵南下的消息一传来,当朝天子宋徽宗六神无主。

兵临城下,这个软弱无能的皇帝,急忙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桓,自己仓皇而逃。

而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孩,刚随父陆宰入京。

陆宰原是淮南东路转运判官,朝廷命他卸任回京复命。

就在回京途中,官船行至淮河,在一个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的日子,陆母唐氏生下了孩儿,取名陆游。

如此与众不同的出生经历,似乎预示着陆游的一生也是不同凡响的。

后来陆游在《剑南诗稿》中记录当时状况:“予生于淮上,是日平旦,大风雨骇人,及予堕地,雨乃止。”

次年,金兵攻打北宋。

此时朝政紊乱,内忧外患,宋钦宗昏庸无能、举棋不定,太原、开封等地陆续沦陷,北宋灭亡已是定局。

陆宰因主张抗金,被朝中主张议和的官臣们排挤,并多次受到汉奸的攻击和诬陷,还曾遭罢免,心中愤恨郁结,渐渐无心官途,干脆辞官回乡。

陆宰是一个为人处世高风亮节,道德情操很高的知识分子。他不仅通晓诗文,在藏书和儒家学术方面有不俗的成就,而且又是爱国之士,本应前途光明,只可惜他还没能在朝中站稳脚跟,北宋就灭亡了。

而后靖康之乱爆发,金兵俘虏了逃走的宋徽宗和举旗投降的宋钦宗以及后宫乃至一众的官臣,北宋的命运彻底了结在战火硝烟中。

京城失守,陆宰带着家人回乡避难。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即位,是为宋高宗,在越州建立南宋。可是好景不长,金兵又紧逼而来,没有给南宋任何喘息的机会。宋高宗只好马上带着官僚们出逃。

时局动荡不安,陆宰再次带着一家老小逃奔避难。

就在这样颠沛流离的逃难中,陆游已经长到四岁了。

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以及金兵的虎视眈眈,矛盾、战争、杀戮、掠夺、丧国、流离……在这样的时代出生、成长,对于陆游来说,无疑是不幸的。

幸而,陆游出生在名门望族、藏书世家,高祖、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的重臣。祖父陆佃还曾师从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改革家及诗人王安石。陆佃不仅精通经学,还著有《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重要的典籍。

而陆宰在辞官之后,心思就放在藏书和读书之中,在府上建了专门用于藏书的藏书楼,名曰“双清堂”,藏书之多,已逾万卷,是名副其实的藏书世家。

在这样书香浓厚的家族里成长,耳濡目染,陆游从小就通晓诗文,满腹学识。

据说,陆游的名字,也有些来头。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关于他的名字,有几种说法。

其一,宋人叶绍翁在《四朝闻见录》中记载:“陆游,字务观……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

其意为,陆母在怀着他的时候,曾梦见著名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的父母认为这是秦观投胎,于是就给他们的儿子取名“游”,取字时,也用了“观”字。(《山阴陆氏族谱》记载)

其二,因为陆游非常敬佩秦少游,便根据他的名字来取自己的名字。这种说法来自陆游的一首诗,题曰《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

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

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秦观的敬仰之意。他恨不能早点认识秦观,那样便可向他学习,现在偶然看到了秦观的画作,为自己的名字和秦观的名字相同而感到荣幸。

这种说法,比较符合史实。

爱情悲剧

陆游的童年乃至少年时代,都是灰色调的。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陆游十岁,开始上学堂。其父注重教育,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培养。来往的友人大多是有学识的爱国人士,陆游从小受到熏陶,也有着一颗爱国的炽热之心。

陆游十二岁就能诗能文。

十七岁时跟随老师鲍季和学习,十八岁遇到恩师曾几。那时曾几年逾六十,陆游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跟从曾几,并学有所得。

陆游十九岁时,曾到临安参加礼部考试,但没考上。

考试结束后,他留在临安过年,住在舅舅唐仲俊府里,就在那时,他与表妹唐琬一见钟情,两情相悦。

时值南宋的灯节,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舅舅带他出去观灯。

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

这是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里对当时盛况的记载。

良辰美景,既有喜庆的气氛,又有佳人和美酒相伴,在少年陆游的心里,当然是乐不思蜀。

春去秋来,陆游和唐琬结为夫妻。

那一年,他二十岁,以为彼此的爱情就此修成正果,他开始畅想着以后的幸福生活。

可是偏偏陆母不喜欢唐琬。本是门当户对,才子配佳人,再适合不过的姻缘,而且又是郎情妾意,该是令人艳羡的一对,无奈遭到陆母的棒打鸳鸯。

陆游是个孝子,母亲的命令他不敢违抗,只能和心爱的妻子分开。

两人离散之后,在父母的安排下,陆游娶了第二任妻子王氏,而唐琬也改嫁给赵士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凄美的词,是陆游三十一岁时写下的。

他与唐琬分开十年后,再次偶遇。

那时陆游去沈园游览。正是春光明媚的日子,到处绿意盎然。陆游忽见不远处一个熟悉的倩影,定睛一看,居然是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旧恋人。

陆游心中一紧,她的身旁是如今的夫君赵士程,他们看上去,如此登对。经年相隔,她还是那么美貌动人,只可惜已经不再属于他。两人只能远远相视,心头的千言万语,都随着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首词,借景抒情,非常凄婉。上阙的“红酥手”指唐琬红润纤细的双手,曾为陆游倒酒;“黄縢酒”是一种宫廷酿造的美酒。这里写出了陆游对原本的佳人美酒,以及和深爱的妻子曾经在一起的生活点滴的留恋,美好而令人艳羡。

宫墙之下,满园青翠的柳丝在春风里飘扬着。这番美景令人想起当初的温存和诺言,如今已无法回到过去。诗人心中该是多么悲伤!

“东风恶”,“恶”字用得非常妙,把东风拟人化,暗指陆母,曾残忍地拆散他和唐琬,就如同那凶猛的东风,把昔日春光无限好的百花和杨柳无情地吹残。

此处,恰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把这一切美好都吹散了、破坏了。东风,这所有爱情悲剧的刽子手!

“欢情薄”,正好衬托出东风的无情。

据说那日他们在沈园偶遇时,赵士程也看到了陆游,还命小厮给陆游送了一壶酒,以示友好。陆游大方地收下了酒,让小厮回去代为道谢。(陈鹄的《耆旧续闻》、刘克庄的《后村诗话续集》以及周密的《齐东野语》对诗人的爱情悲剧均有所载)

陆游看着眼前的那壶酒,真是黯然神伤啊!

三个“错”字连用,多么用力,不难想象,他心中对这段感情的悔恨。命运的捉弄,让这一切看上去多么讽刺!

下阙主要是传情,陆游站在唐琬的视觉上而写。

这满园的春色和往年一样,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的美,可是人的心却因思念而变得难受,人的模样也因为这深切的思念而变得憔悴不堪,一年比一年衰老。

陆游和唐琬真心相爱,所以他们彼此能感知对方的思念。他在词句里,写出了分别后唐琬独自神伤好多年的情景,就算她已经有了新的夫君,就算赵士程对她温柔体贴,可是陆游始终是她心里最深的那个印记。

对于陆游来说也是这样,就算娶了别的女人为妻,唐琬始终是他心里一根拔不掉的刺。

有人说,初恋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一辈子不能抹去的记忆,也是一场解不开的魔咒,在古代亦是如此。至少对于陆游来说,唐琬是他一生都无法忘却的印记。

自己都这么沉痛,对方也一定流干了眼泪吧,手帕都被眼泪沾湿了。“桃花落,闲池阁”,上阙的东风,使桃花纷纷落下,和园子里已经荒置的闲庭楼阁融为一体,此景就像他们曾经美好的姻缘被拆散之后,落得如今的凄清下场。

曾经的山盟海誓,曾经的美好憧憬,一切都已经消失了。作为一个柔弱女子,在封建社会里经历了如此遭遇,也只能躲在深闺里以泪洗面,郁郁寡欢,还要面对外界的闲言碎语,所要承受的压力一定比男人沉重得多。已经改嫁,也不能再用书信继续来往了,怕是会被人说闲话。“莫、莫、莫”,道尽彼此心中的无可奈何。

这首词便是著名的《钗头凤》。

而后,唐琬回了一首,同是《钗头凤》,亦是无限悲情。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的落笔更加直接。“世情薄,人情恶”,写出了在封建思想下,冷漠的人情世故多么令她反感和深恶痛绝。唐琬对陆母的确是有怨恨的,陆母把她和陆游之间美满的婚姻拆散,使她的命运变得悲惨。

下着阴雨的黄昏,花朵更加容易掉落,就像自己一样,经历了这么悲惨的事情,更加容易变得憔悴不堪。

“晓风干,泪痕残”,花草被这阴雨打湿之后,被风一吹就干了,脸上的眼泪已经流干,但还残留着痕迹无法抹去。她很想把这份思念和悲伤的心事全部写下来寄给陆游,独自倚在栏杆上纠结着,要不要寄给他呢?但,还是算了吧,身在这样的时代,做女人这么难,想想自己改嫁的这种境况就更加难了!

曾经相爱的两个人,如今各有归宿,已回不到当年,只能遥遥相思。

“病魂常似秋千索”,离别后日思夜想,想到生病,也只能独自流泪,这当中的苦,只有自己品尝得到。彻夜难眠的思念,不能被别人知道,在人前还要装作平常那样欢笑,不如就这样一直瞒下去吧,永远也不要叫人看出来罢了!

自古红颜多薄命,过了不久唐琬病逝,从此陆游只能在心中无限地怀念她。而这段感情永远都不会消失,被封存在内心深处,没有人能够动摇。

岁月无情

在爱情中遭受了沉重打击的陆游,仕途之路亦非常坎坷。

爱国的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立志要考取功名,报效祖国。

可是他的考试之路却有诸多阻滞,据记载,从中作梗的人是当时的宰相秦桧。(《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秦桧是一个奸臣、卖国贼。他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不仅拉帮结派,斥逐异己,还以权谋私。更重要的是,他很早就对陆氏一族不满。

陆宰曾经被一个叫李光的好友向朝廷举荐过,可是秦桧对他们不满,所以就算陆宰是非常有名的藏书家,也没有得到朝廷的表彰。

而秦桧对陆宰的不满,也牵扯到陆游。

陆游当年参加科举落选,正是因为秦桧从中作梗,不然以他的才学理应早就进士及第。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陆游二十九岁,他再次整装待发,前往临安参加科举考试。

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在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的夏天去世了。同年,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取名子虡。他的次子子龙,三子子修也在这两三年里陆续诞生。

陆游再次去临安应试时,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才子,拿第一的名次似乎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如果他通过了这次省试,明年就能去参加殿试,一切看上去并不难。

然而,老天似乎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在这次省试中,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秦桧为了让自己的孙子得状元,又一次使用卑鄙手段让陆游落选了。

言语日益工,风节顾弗竞。

杞柳为桮棬,此岂真物性。

病夫背俗驰,梁甫时一咏。

奈何七尺躯,贵贱视赵孟!

这是《和陈鲁山十诗》其中的一首,写的就是陆游对于秦桧在科举考试中多次使用卑劣手段让他落选而感到愤懑。就算是饱读诗书,满腹才学,但他只是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又怎么斗得过位高权重的秦桧呢?

考试结束后,陆游在回山阴的路上心灰意冷,在驿站停歇的时候,心中有着无限的感伤和愤慨,执笔写下了一首《卜算子·咏梅》,借以抒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表面咏梅,实质咏怀。

上阕描写自己当下看到的情景,在驿站停留驻足时,荒凉的驿亭旁边是断桥,断桥之处有梅花安静地开放,没有人过问。已是黄昏,独自看着这同样孤独的梅花,陷入沉思。又遭受到风雨无情摧残,更衬托出几分凄凉冷落。

下阕赞誉梅花高尚的品格。盛放的梅花,不去极力和百花争艳,任由百花嫉妒和排挤也无所谓。等到凋零的时候,宁愿融入泥土里贡献自己,孕育出新的枝芽,只留下淡淡的清香在人间。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王安石的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以这无人问津的梅花自喻,即使受到摧残和嫉妒,即使被碾作尘土,也会把芳香留在人间。自己如今的这番处境和梅花多么相像,看似势单力薄的样子却不可侵犯,不惧怕恶势力和旧权贵,不与俗世同流合污,大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陆游对未来还是抱有希望的,他心中有一团火,渴望着施展自己的才华,渴望着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过,他又总是暗自神伤。

古训云“三十而立”,可他觉得自己还只是个落选的考生,想来也有些悲惨。或许正因如此,才有了“穷山读兵书”这种境况。

《夜读兵书》:

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成功亦邂逅,逆料政自疏。

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

叹息镜中面,安得长肤腴?

夜幕降临,灯光照亮这寂静的秋夜,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看兵书,寒夜苦读,努力钻研,学习军事知识,等待有朝一日能够报效祖国。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热血,想要出征沙场,就算为国捐躯也在所不辞的决心。

然而现实状况那么糟糕,随着岁月的蹉跎,眼睁睁地看着政府腐败、奸佞当道、民不聊生,却无能为力。

究竟什么时候能够建功立业是无法预测的,要靠机会和运气,硬是要事先去猜想结果会怎样是不切实际的。

“陂泽号饥鸿,岁月欺贫儒”,人们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而自己却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陂泽”指低层的老百姓,“饥鸿”是饥饿的大雁,比喻饥饿的人们,和后面的“贫儒”相互映衬,“贫儒”是诗人的自称。意思是流逝的岁月,分明欺骗了像我这样贫穷文弱的书生。

最后一句,看着镜中憔悴衰老的面容,不禁叹息着,怎么能够永远保持着肌肤的年轻丰润呢?

时间就这么飞快地流走,自己已经开始衰老了,纵然雄心壮志还在,却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

此诗写得委婉深沉,寥寥几句,却扣人心弦,令人读来不禁为之感慨和叹息。

即便如此,陆游依旧拿起兵书继续研读,他相信终有一日定有用武之地,让自己施展才华,让内心那颗热血的心沸腾起来。

陆游落选回乡不久,传来秦桧的死讯。

秦桧的死似乎让南宋的政局有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压迫的气氛一下子明朗起来。宋朝的前景趋于清明。

他的死,也让陆游迎来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机会。曾经三番五次在他入仕的道路上诸多阻挠的大山已经消失,陆游很快就踏入仕途,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史》卷三百九十五: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师友之情

在陆游被授官职之前,他非常敬重的老师曾几应召要前往临安。陆游非常不舍,作长诗送别,题为《送曾学士赴行在》:

二月侍燕觞,红杏寒未拆。

四月送入都,杏子已可摘。

流年不贷人,俯仰遂成昔。

事贤要及时,感此我心恻。

欲书加餐字,寄之西飞翮。

念公为民起,我得怨乖隔?

摇摇跂前旌,去去望车轭。

亭障郁将暮,落日淡陂泽。

敢忘国士风,涕泣效臧获?

敬输千一虑,或取二三策。

公归对延英,清问方侧席。

民瘼公所知,愿言写肝膈。

向来酷吏横,至今有遗螫;

织罗士破胆,白着民碎魄。

诏书已屡下,宿蠹或未革。

期公作医和,汤剂穷络脉。

士生恨不用,得位忍辞责?

并乞谢诸贤,努力光竹帛。

曾几是有名的学者,同是爱国志士,陆游对他非常敬重和崇拜,受他的影响最为深远。

而曾几也非常看好和欣赏这位学生。

当年曾几也曾受秦桧一党的排挤,罢官整整七年,定居在江西上饶,直到秦桧死了,他才被任命为台州知府。

此诗前半段主要写离别在即,心中不舍。后半段主要感叹民间疾苦,希望曾几到京后能够为民请命,建功立业,留下好名声。

“二月侍燕觞,红杏寒未拆。四月送入都,杏子已可摘。”诗人回忆了此前的日子,犹记得二月的时候,天气非常寒冷,杏花还未开放,诗人侍奉曾几宴饮的场景历历在目。如今四月了,杏树上的果子都已经可以摘了,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

“事贤要及时,感此我心恻。”贤能的人要离开了,要争取时间好好侍奉和款待,不然就没有机会了。一想到这,诗人心里就满是悲怆和难过。由此可看出,诗人对恩师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诗人劝恩师要保重身体,彼此之间不要断了联系。

从“念公为民起,我得怨乖隔?”这两句开始,写陆游心中希望恩师可以为民请命,为贫苦老百姓谋福利的心愿。想到您是去京城任职,我又怎能怨恨这次离别呢?看着马车摇摇晃晃地离去,越走越远,路边用来休息的亭子以及远处的城堡,都已经被黄昏笼罩,夕阳静静地照着山坡和湖泊。我哪里敢忘记自己是身为国家的志士,还像那些奴仆小人一样只会哭哭啼啼的呢?

“敬输千一虑,或取二三策。”诗人恭敬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曾几会采纳其中的一些。那些官吏曾经横行霸道、残忍无情的习气至今还未清除,仍然残留余毒,还有些人无中生有,编织谎言诬陷他人,或者对老百姓进行剥削,这些政治弊端未得到清除。希望您能做一个良医,开出良方,对症下药,解救疾苦中的老百姓。

“士生恨不用,得位忍辞责?并乞谢诸贤:努力光竹帛。”士人生在世上,只恨不能被重用,又怎么忍心将这份责任推卸掉呢?最后请您代为问候朝中各位官僚,并和他们一起为人民、为国家而努力,让自己的好名声流传于后世。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陆游的爱国之心非常炽热。他知道曾几和他一样都是爱国的,志同道合,一定会在朝中做出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只恨自己没能像曾几那样,不过终有一日,自己一定也可以亲自在皇帝面前为人民说话,解救苍生。

送别曾几之后,三十四岁的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他从山阴前往宁德。到了那里,他和好友朱景参在北岭一座佛寺相会。

宁德是个比较偏远荒凉的地方,陆游初次出任官职,就被派到这样的地方,心中难免失落。理想和现实总会比自己预想中的落差要大得多。

在这荒凉的地方,西风瑟瑟,幸好有友人的陪伴,才不至那么孤独和凄凉。他们对饮畅聊,陆游就在此时此景,写了一首《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陆游早年的诗不多,词反而较为出色。

入蜀川后便出现大量的诗歌,壮年乃至整个晚年,都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传世诗作。

而他作这首《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的时候,虽然才三十出头,却已经感到自己的衰老,这和他仕途之路不顺以及未能施展心中的抱负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此词上阕头三句,描写当下的景象,落笔直接,自然流畅。

寒冷的西风呼啸着,夹杂着冰凉刺骨的细雨,在耳边响起。声音就像翻滚的骇浪一样,恰好扫去这秋季茅草散发出来的瘴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渐老,经历的事情也多,就觉得世间一切都是浮云,将世事和得失看得很淡,荣辱不惊。在壮年时期诗人就有这种悲叹,光阴虚度,前途渺茫,让他有了归隐的念头。

从下一句“千年高卧,五湖归棹”可以看出来这种心思。“凌烟像”是指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在长安建立了凌烟阁,将文武功臣魏徵、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画在这个地方,以此褒扬纪念。

诗人情愿用游访高山峻岭、泛舟于湖海来代替肖像画于凌烟阁被纪念。可见,他对于现实有着很大的压力和烦恼,因为不能轻易解决,才想归隐到山林里,情愿对着山山水水,过着闲适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但他心中却还是有抱负和希望的,内心是非常矛盾和复杂的。

下阕的故人指至交好友朱景参。好友暂时居住在军营里,腰间配箭,这气势多么雄赳赳、气昂昂。而我却一事无成,就这么老去。你日后若是功成名就,可千万不要忘记了我这个朋友,我们曾经在北岭的闽江边,一起把酒言欢一边观赏着这一串串压满枝头的晚红荔枝。这是诗人与好友之间开玩笑的戏言,足见二人友谊深厚。

在玩笑话中,能感觉到那种既消极又对未来带着希望的复杂情绪。

次年,陆游调到福州,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属员,公事繁忙,没有闲情逸致饮酒作诗。这种生活对一个诗人来说或许是一种折磨,想来他的心情大概非常忧郁。幸好不久,他就被调回临安。

离开福州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欢快的,有诗《东阳观酴醾》为证。

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酴醾压架开。

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

正月离开福州,途经东阳。“酴醾”本是酒名,这里意指花名。走时已经看到树上开了花朵,吴地的春天非常很冷,连花开都延迟,可是一路回到临安,却能闻到花的香气。可见诗人的心情非常愉悦和欣喜。“摘”字使整首诗都鲜活起来。

此时心情,一首诗是无法都表达出来的,于是他又写下了另一首诗——《溪行》,来表达心中这种憧憬未来的积极情绪。

篷蒻鸣春雨,帆蒲挂暮烟。

买鱼寻近市,觅火就邻船。

愁卧醒还醉,滩行却复前。

长年殊可念,力尽逆风牵。

坐船途中,恰逢下起了春雨,正是黄昏时候,可以看到远处的小村庄袅袅升起的炊烟。买鱼的话就要找附近的集市,而要生火做饭,直接去相邻的船里就可以了。他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愁这些生活的琐屑小事,一心想着回到京城,开始新的篇章。

前四句描写当下所见的情景,后四句借景抒情。当船只遇上逆流、险滩或者风雨等各种阻滞,难以前行时,船工却没有放弃的念头,而是继续前进,用尽力量和这逆境搏斗。

看着船工逆风撑船,不惧险阻苦难,他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也许,这种不屈的力量打动了他,使他重燃对未来仕途的希望,心中的那团爱国之火燃烧得越发旺盛。

此诗生动丰富,感情真挚。

陆游的诗歌可读性强,语言流畅明快,或雄浑悲怆,或凄美哀婉,世人对他的诗有着很高的评价和赞赏。

他笔下的世界,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者相融合的丰富色彩。

他的一生见闻和情感的起伏都表现在了诗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