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五龙重生平寰宇,六皇同朝开太平

话说大元末年,淮左布衣朱元璋兴义兵,北伐蒙古,将元朝文武赶到漠北草原,又改元洪武,登基称帝。

时值朱元璋驾崩,其孙朱允文继位,改元建文。

然其继位之后,不尊祖制,力行削藩,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

大变之下,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继洪武年号,又改元称帝。

朱棣登基之后,行削藩、设内阁、建东厂,疏运河。

五次征蒙古、平定安南;设哈密卫、下西洋,修《永乐大典》。

史称永乐大帝,位居历代太宗之贰。

......

永乐十二年三月,京师西直门外。

是日,北京城外大风正盛、黄沙漫天,置于艳阳高照、天高气穷。

所谓惶惶乎天地变色、巍巍哉万物变幻而已。

漫天风沙之中,明军中军大帐之内。

大明永乐皇帝轻启双目,环顾四周,正见帐内烛火微明,案桌上杂乱不堪,摆满了漠北舆图。

想必是昨日夜里商讨进军路线迟睡了些,故而未曾来得及收拾干净。

朱棣轻轻摇了摇头,自靖难功成以后,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噩梦之中,加之皇帝这个行当,工作压力着实是大了些。

朱棣头疼脑热之下,又闭上了眼睛,准备再养神片刻。

正当朱棣闭目养神之时,贴身太监马云听到帐内有动静,于是几步来至其身前,轻声唤道:“皇爷醒了?”

朱棣睁开了双眼,轻声问道:“三大营集结完毕了?”

马云一边拿起披风披在朱棣身上,一边说道:“回皇爷话,三大营已经集结完毕,汉王、赵王、皇太孙也已到了。”

朱棣听到此言,稍稍揉了揉头,就站起了身来。

马云看得心疼,赶紧说道:“皇爷这几年着实过于劳累了。”

朱棣却是轻轻摇头,徐徐说道:“瓦剌扰我大明边疆,不把他们打回老家,边疆的大明子民就不得安宁,此次朕除却集结了三大营之外,更是调集十五万农夫,便是要一举荡平瓦剌。”

马云看得朱棣激昂模样,心中也起了崇拜之情,这等英武天子,又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呢?

马云心中想着,又拿来了朱棣盔甲。

这头盔乃是镶金兰扎体龙纹盔,盔身玄色,上书兰札体梵文,缘用鎏金描四只五爪金龙纹路。(这个头盔现在还在马未都手上,也有说不是的。)

至于那铠甲,则是上书金龙文,略以衮服为章。肩绣日、月、龙金花图案,背纹星辰、山纯色图纹,衣袖上染火、华虫、宗彝各三。

马云一一为朱棣穿戴整齐,这才陪着朱棣走出了大帐。

朱棣一出大帐,自然就有内侍牵来马匹。朱棣接过缰绳,随即翻身上马。

此刻明军之内,朱棣衣着华甲,身骑烈马,跨天子剑,缓步行于中军,端是威武不凡,好一副马上天子做派。

至于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好圣孙朱瞻基,早已候在了大帐之外,见得陛下出来,齐声说道:“见过父皇。”

朱棣却不搭理这三人,只是满面严肃,轻轻挥动马鞭,正行步之中。

朱高煦等人自是立马跟上,此刻也是一脸兴奋,对朱棣说道:“父皇,此次北伐,定要叫那瓦剌贼子俯首待降。”

朱棣轻哼一声,回望朱高煦一眼,说道:“瓦剌屡屡犯我边疆,若是如此容易,那便好了。”

朱高煦听得此言,稍有愤懑之色,但终究不敢回话,只好悄声不语。

身后朱瞻基见状,却是一笑,亦不多说。

正当四人走在中军之时,朱棣忽地回头,问道:“军需粮草可已备齐?神机营弹药可是齐备?三千营战马有无懈怠?”

朱棣几声问话出来,朱高煦几人哪里敢懈怠,赶紧说道:“启禀父皇,三军齐备,四方粮草已到,只待父皇一声令下,即日便能出发。”

朱棣看到朱高煦对答如流,也就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回头望向英国公张辅,问道:“三千营中,马匹如何?”

张辅正是昔日靖难功臣张玉之子,听得陛下询问,也是一笑,答道:“启禀陛下,我三千营马肥刀锋,就待陛下一声令下。”

朱棣听得此言,又回头望去,正见三千营骑兵紧随其后。

这三千营乃是昔日宁王手下,皆由蒙古降卒之中能征善战之辈组成。这些蒙古大汉此次追随皇帝亲征,自是昂首挺胸,各持狼牙棒,显得威武无比。

只见满天风沙之下,三千营中,龙旗、宝纛、勇字旗皆是飘扬不绝。

待到朱棣走出中军大营之后,营外三军早已准备完善,只待天子检阅。

其中武安侯郑亨领中军,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领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谭青领左、右掖,各自整戈待战。

朱棣再向外界看去,只见五千神机营士卒各自手持火铳,在安远侯刘升率领之下,部署于三军之外。

正当朱棣来至大营之外时,那营内十万大军见得中军龙旗,也是兴奋至极,当下各扬刀枪剑戟,三呼万岁。

这十万中军,乃是昔日朱棣起兵靖难时的老班底,自然军威雄壮。

故而齐声呐喊之下,声音宛如山崩海啸一般,高震云霄、直达天际。

朱棣却是身骑烈马,缓步行走于三军之间,又环顾四周,见得汉家男儿英武样貌,自是圣心大悦,当即拔剑而出,直指苍穹,高声呼道:“拔刀!”

十万明军正当盛时,当即拔刀而出,只听刀鞘凤鸣,颇憾人心。

朱棣高声呼道:“明军威武!”

十万明军听得陛下之言,又齐声呼应,道:“陛下威武!”

朱棣缓步行走于军阵之中,是时擂鼓齐鸣,万军齐动,自是威武不凡。

朱棣见得此貌,当即剑指北方,再启圣言,道:“出发!”

正当朱棣此言作罢,忽地天地变色,只见乌云盖空,刹那间天无明色,转眼一看已是昏暗一片。

朱棣大惊失色之下,急环顾四周,正见明军士卒皆是面面相觑,恐惧于天地之威。

朱棣又转头看向姚广孝,此人本为僧人,后来追随燕王时的朱棣,主持大庆寿寺,待到朱棣得登大统之后,又得封太子少师,后世称之“黑衣宰相”是也。

永乐五年,朱棣命姚广孝教导皇长孙朱瞻基,故而此次北伐,姚广孝亦是随军出发。

姚广孝此时正紧盯天色,面怀严肃,久久不言。

朱棣问道:“少师,不知这天象为何大变?”

姚广孝颇为精通天象之术,略加思考,方才说道:“这天象乃是社稷大变、江山混乱、亡国之象。”

朱高煦听得姚广孝此言,却是哈哈大笑,说道:“父皇靖难功成、平定山河,打得蒙古诸部毫无招架之力,如今天下太平,又怎会有亡国之象?少师还是再看一番。”

朱棣也是眉头微皱,说道:“还请少师再看。”

姚广孝也是觉得天象变得蹊跷,当即又仰头观天,正当此时,雷霆顿闪,直挂苍穹。

乌云蔽日之下,雷霆再闪,竟是宛如雨下,劈在当空,经久不绝。

姚广孝顿时大惊失色,急说道:“不是亡国之象!而是天地大变,社稷转瞬而亡!”

姚广孝此言作罢,还不等众人反应,天色再变,昏暗天空之下,竟是有一道霞光破空而出,照耀在这十万大军之中。

正当众人迷惘之际,这十余万大军竟是凭空消失,不知去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