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鸡鸣之后,杨清琳从顾秋盈的玉颈下抽出手臂,轻手轻脚的下床出了门。
只要顾秋盈在这里,杨清琳早起之后,就会去寒霜的屋里梳洗。
实话说,照规矩,杨清琳和顾秋盈在床上鏖战之时,身为通房丫头的寒霜,其实应该也在屋里伺候着。
但是,这也太过于作践寒霜了,杨清琳并没有这么做。
梳洗完毕后,杨清琳径直去了书房。
用罢朝食,顾秋盈还没醒,杨清琳也没管她,带着墨云和昭儿,坐车去了杨涟的家。
拜帖已经事先递进了杨府,杨涟也给出了明确的见面时间,杨清琳照做也就是了。
因为没钱的缘故,杨涟只能租住于南城右安门里边的白纸坊。
等杨清琳和张霆在杨家门前汇合的时候,实际上,都是走着进巷子的。
因为,巷子实在是太窄了,宽大的马车根本找不到掉头的地方。
就在杨清琳和张霆打算一起进去之时,林铮也坐着马车来了。
作为林盛的独子,林筝的脾气比较孤傲,一直瞧不起当初还是生员的杨清琳和张霆。
杨清琳和张霆,也懒得花心思结交林铮。
所以,他们和林铮之间,不过是个面子情罢了。
进门之后,杨清琳赫然发觉,杨涟的家中,除了收拾得很干净之外,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可谓是一贫如洗。
“老夫先把话说清楚了,教你们登第之术,不过是老夫欠了师弟一个人情而已。”杨涟就是杨涟,他一张嘴就戳了大家的肺气管。
登第,特指靠中了进士。
杨涟的家中,不仅地方很小,而且桌椅也不齐全,杨清琳他们只能席地而坐。
不过,高手就是高手。
在杨涟这里,杨清琳学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登第之术。
杨涟的家境,远不如林盛那么的宽裕。
在杨家读书,中午不留饭,课间不上茶,饿了没点心,渴了喝井水。
至于,笔墨纸砚等一应用具,皆须自带。
除了教杨清琳他们读书之外,杨涟的公务也异常繁忙。
作为兵科给事中,杨涟手头最重要的是公务,自然是一片糜烂的辽东局势了。
杨涟确实是个清官,但是,他并不知兵。
把不知兵的文臣,摆在兵科给事中的位置上,除了宋朝,也就是土木堡之后的大明了。
这日,杨涟不知道怎么想的,出时务策的题目时候,居然问的是辽东之局。
嘿嘿,针对辽东局面的败坏,作为资深的业余明史爱好者,他简直是了如指掌啊!
杨清琳开篇就答道:党争误国。沈阳和辽阳的失陷,封疆大吏袁应泰的自裁,皆不足虑也。真正可虑者,民变和辽虏也。欲平辽虏,必征辽饷,则民间破家百万,民变必起……”
这是杨清琳给东林党的第一个机会。
悬崖勒马,为时未晚!
若是继续搞党争,则距离金钱鼠尾辫的悬于脑后,为时不远矣。
此前,不管是杨廷和、严嵩、徐阶,还是张居正,都是当了阁老之后,因为掌握的权势巨大,天然成为本派系的首领。
东林党非常奇怪,在野或官小的大佬,居然可以遥控指挥朝中掌权的同党。
现任内阁首辅叶向高,虽然也是东林党人,他却不是东林党的首领。
东林党的真正大佬,共有三人,即顾宪成、邹元标和赵南星。他们三人,合称为:东林党三君。
其中,顾宪成已经死了,邹元标现任刑部右侍郎,赵南星还在家里赋闲。
说起赋闲的事儿,也挺有趣的。
顾宪成被罢官后,在家里闲居了十八年,到死也没有再回朝堂之上。邹元标也很牛,他被免职后,赋闲了三十年。
到目前为止,赵南星也在老家待了二十多年。
但是,偏偏是远离了朝堂的他们三个人,反而成了东林党的灵魂首领人物。
杨清琳写的时务策,杨涟反复看了三遍,他的脸色一直阴晴不定。
“你的意思是说,欲定辽东,必守绝华岛和皮岛?”杨涟满是狐疑的问杨清琳。
杨清琳泰然自若的解释说:“辽虏,长于野外浪战,却短于耕地和军资不足,且无水师之利。我大明强于水师及红夷大炮,正好取长补短。若以觉华岛、长生岛、长山诸岛和皮岛为依托,沿海边筑城,并互为犄角,则辽虏腹背受敌,必不敢轻易进攻山海关,则京师稳如泰山矣……”
别看杨涟是兵科给事中,杨清琳所说的几个岛屿地名,他完全是一头雾水,压根就摸不着头脑。
杨清琳索性提起尖细的狼毫笔,在宣纸上,随手画出了,从山海关到锦州,以及金州卫和金州中左卫及复州卫,乃至到皮岛一线的大致地形图。
草图成形之后,杨清琳也不管目瞪口呆的杨涟是何想法,就把他自己的想法,完整的叙述了一遍。
杨清琳指着觉华岛,平静的说:“欲要山海关安,则必守此地。只要此地在我大明之手,则辽虏必不敢全力猛攻山海关。”
强调了觉华岛的重要性后,杨清琳又抬手指着复州卫西南边的长生岛,详细的分析说:“只要此岛在我大明的手中,辽虏最适合耕种的良田,尽在我大明的兵锋所指之下。”
杨清琳话锋一转,又指着长山诸岛,异常严肃的说:“长生岛和长生诸岛,正好把整个金州卫夹在了中间,我军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时间一长,必能收复金州卫。从金州卫到金州中左所(旅顺),最窄处不过十五里地。若是重新修复此处的长城,则辽虏南部膏腴之地,全在我大明的眼皮底下了。”
杨涟就算是再不懂军事,他顺着杨清琳的指点,也看清楚了辽东的形势。
若是金州卫,重归大明之手,建奴肯定要派重兵盯着。
若是觉华岛在大明的手中,建奴必然也要派兵监视。
再加上,毛文龙占据的鸭绿江口的皮岛,建奴还是要分兵把守。
力聚则强,力分则散的道理,谁不懂?
“以你之见,建奴共有多少兵马?”杨涟不动声色的问杨清琳。
杨清琳信口道:“大约十万左右。”
“何以见得?”杨涟追问道。
杨清琳侃侃而谈:“萨尔浒大战之时,老奴率军六万,且损失并不大。其后,老奴又占领了沈阳和辽阳等地,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据合理的推断,奴军至少有十万人。”
杨涟冷不丁的问杨清琳:“你怎么知道得如此清楚?”
是啊,军事舆图这玩意,乃是朝廷的最高机密。只有重臣带兵出战之时,才会授予军事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