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大工作天赋:实现人岗匹配
- (美)帕特里克·兰西奥尼
- 14字
- 2023-09-07 19:47:43
六大工作天赋模型的创建和应用
缘起
背景故事
记得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经常深夜才回家,为了他口中的工作而感到烦闷。虽然那时候我对于何谓工作还一知半解,但是我父亲那时的状态真的影响到了我,我也曾为他感到难过。
直到我自己正式参加工作,我才明白,工作太容易给人造成困扰,如遇到差劲的顶头上司,公司高层领导力的缺失,难搞的职场关系,以及不少人怀才不遇,不得不做一些与自身天赋无关的工作的尴尬处境等。
不过,我还是很幸运的。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改善运营管理,提升领导力,加强团队合作,帮助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获得尊重,实现自我发展。但是,其实最初我并没想过,帮助大家认识自己的优势,并将之匹配发挥到实际工作中,会有什么新意。直到2020年6月。
很多年来,我都深陷在对自己工作的不满情绪中,这让我很费解。因为我是自己创业开的公司,合伙人都是我很好的朋友。此外,我相当热爱我工作的行业,我对同事的表现也极为满意。尽管如此,我还是会莫名地感到无力,甚至恼怒,而且这种情况时不时就会发生,难以控制。
2020年6月的某天早上,在一连串让我对工作的满意度像过山车般反复飙升和骤降的会议结束之后,同事艾米向我提出了那个重要的问题:“你怎么会这样呢?”出于一些方面的考虑,我下定决心:是时候挑开脓包,搞明白让我痛苦和挣扎的问题根源到底是什么了。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那次持续了四小时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想出了六大工作天赋模型。
当这个粗略的模型框架刚刚出现在我办公室的白板上时,我的脑海里开始激荡起来。我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开始变得比之前更加有意义。
举个例子,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小时候对于家长让我帮忙做的家务,有的我就乐意为之,有的则内心很是排斥。我还想通了为什么上大学时,对于有些课程而言,时间过得飞快,而面对另一些课程,时间慢得像是停滞了一样,甚至感觉在倒退。同时,我还能解释为什么我的第一份工作以失败告终,而之后从事的其他工作我却得心应手。不过,更重要的是,我理解了为什么我总是郁郁寡欢,挫败感严重。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个人成长的突破。
从那天起,我和团队开始努力将最初的见解转化为个人评估工具,超过25万人已用这个工具来识别个人工作天赋,改善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我们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名为工作天赋(working genius)的播客,一个面向有志于在自己的行业或企业中教授和使用工作天赋的人的培训课程,以及一个用以帮助团队使用工作天赋来改变合作方式的团队工具。
最后我想说,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更好地解释这一切。
“工作”的定义
在开始建立模型之前,我需要界定一下,书中所指的工作的词义很宽泛,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远不止我们常说的“为了养家糊口才做”的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工作。不管是开公司,推出新产品,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创建非营利性组织,抑或是管理教堂学校食堂的食品储藏室,做家庭出游计划等,都是在工作,都是在完成工作任务。
正因为这个词的含义太过宽泛,宽泛到可以说只要我们是醒着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工作打交道,只不过其中的一小部分是独自完成,而大部分通常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的。
在我看来,任何一份工作都应该得到他人尊重,同时让自己满意,不论是从工作本身的体验感而言,还是由工作所带来的成果来看。虽然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有让人兴奋不起来的部分,有时还相当乏味,甚至令人抓狂,但是任何我们能够去做的,能够让自己和他人完成工作更轻松一些的举措,都是值得尝试的。
要想做到这一点,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承认我们每个人都对不同类型的工作有着各自的偏好。第二步,就是找出最适合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类型。如果在生活中,我们对自己先天的优势都不了解,那么我们最多只能是期待自己能够撞到大运,发现正在从事的工作正好是自己擅长的类型。六大工作天赋模型是一个帮助每个人识别自身优势的工具,而自身优势的识别,是一切工作的起点。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我所建立的模型。
[1] 周日忧郁症:英文原文是Sunday Blues,一般是指因为周一不得不开始一周的工作,而在周日感到焦虑、恐慌的情况。
[2] 401k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美国的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译者注
[3] AFS:布尔工作的公司名字的简称,全称是Accelerated Financial Systems。——译者注
[4] 羊驼计划:一种比较搞怪可笑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