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经贸规则变局与重塑
- 梁一新等
- 1018字
- 2023-09-15 18:35:13
第一章 全球化不同阶段:理解国际经贸规则演变的经济基础
经贸规则是伴随着贸易、投资等经济行为出现而形成的。在一国国内,经贸规则体现为对国内贸易和投资行为的法律化规范与约束;在国际上,不同国家政府制定的国际经贸政策的外溢效应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诸多影响,有必要加大政策协调以确保国际经贸活动在一定秩序下进行,国际经贸规则相应产生。国际经贸规则一般以双边、区域或多边协定的形式呈现,旨在使国家等国际经贸规则的参与者实现事前与事后决策的一致性。[1]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国际经贸规则的经济基础就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全球生产力分工与布局。这也意味着,不同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贸规则的诉求不同,推动国际经贸规则重塑的主体也不尽相同。
“全球(Global)”一词已经出现400余年,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才引发学者深入探讨和研究。[2]时至今日,学者对其定义和起点也尚未达成一致,有学者更是主张“全球化,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指全球因素的增加,问题不在于全球性因素到底有多古老,而是在一定时期内,它到底是薄弱还是激烈”。[3]尽管“全球化”至少可以追溯至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期[4],但由于以“奢侈品”为主的国际贸易规模偏小,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普通大众的生活并未起到显著影响。牛津大学经济学家凯文·奥罗克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夫·威廉姆森在其著名论文《全球化何时开始》中将经济全球化的真正起源追溯至1820年左右。在其看来,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商品市场的一体化整合[5],这种整合可以通过小麦、纺织品等竞争商品的国际价格趋同速度来衡量,而只有到了1820年左右,英国等主要国家的国内价格设定才从国内供求关系决定拓展为更多由国际市场决定。[6]
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与发展学院理查德·鲍德温教授在其《大合流:信息技术和新全球化》[7]中将不同层次的全球化视作商品、信息和劳动力三种要素的流动约束被逐渐“解绑”的过程: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商品运输成本的下降引发的发达国家生产地和发展中国家消费地的分离是全球化的第一次大解绑。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和信息的转移变得非常容易,经济全球化进入了第二次大解绑阶段。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以及5G等远程视频通信发展,劳动力流动的放松将推动全球化进入第三次大解绑时期。基于前述文献,本文也将全球化对国际经贸规则影响的研究追溯至1820年左右,并分为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的商品全球化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全球价值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