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功能与特点
- 争奇斗艳 浩如烟海:中国古代小说探赜
- 万佳 安小利
- 3541字
- 2023-08-25 16:28:02
中国古代小说在其产生与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艺术特色。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掌握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规律,能够帮助人们从中国古代小说中获得更多、更细致的美感体验。在本章中,将对中国小说艺术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中国古代小说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中,既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也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功能
中国古代小说的功能,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娱乐功能
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要功能,可以说是娱乐功能。中国古代小说具有多样化的体式,既满足了精英阶层的娱乐需要,也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要。而对大众娱乐需要的满足,自宋代开始得到了日益强化。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商品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其影响下,小说的创作呈现出注重自由意志的特点,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享受,唤起了精神消费的欲望。重要的是,精神消费的群体不再局限于社会上层,普通民众日益成为市井文化的消费主体。由于普通民众在阅读小说时,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娱乐需要。于是,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体现其娱乐性。而当小说被视为一种娱乐化的文体,它就摆脱了外在的思想束缚,也不再简单地依附于史传,而有了独立发展的可能。
(二)艺术功能
中国古代小说在刚刚出现时,艺术功能并不明确或者说突出,只是被用来传播某种思想或观念。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创作以志怪小说为主,且这类主要用于“发明神道之不诬”。不过,对这类小说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文学性。到了唐代,小说创作以唐传奇为主,且大都表达了对道教的尊崇。但是,唐传奇的作者在描写神仙怪异之事、表现道教思想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小说家的艺术思维,积极探讨了小说的形象构成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小说文本的独立。自此,中国古代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都注重发挥自己的艺术思维,构筑了丰富的形象,形成了多样化的创作形式与手法,从而使中国古代小说呈现出多彩的艺术世界。
(三)道德教化功能
中国古代小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日益突出的道德教化功能。在中国古代小说刚刚出现时,其道德教育意义主要是通过题材表现出来的。到了唐宋以后,小说家们越来越重视小说的道德教育功能,并将其作为小说的基本思想价值。不过,小说作为道德教化的手段,不同于一般的道德教化,它是通过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的行为。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是多方面的,表现了我们民族在审美观念和艺术思维方面的特征。具体而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中国古代小说有写、说(读、听)两大类
从创作角度而言,中国古代小说可以分为写和说(读、听)两大类。其中,文言小说、明清章回小说和拟话本都是作者写作的,而说话人世代口耳相传、集体创作的小说则是以“说”的形式表现的。在此影响下,中国古代小说的接受者便也分成了两类,即“读者”和听众,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独有的特色。
第一,段落性,即无论说者或听众每次都不能超过三个小时左右,否则精力将难以为继。这就是白话短篇小说的篇幅限度,也是长篇小说章回划分的依据。
第二,表现手段与部分语言的程式化。比如,在正文之前常常先说一个情节与主题与正文都有类似之处的简短故事;“说经”与“讲史”之外的“小说”一般都先引几首以至十几首诗词做“得胜头回”;而在故事中紧要处及每篇末尾引用两句或四句诗,叫作“留文”;叙述中又常用“话说”“却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按下……不表,且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这类程式化的语言还是不少的。
第三,说话人常以表情、动作等态势语代替语言进行细节描写,因而在我们看到的书面作品形成中就出现了细节描写相对少,也没有长段的心理描写的特点。
第四,在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叙述往往与议论、诗歌相结合,这与小说作者要在主考或文坛势面前显示自己的诗才、史识与议论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五,章回小说的章回衔接处常常造成悬念或用两句诗暗示将要发生的情节的性质。比如,在《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著作中,引用了大量诗词或运用大段四六骈体的韵语来渲染气氛、形容作品中新出现的人物或事物。
(二)中国古代小说有着曲折的情节和完整的故事
通常而言,中国古代小说都有着曲折的情节和完整的故事。比如,唐传奇布局宏伟、严谨巧妙,情节发展有戏剧性,头尾完整,复杂矛盾冲突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水浒传》等明清长篇小说往往虚实、详略结合,巧用多种叙事方法,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摇曳多姿。
(三)中国古代小说有着丰富、复杂、反传统的思想内容
中国传统思想是主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在此影响下,文学创作就形成了“兴观群怨”“温柔敦厚”的诗教和“文以载道”“经世致用”的主张。由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内容不言大道,不登大雅之堂,为“子”所“不语”,这正是小说从一开始就为正统派所贬抑、摈斥的原因。实际上,中国古代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且呈现出一定的反传统性质。
中国古代小说是以六朝小说作为开端的,而这一时期的小说就以“子不语”的“怪力乱神”始,除了宣扬道家、神仙家的无稽之言外,又有“干将莫邪”等离经叛道、以下犯上的内容。《世说新语》一书分列门类,涉及世族社会生活的所有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另外,《世说新语》虽然以伦理道德相标榜,但名人轶事中,“不拘细行”颇有悖于礼教,为道学先生皱眉者,亦复不少,就连“韩寿偷香”“温公镜台自献”“王右军东床袒腹”竟作为美谈。中国古代小说在发展到唐代时,由于文化政策的宽松、文化思想的解放,加之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城市繁荣、与境外交往多,思想内容简直无所禁忌。至于明代小说,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市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了大量的反映,歌颂经商发财,肯定金钱崇拜,追求个性解放,不顾门当户对,追求爱情自由、个人幸福等与当时的理学、礼教相背的思想,像是一面鲜明的时代旗帜,使封建统治者及其卫道士感到震惊,特别是歌颂农民起义的《水浒传》,提倡个性解放、反对仕途经济、揭示封建社会崩溃必然趋势的《红楼梦》等名著,都列为“诲盗”“诲淫”之作而予以严禁。如果把“三言”“二拍”与当时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对比来读,就不难发现东西方同步前进的脚步声。因此,被封建统治者视如洪水猛兽的“禁书”中,小说特别多。比如,清代《钦定续文献通考》特别删去了《经籍考》中的小说,而以收录古籍最全著称的《四库全书》也不收任何小说。
(四)中国古代小说注重展示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小说在创作中,非常注重从多方面、借助于多种方法来展现人物形象。比如,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的忠勇,《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秋先的勤劳、反抗精神,都是通过描写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表现出来的;通过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这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林冲形象的描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不过,中国古代小说所展示的人物形象的性格单一,缺少变化。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大缺陷。
(五)中国古代小说有着复杂、多样且个性化的语言
中国古代小说从语言形式上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在文言小说中,以散文形式写的短篇小说占多数,但也有全书用骈文的,如陈球以骈文著的《燕山外史》八卷;也有全书用韵文的,如李桂玉的诗体小说《榴花梦》360卷。唐传奇小说在叙事之中间以诗赋议论,是其语言形式特点,而如《游仙窟》《灵应传》等篇,人物对话用骈文,也并不少见。文言短篇小说中的佳作,语言的生动、优美是一大特点,清代的《聊斋志异》《池北偶谈》《阅微草堂笔记》与《子不语》都可作为代表,其中《聊斋志异》尤为突出,许多篇的语言都优美、生动,简直可以与好诗相媲美。
在白话小说中,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代表的说经、以《五代史平话》为代表的讲史以及以《碾玉观音》为代表的小说,都各有自己的特色,《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及一些变文都带有讲唱文学的语言特点,《蒋淑真刎颈鸳鸯会》的语言,还留着一人说、一人唱,说用散文、唱用韵文共同完成一个故事的讲述的痕迹。至于明代拟话本,虽然模仿说话的形式,但仍有知识分子书面语言的明显特点。《三国演义》等名著的语言更是各具特色,《三国演义》的一般情节叙述用白话、人物对话用文言,形成了一种文白间杂风搅雪的语言风格;《水浒传》运用了使主要人物都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个性化语言,而且这种语言通俗生动、十分精纯;《西游记》的语言诙谐、风趣,而且常用大段骈文形容人物或事物;《红楼梦》的语言是专业作家创作的小说语言的艺术典范,它的丰富性、个性化、绘声绘色,都达到十分完善的程度……《儒林外史》《金瓶梅》等语言特点也都极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