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电影《二手杰作》影评

今天是电影《二手杰作》首映,之前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电影预告短片,有于和伟出演的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还有郭麒麟的加盟,是一部黑色幽默,辛辣讽刺,极具批判意义的荒诞喜剧,今天就去影院一睹为快,简单地谈一谈对这部电影的感受。本来是冲着喜剧去看的,以为会开怀大笑,于和伟本来就是富有喜剧天赋的演员,郭麒麟相声说得一绝,演技自然是喜剧风格多一点,但是看完电影内心五味杂陈,啼笑皆非。笑着笑着突然鼻子酸酸的。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到底有多远,真相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看完这部电影,或许会有所感悟。

电影的英文名是“World's Greatest Dad”,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但是电影的简介似乎并没有诠释最伟大的父爱。而是关于这是一个关于「儿子“死”了,爸爸“红”了」的荒诞故事。儿子坠楼“自杀”,父亲替儿子写了一封才华横溢的代笔遗书,竟然一夜成名…让我想起了关于一位天才作家代写的争议,马墨就是“韩寒”缩影,他一夜成名的第一部作品《三重门》一直备受质疑。说回电影情节,马寅波(于和伟饰)是位高中语文老师,人到中年,哪哪不行。在五十岁生日之际,以比较离奇的方式终于圆了自己的作家梦。儿子马墨(郭麒麟饰)坠楼“自杀”,马寅波为了面子替儿子写了一封遗书,竟然让儿子一夜爆红,而他也假借儿子的名义,实现了自己逐梦文学圈的愿望,出书、炒作、颁奖,红得不亦乐乎。但儿子的突然醒来,让整件事情的发展变得越发离谱…

马墨发育迟缓,智力和平常人不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似乎没有任何优点。在学校里都是被同学排挤和欺负的对象。郭麒麟这次的演技非常自然,感觉有些丑化自己的嫌疑,可能是角色需要吧。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拍照。发育比较早,对女同学比较感兴趣。在课堂玩手机,偷拍女同学,学习上处处碰壁。身为爸爸的语文老师马寅波对他比较失望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是莫名的虚荣心在作怪。

其实,马墨的智力是比较正常的,只是平时不喜欢说话,表现呆傻,被同学和老师看不起。终于有一天,马墨为自己的不良癖好付出了代价。夜晚怕女生窗户,就是耍流氓一不小心从高处摔下来,不幸中的万幸没有一命呜呼,但是成了植物人。

说回于和伟饰演的老爸,这次真得被于和伟老师的演技圈粉,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他把一个一事无成,浑浑噩噩的中年男人演绎的淋漓尽致。三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写作,“天道酬勤”四个大字是对自己最好的鼓励。他有一个作家梦,坚持创作,坚持让儿子阅读名著,但是他的作品一次次被退回无人问津,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儿子的意外坠落“自杀”,他以儿子之名书写的遗书,居然在一夜之间爆火网络,被全校师生喜欢顶礼膜拜。他终于火了,他的作品被大家熟知和接受,并疯狂崇拜。这本书是《少年的你去哪儿了》,马墨一下子声名鹊起炙手可热,作品大卖,供不应求,可谓名利双收。但是爸爸并不满足现状,书是他写的,所有的荣誉和热度都是儿子的。

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折,就在颁奖典礼现场,儿子马墨突然苏醒,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谎言总会被拆穿,真相总会大白。讽刺的是,坚持几十年的文学创作,居然抵不上一次跳楼“自杀”闹剧的热度。文学作品本身的热度和意义,应该比作家本人的热度和知名度更重要吧。后面的剧情就非常离谱和讽刺,母亲担心儿子的前途,不希望他继续伪装成作家的面目,而老爸也想真实地体验一下一位成功作家被仰慕和簇拥的成就感。他们争吵不休,签了离婚协议。在母亲的授意下,马墨发布了澄清视频,暂时封笔放弃作家职业回归校园生活,好好学习考上清华北大。机会来了,儿子不能在写作了,老爸就需要亲自上阵了。这次他决定自己出书,名字就是《归来仍是少年》。这一段表演堪称这部电影最精华最讽刺的部分。自己出书印刷,炒作,冲击畅销榜第一,仍然无人问津。没有什么是花钱解决不了了的,自己写的书自己出版,自己购买。就在快要达成目标之际,被某人举报,这个时候工商局出马了,以扰乱市场秩序罪缉拿归案,并且没收所有书籍。

没有知名度的作家,不管你的作品写得多好多么引人入胜,都不会有粉丝群体阅读,一般都是无人问津。而那些靠着一些热度炒作起来的所谓知名人物,他们写得就算是一窍不通也被奉为经典备受追捧。这就是现实的世界,多么无力多么讽刺,文学追求和写作的梦想简直不值一提。

很喜欢电影最后的一幕,马寅波心灰意冷对这个畸形的世界彻底失望,他一直坚持的创作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他决定用火焚烧那些无人问津没有读者青睐的作品,付之一炬化作灰尘从此归零干干净净。最后他连这个愿望都无法实现,一脸的干粉灭火器泡沫狼狈不堪。这时候背景音乐响起,是毛不易《像我这样的人》,“像我这样碌碌无为的人,你还见过多少人,像我这样庸俗的人,从不喜欢装深沉……”有那么一刻,他想从天台一跃而下,结束这碌碌无为的一生。比较搞笑的是,在他还犹豫的片刻,还有一个女生正要轻生,也要跳楼,倏忽间他慌了神。这不就是他一直以来的那个“死对头”作家吗。红极一时,没有了热度,作品自然没有人去读了。可惜炒作的舆论和周期有保质期,总有过期的一天。最喜欢天台的这段戏,本来就是语文老师的马寅波能言善辩思维敏捷,居然给一个即将赴死的女孩子上起了人生之课。正巧有一块小黑板,马老师写了三个词非常醒目让迷途的轻生者瞬间幡然醒悟迷途知返。“人生”,“虚荣”和“认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就就是不杞人忧天,拒绝精神内耗,与自己和解。不爱慕虚荣,认清自己,做真实的自己。电影的最后,马老师在解救轻生者的时候,与自己和解。在从高处坠缓缓落的瞬间,他如释重负会心一笑。他接受了现实回归了现实,他就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已经声名鹊起名满天下。

他接受了作家“马墨”的笔名,反正所有的作品都是他自己一字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的,那些虚名和荣誉,都是虚荣,总会有烟消云散的一天。而优异的作品问世被读者喜爱和追捧,才会永垂不朽,因为作品的知名度,作家才能百世流芳。一时的蹭热度和借机炒作,都是过眼云烟,终归被世人遗忘面目全非。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荒诞诙谐幽默的喜剧片,关于文学和写作,关于家庭和亲情,关于梦想与现实,关于人生和反思的好电影。观众在不知不觉的浅笑中,找寻到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与自己和解。电影的结尾很温暖,真相终于大白,马寅波终于成为了知名的作家完成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梦想。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和好如初,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