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农业的机会

2021年中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70.6%,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果品加工转化率为10%,全球平均水平为30%;我国肉类加工转化率为17%,发达国家为60%。据统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应数百亿元的市场容量。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将成为农产品加工大国,必将涌现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企业。

农产品加工的终端产品面对的是广大消费者,为提高产品的辨识度,塑造农产品品牌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比如鲁花是食用油加工领域的知名品牌,十月稻香是稻米加工领域的知名品牌,双汇是肉制品加工领域的知名品牌。茅台本质上是一家贵州高粱的加工发酵企业,因为其多年的品牌经营,茅台被赋予了高端的品牌内涵。初级农产品通过加工企业被赋予品牌价值,产品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农产品品类众多,尤其需要在细分领域建立领导品牌。在做农产品品牌时,需要把握农产品以下四个特点:

  • 个性化的需求。农产品需求是个性化的、差异化的。
  • 体验式的消费。消费者购买的时候,眼见为实,体验为真。
  • 品牌化的认知。通过品牌建立产品的信任。品牌下面有三样东西:第一是品质,就是产品质量要好;第二是品性,就是产品在客户的心智中有明确定位;第三是品位,就是产品承载的文化内涵,要有故事、有历史。
  • 忠诚式的复购。消费者一旦接受,就不断购买和消费。

全国每个地方都有地标农产品,为什么做出品牌的少?那是因为地标农产品没有在品质、品性和品味上构建统一的标准,没有设置严格的准入制度;当地的地标品牌一旦成名,同类产品竞相仿冒,消费者难以鉴别,以次充好的产品迅速消费品牌价值,直到彻底砸烂一个知名品牌。所以没有标准就没有地标品牌,没有企业维护标准也没有地标品牌。这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成立自治组织,行业企业统一制定地标农产品的标准,共同维护和遵守自己制定的标准。

当然,农产品品牌的基础还是品质,没有过硬的品质做基础,无论品牌宣传做得多好,都是空中楼阁,早晚有坍塌的一天。比如预制菜的关键在于质量,即品质。从前端采购菜品,进行加工后卖出去,加工环节是工厂化生产,比较好控制。但前端采购的菜品质量是不是有保障,后端是能否在保质期内卖出去,这就需要依靠供应链管理能力。

所以,要在加工环节做大,必须往前端走,守好质量关。比如,如果牧原股份与双汇合作,做品牌猪肉难度可能更小,因为牧原股份的猪全是自繁自养一体化生产的,前端品质有牧原股份保障,后端市场有双汇打通,供应链是完善的,双方合作可以优势互补。

案例

百果园的发展

水果是一种常见的农产品,具备上文提到的农产品的特点: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最终得通过“嘴”检验是否好吃(体验式的消费),消费者会形成品牌化的认知(如新西兰佳沛奇异果),消费者接受某个产品后会产生持续购买行为(忠诚式的复购)。百果园是水果连锁领域的头部品牌,深耕行业20余年,目前线下门店已经突破5 300家。在一个极其分散的水果零售行业市场,百果园做出了品牌,其发展模式值得研究。

百果园以加盟为主,99.7%的门店为加盟门店,直营门店不超过20家。门店装修的成本由加盟商承担,百果园对门店进行管理,避免了自己在门店上的重资产投入。百果园为提升客户体验,推出线下购买、“及时达”或“次日达”三种配送模式,及时达与美团、口碑、饿了么等第三方食品外卖平台合作,次日达则采用线上预售模式,即消费者第一天线上下单后,第二天在门店提货。

生鲜具有低毛利、高损耗、非标产品的特点,百果园为此主打高附加值的特色水果并建立水果分级体系。百果园按照新鲜度、糖酸度等指标,把水果分成四个等级:招牌级、A级、B级以及C级。其中招牌级和A级水果贡献了70%的营业收入,而这两个类别的水果零售价是高于普通水果的。比如,招牌级水果红芭蕾草莓,2021年销售额2.31亿元,零售价高出B级草莓一倍。2021年底,百果园已经拥有27个独家经销的招牌级及A级类别的产品,价格较高的水果销售额占总营业收入的8%左右。

随着店铺扩张,采购量增加,百果园加大向生产端延伸的力度。通过基地直采、用农业技术赋能供应商、投资优质果品供应商等方式,不断提升对生产端的控制力。首先,百果园拥有187人的专业采购团队,2021年从种植基地和产地采购商直采比例超过80%。其次,百果园向全国68家供应商提供农业技术相关服务,其中60家为招牌级、A级水果供应商,这部分供应商采购占比约30%。最后,百果园也通过对专注果品的供应商直接投资,加强生产端控制能力。百果园向生产端延伸是必然选择,当消费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保证果品品质和稳定供应以及降低成本,就要求企业往前端走。

百果园一手抓加盟商管理,一手抓果品品质,以此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促进品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