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建筑结构图鉴(精装版)
- 杨钺(青木Axe)编著
- 1196字
- 2023-12-13 15:34:11
前言
献给每一位读者
少年时期,我常和身为古典建筑师的父亲探讨一个问题。
什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
十余年过去了,数年的海外求学经历让我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于我而言,这个答案就是“中国古典建筑”。中国古典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集民族历史、艺术与哲学思想为一体的物质缩影。
进入新世纪,华夏大地兴起了一波民族文化复兴浪潮。可当我环顾四周,却发现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似乎总是慢半拍,甚至时常缺席。一方面,在过去几十年里,整个社会对于“西洋审美”和“现代建筑”过度追捧,使得传统建筑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建筑虽然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也容易陷入“高深莫测”,甚至故弄玄虚的桎梏中。这些因素使得古典建筑文化的普及愈发艰难。
但逆境之下,总会有真的猛士坚守民族的道统。在过去的数年间,很多业内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也尝试传播古典建筑文化。比如李乾朗先生的《穿墙透壁》、马炳坚先生的《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李璐珂先生的《〈营造法式〉彩画研究》等。除此之外,中国建筑老八校,比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也先后开办了古典建筑专业,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延续接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我,自然不敢和这些前辈相提并论,但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在八年有余的从业经历中,我不止一次遇到过一些爱好者抱怨:“古典建筑很美,但对我们这样的非专业人士而言,那些高深莫测的专著和论文真的很难理解。”从那时起我便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古典建筑的专业研究已经开了好头,可是以论文、学术专著和建筑测绘为载体的传播方式,虽然有利于学术研究,但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却是一道壁垒。
窃以为,传统建筑文化要发展,找到适合现代人理解的传播媒介,跨越那条看不见的鸿沟是关键之一。抱着这样的想法,从2017年开始,我便在工作之余经营自己的视频账号“青木丹阳”,尝试通过新媒体去传播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幸得到出版人佘战文先生抛出的橄榄枝,让我有了这个机会完成这本书稿。
从本质上来说,这本书也是我对自己八年所学的复盘整理。从2014年入行至今,八年里,我有幸得到了父亲杨恩田、师傅尹灿生,以及诸多奋斗在施工一线前辈们的教导。通过数年的实践,也算对古典建筑有了一些粗浅心得。八年的时间里,每日与工匠们同吃住,向前辈们讨教,听他们聊自己学艺的点滴,这些就是我最快乐的事。因为我始终相信,最高深的智慧,往往以最朴素的方式留存在这个世界。
写这本书,是希望通过新的方式,在广大读者和专业领域之间搭起一座小桥。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基于我个人的工作实践,因此也不敢自诩“专业”。毕竟中国古典营造技术发展至今,很多专业术语和做法已经模糊了时代和地域的边界。这本书只是一本粗浅的古典建筑入门读物。如果能够抛砖引玉,用这本拙作引发大家对于中国古典建筑的兴趣,让大家去了解那些古典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并阅读他们的著作,也算是实现了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杨钺
2022年7月1日写于腾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