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各轮融资的作用和融资轮次的划分标准

1.各轮融资的作用

企业在不同的创业发展阶段需要进行多轮融资,作用各不相同。融资轮次是根据融资在创业发展阶段发挥的不同作用和需要达到的不同标准而划分的。

天使轮融资通常是在起步期或创立期从天使投资人那里融资,主要作用是帮助创业项目启动,使初期产品或服务进入试销运行阶段。其中,早期天使轮融资的主要作用是在种子期帮助创业者研发产品,成功试制出样品,并制定完整的生产或运营方案。

A轮融资通常是在创业起步后第一次向风险投资机构融资,主要作用是帮助创业企业推出产品或服务,扩大用户范围,并且找到可以实现盈利的路径和最初的商业模式。

B轮融资的作用是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并且在运营中确立商业模式,创造稳定增长的营业收入,推动企业迅速成长。

C轮融资的作用是在B轮融资的基础上加速企业的发展,充分验证商业模式,创造规模化的营业收入,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推动企业加速进入成熟期。有些创业企业在C轮融资后就上市了。

在D轮融资时,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大规模入场,主要作用是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的营业收入,争取获得更多的利润,为IPO创造条件。

E轮、F轮、G轮融资与D轮融资类似,不过只有需要持续“烧钱”的大型和巨型项目才会进行D轮以后的融资,助推企业进入成熟期(如滴滴出行、KK集团等),以及研发和推广需要较长时间的科技类企业(如柔宇科技等)。

IPO融资是指步入资本市场公开上市,主要作用是推动企业继续扩张发展。

2.各轮融资的划分标准

天使轮融资:在创业者刚开始策划创业,只有概念想法,项目即将启动,或者研发已经开始时的融资属于天使轮融资,早期天使轮融资也被称为种子轮融资。在研发成功后试制新产品、试运行新服务,不过还没有正式推出产品或服务时的融资属于Pre-A轮融资。

A轮融资:项目已经成功启动,有了初期产品或服务,不过还没有确立成熟的商业模式,此时的融资属于A轮融资,再次追加投资属于A+轮融资。

B轮融资:在有了产品或服务,不过还没有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创造稳定的营业收入、现金流量之前的融资属于B轮融资,再次追加投资属于B+轮融资。

C轮融资:已经推出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确立了商业模式,希望通过加大投资来创造规模化营业收入的融资属于C轮融资。

D轮融资:营业收入尚未达到上市标准,需要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市值和营业收入,产生更多的利润,并且为IPO创造条件的大规模融资属于D轮融资。

E轮、F轮、G轮融资: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属于D+轮融资。在D轮融资后一段时间内(如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仍然没有达到上市条件的企业,需要通过持续投入扩大市场,增加市值和营业收入,这些企业往往会进行多次D+轮融资,也就是E轮、F轮、G轮融资。

创业企业进行不同轮次的融资需要达到的状态和融资规模将在1.2节中进一步介绍。

不同融资轮次的融资渠道、划分标准和融资作用如图1-1所示。

图1-1 不同融资轮次的融资渠道、划分标准和融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