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名称来由
- 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 陌言葛蓝朵
- 1020字
- 2024-12-22 09:12:42
第一种说法与一口古井密切相关。
在明清时期,居住在十八梯附近的居民们,生活用水全依赖于一口位于十八梯中部的水井。
这口井的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十八梯162号附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从水井边到进城的主要步道之间,有一段石梯,这段石梯正好由十八级台阶组成。
于是,这段石梯便被人们称为“十八梯”,这一名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整个街区的代称。
另一种说法则与清朝时期的地方政府修路有关。
为了方便居民的出行,当时的政府在十八梯所在的位置修建了一坡石梯步道。
这段石梯被称为“懒洋坡”,总共有200多级台阶。
为了方便行人休息,这些台阶被分成了十八层,每一层都设有一个小小的平坝台阶,供人们歇脚。
正是因为这段石梯分为十八层,且每一层都有供行人歇脚的平坝台阶,所以人们将其称为“十八梯”,这一名称也因此流传开来。
十八梯的建筑群以其重重叠叠、错落有致的布局,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山地城市魅力。
在这里,各个时代的老房子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老十八梯,有最古老的吊脚楼和捆绑房,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和风格,成为重庆传统建筑的代表。
此外,还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穿斗房和夹壁墙房(竹篾抹灰墙房),这些房屋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建筑工艺。
五六十年前的砖瓦房以及现代的钢筋水泥房也错落其间,居住着许多从事货运及码头作业的工人,他们的生活与十八梯的兴衰紧密相连。
在十八梯的街巷中探幽览胜,仿佛进入了一个建筑博物馆。
梯步两旁的建筑各具特色,木构穿斗吊脚楼、青瓦顶,以及明清与欧式风格糅杂的构筑,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建筑景观。
竹编墙、白灰墙、条石墙与“干打垒”的混搭风格,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而又不失精致的美感。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也展现了山地建筑的独特魅力。
建成后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街巷房屋顺应地势,高低错落。
传统的建筑工艺和造型,使得山地建筑的特色风貌和美感得以充分展现。
吊脚楼群形成了十八梯丰富的天际线和立面层次关系,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特别是在夜晚,十八梯的吊脚楼群落展现出别样的魅力。
通过建筑顶部及中轴灯光的巧妙设计,形成了星光熠熠、忽明忽暗的夜景效果。
这种设计不仅凸显了重庆3D城市的独特属性,还表现了通山达水的城市格局,模拟了记忆中十八梯万家灯火的生活状态。
十八梯的“十八景”根据其特色和主题,主要分为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进一步细分为自然风貌、艺术景观、历史展陈和特色运营四个小类,共计18个景点。
自然风貌类景点有两处。
……
而宁华和苏夏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