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观渔于棠

隐公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鲁国的国君,臣子也经常不听他的指令,众臣都觉得隐公是摄政,真正的国君早晚是太子允。隐公息姑只是觉得要兑现对父君惠公的承诺,向鲁国的始封国君周公旦那样,尽心尽力辅佐太子允长大继位。他对外与邻国修睦和平,尊王守礼。隐公深夜经常不能入眠,看着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想起了刚开始摄政的第二年,曾和戎人会盟的棠城。棠城距离都城曲阜很远,也正是由于远离都城,沿途的风光和棠城的民风、景色在隐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国君不象国君,臣下不听指挥甚至自行调兵出征,娶宋国公主却被父君夺而娶之,亲生母亲不能按照国君夫人之礼安葬,心中的愤懑无处发泄、无人诉说,自己多想躲开这烦人的鲁国宫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之间啊。

隐公在寝宫门外烦闷地来回踱步,心中慨叹:“钟巫之神,钟巫之神,告诉我该怎么办?寡人摄政,不想占据国君之位,为何吞日示警?夺我亲生阿母之命?寡人修睦四邻,尊王守礼,得不到神灵的赐福吗?父君夺妻,寡人隐忍;王室臣子不听寡人之命,寡人隐忍;息姑面对泰山、面对宗庙、存于鲁、存于世有何意义?弟弟公子允快些长大吧,寡人才不要这国君之位呢!这个宫殿,寡人一天也不愿意呆下去了。”

隐公暗自决定,要暂时离开朝堂,去棠城散散心,给自己寻找一处可以归隐山林,独自养老的处所。他在出发前的晚上对母亲声子夫人的牌位说:“寡人年轻的时候去过菟裘,那里依山旁水,景色秀丽;前两年去过的棠城风景很美,当地人捕鱼之戏也甚为有趣,寡人要去赏乐一番,看看选哪里营造宫室,作为寡人的终老田园。”于是隐公当朝宣布:寡人摄政已进入第五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寡人要去棠城、菟裘巡查边境、了解民情!实则隐公是想外出散心,看棠城渔民捕鱼、到菟裘山林纵马驰骋,给自己选一处合心合意的世外桃源。

隐公的叔父公子彄,名叫姬臧,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臧僖伯,在朝中担任司寇,司寇这个官职,掌管刑狱、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并监察百官行为。臧僖伯已年长体衰,听到隐公要去棠城观看渔民捕鱼,还要去北部偏远的菟裘,难道要撂挑子不干了?于是他不顾身体病弱,硬撑着病体跑去找隐公进谏,劝阻隐公不要去。他说:“国君每年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做的都是事关宗庙社稷的大事,河泽山林的产品,都是下等人的事情,上不了台面,不应该是国君做的事情。”隐公这次终于坚定了一回,回答说:“寡人巡视边境、体察民情,难道不是国之大事吗?”隐公心里在想:“谁都不把寡人当回事,寡人就连外出散心的自由都没有,还让不让人活了?”于是坚毅地出发了,还带上了一班臣子陪同,气得老叔父一病不起,没有跟随一同前去,到了十月份就去世了。后来隐公得知臧僖伯去世,心中有愧,说:“叔父对寡人有怨恨,寡人不敢忘。传命加恩:臧僖伯葬礼等级加一等。”

棠城在鲁国的西南部,靠近边境,民风淳朴,盛产鱼类,隐公望着渔民争先恐后地为国君捕鱼的场景,不禁热泪盈眶。虽然开春,但天气仍然寒冷,平原上呼啸的风,在哗哗作响,但阳光明媚,好像能穿透每个人厚厚的衣服,把暖意送入人的心窝。隐公实在按捺不住自己轻松喜悦的心情,也加入到渔民打鱼的队伍中,与民同乐。菟裘则在鲁国的北部,靠近淄水,再往北就是泰山了,泰山的北面就是齐国。相比棠城的热闹,菟裘就很安静了。巍峨的泰山、茂密的森林,总能给人一种安全感,隐公骑马饱览了菟裘的依山傍水之美,还是觉得自己的性格更加适合菟裘的环境,棠城到西南边境的距离太近了,位置不如菟裘理想。于是隐公秘密安排心腹,在菟裘寻找风水极佳、风景瑰丽的地方营造宫室,再过个七八年,最多十年,宫室也建成了,太子允也长大成人了,到时候把鲁国朝政交给弟弟太子允,由他即国君之位,自己就到菟裘寄情山水了。

隐公五年九月,在祭奠仲子夫人庙时,计划在庙内献歌舞,称作“万舞”。仲子夫人去世后,服丧期间,她的神主牌位在寝宫,到隐公四年十二月丧期已尽,依礼制应当将她的牌位迁入丈夫鲁惠公之庙进行供奉,但惠公庙里供奉着原配夫人孟子的牌位,不能同时供奉两位国君夫人牌位。隐公便命为仲子夫人另建庙宇,享祭仲子夫人牌位,九月落成,要举行落成典礼。“万舞”,是春秋时庙堂乐舞的总称,包括文舞和武舞。文舞则舞者左执籥(yuè,管乐器),右秉翟(山雉尾羽),所以又称“籥舞”、“羽舞”;武舞则左执朱干(赤色盾牌),右秉玉戚(斧状礼器),所以又叫“干舞”。《诗经·商颂·那》一诗,就描述了祭祀祖先时的音乐舞蹈活动,其中“庸鼓有斁,万舞有奕。”一句刻画了钟鼓盛大、舞蹈恢宏的场面。

万舞的人站成几列,在周朝时很有讲究,那时每一列叫做一“佾(yì)”。周天子用八佾之数,诸侯六佾。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感念周公旦在成王年幼时的摄政辅佐之功,特许鲁国用周王礼乐世代祭祀始封国君周公旦。起初鲁国只在周文王庙和周公旦庙用八佾,后代鲁君就逐渐譖越了,庙堂乐舞都用八佾了。可是为仲子夫人另立庙宇,没有先例,隐公专门问他信赖的大臣众仲:“寡人嫡母之庙舞,当用多少人执羽?”实际就是问,仲子夫人祭庙万舞用几佾为好?

众仲回答:“当用八佾以下,国君既然用八佾,那么国君夫人不应与国君羽数相同。”

隐公于是采纳了众仲的建议,决定用六佾,这是鲁国首次用六佾万舞。隐公这次的决策,朝臣没有提出异议。自从巡视棠城到菟裘,隐公基本上视察了鲁国南部、西部、北部国土,对农田水利、风土人情、军队情况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考虑问题也越来越深刻。在初献六羽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他已经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对贤臣的建议尽数采纳,好像出去巡视回来后,治国理政忽然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