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公七年(公元前620年),晋国因为扶立继位国君的事闹起了动乱。在晋国内部,晋文公与辰嬴之子公子乐、太傅阳处父相继被杀、狐射姑(又名贾季)逃奔狄国;在晋国外部,由于此事与秦国又开启了战端,两国之间相互征伐,占领城池。
文公认为,晋国无暇顾及中原,此时邾国国君(邾文公)之子投奔鲁国,给了鲁国又一次讨伐邾国的口实,他要亲自率军出征,以此树立自己在国内的威信,同时为鲁国扩大疆土,捞取实惠。文公在三月份率领鲁国军队攻打邾国,然后转而突袭并灭掉了须句国,把须句国变成了鲁国的须句城,文公任命邾文公之子为须句城的守城大夫。这鲁文公也是特立独行,鲁国那么多官员,他偏偏任命从邾国来投奔的邾国公子去做须句的守城大夫。从须句撤军回国后,他又下令修建了一座新的城池:郚城。
晋国的狐射姑逃奔了赤狄潞氏,此时赤狄潞氏的执政叫酆(fēng)舒,当他从狐射姑口中得知了晋国内部的情况后,也认为现在晋国腾不出精力对付狄族部落,于是便派出小股兵马侵袭鲁国的西部边境,抢夺粮食财货。鲁文公得报后,一边派鲁军前往剿灭,同时向晋国正卿赵盾报告了赤狄潞氏侵扰鲁国的情况。赵盾派人去赤狄找到了狐射姑,请狐射姑问酆舒为什么去袭扰鲁国,让他转告酆舒,晋国谴责赤狄部落这样的侵扰中原诸侯的行为。酆舒问狐射姑:“赵衰、赵盾父子,谁更贤能?”狐射姑回答说:“赵衰,是冬天的太阳;赵盾,是夏天的太阳。”酆舒听后,觉得赵盾不好惹,晋国的军力更无法抗衡,于是下令从鲁国西部边境撤兵。
文公七年四月,宋成公王臣去世了。宋成公的弟弟公子御起兵杀害了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自立为君,任命乐豫为司马,公子成为右师,公子目夷之子公孙友为左师,左师与右师共同掌管国都商丘的不同区域。公子御要杀掉反对自己的公室子弟,司马乐豫劝谏说:“不可。公族,是公室的枝叶。如果去掉他们,那么树干树枝就没有树叶遮荫了。葛藟(lěi)(一种葡萄)还能遮蔽它的树干和根茎,所以君子以它作为比喻,何况是国君呢!这就是俗语所说的‘得到树木庇荫,却要用斧子砍掉它’,一定不可以。请国君慎重,如果用德行去亲近他们,那他们就都是左右辅弼之臣,谁又会有二心呢?何必要杀掉他们呢?”公子御不听。结果宋穆公、宋襄公的族人群起而攻之,杀死了公子御。六卿和公室讲和,乐豫辞掉了司马的官职让给了公子卬。宋国公族立宋成公的幼子杵臼为国君,史称宋昭公。
鲁文公听到宋国内乱的消息,是在前往鲁国西部边境的途中,天色已黑,他的车驾停在大野泽畔,随行人马搭起了帐篷,建立起临时营地并安排好了警戒护卫。他自从率领鲁国军队灭掉了须句国后,把邾文公之子留在须句守城,自己则带领鲁军向西部边境增援,他已经做好了在大野泽畔与赤狄人一战的准备。途中文公得报,赤狄人已从鲁国西部边境撤军,晋国派使臣前来鲁国告知晋正卿赵盾与赤狄潞氏交涉的情况,并通知鲁国,晋国邀请中原诸侯各国八月份在郑国的扈城会盟,通报晋灵公即位之事。
鲁文公此时还在大野泽畔,距离郑国的扈城千里之遥。
晋灵公即位后,由于年龄小,晋国朝政都由正卿、中军统帅赵盾(别名赵宣子)主持。文公七年八月,赵盾在郑国的扈城与齐昭公、宋公子御、卫成公、陈共公、郑穆公、许昭公(许僖公之子,文公六年即位)、曹共公会盟,向中原诸侯通报晋灵公即位。鲁文公因为率领鲁国军队去攻打邾国了,中间又灭了须句国,路途中得到晋国要与诸侯会盟的消息,匆忙赶往郑国扈城,但由于距离太远,还是没赶上会盟,等鲁文公赶到的时候,盟会已经结束了。鲁文公本来还想借此盟会的机会,好好感谢晋国,感谢正卿赵盾要求赤狄潞氏不要袭扰鲁国,结果连个面都没见着。
文公回到曲阜时,已经是九月份了,天气开始转凉了,都城的街道上繁花似锦,民众聚在路边欢迎国君的归来。丝绸店铺里人熙熙攘攘,有人在议论:“国君这次出征有半年了吧,总算回家了。”
掌柜的回答道:“是啊,国君辛劳,伐邾、灭须句,千里赴扈城会盟,为鲁国奔忙啊!”羊肉铺里也有人在议论:“这么多国事,公卿大夫们也替国君分担分担,怎么只劳累国君一人?”店里伙计提醒道:“客官小心说话,肉食者公卿大夫们也都忙着呢,他们宗庙宫殿里的事,咱们咋知道?咱们百姓能吃饱穿暖有地方住就行啦!”
文公即位七年了,百姓对他还是很拥戴的,但普通民众哪里知道,文公作为一国之君,有两位叔父东门襄仲和公孙敖争权,有时并不把国君放在眼里。此时文公的老师臧文仲已年老体衰,他主要依靠堂兄弟叔孙得臣(叔孙氏)和季文子(季孙氏)。
就在这一年冬天,文公的两位叔父闹掰了。
公孙敖从莒国娶的妻子,名叫戴己,她的陪嫁妹妹叫声己。戴己生下了儿子孟文伯,名谷;声己生下了小儿子孟惠伯,名难。公孙敖在文公元年还曾请周朝内史叔服给这两个儿子看过面相,结果他俩的面相都不错,都是继承宗族、恭顺孝敬之相。文公七年,戴己去世了,按理说应该以声己夫人为正妻,可是这位公孙敖又去莒国下聘礼,还想再娶一房莒国正妻。莒国人知道声己夫人还在世,应该以声己夫人为继室,就拒绝了公孙敖下的聘礼。公孙敖灵机一动,说是自己前来莒国,是为堂兄弟东门襄仲来下聘礼的,莒国人这才没有阻拦,因此公孙敖为东门襄仲在莒国定下了门亲事,要娶的女子为己氏。
文公七年冬天,徐国出兵攻打莒国,莒国派人向鲁国求援,请求鲁国派出使臣前往莒国会盟,帮助莒国抵御徐国的入侵。公孙敖主动请缨,对文公说:“臣愿前往,既与莒人会盟,又为襄仲迎娶己氏回鲁。”文公允准。公孙敖与莒国会盟后,为东门襄仲迎娶了己氏,返回鲁国途径莒国的鄢陵城时,公孙敖登上城楼,看见了己氏貌美如花,于是自己就在鄢陵娶了己氏为夫人。
消息传回曲阜,东门襄仲盛怒,马上吩咐家丁准备车马兵器,然后襄仲来到宫中,向文公告状:“国君,臣请您给评评理,公孙敖前往莒国会盟,同时为臣迎娶己氏,但此老匹夫竟然在鄢陵自己娶了己氏为夫人!臣无可再忍,将率家仆围攻其家,以讨公道!”此时的公孙敖已年近五十,东门襄仲骂他是老匹夫一点都没错,如此位高权重的政治人物,却色迷心窍,他的这种作为,不但违背道义,而且在鲁国政局中属于自毁之举,文公听后心中暗喜,就想允准,让东门襄仲去好好教训他,也让他们两位之间鹬蚌相争,自己作为国君的权威就会大大提高。
此时陪侍在侧的鲁卿叔仲惠伯劝谏说:“国君,臣听说,‘战争起于内部叫乱,起于外部叫寇。’寇尚且伤人,乱就是自己伤害自己了。现在臣下要作乱而国君不加以制止,如果此时外部敌国前来攻打鲁国,那怎么办呢?”文公一听,叔仲惠伯确是谋国之言,不可造次,就制止东门襄仲说:“叔父不可给敌国可乘之机,寡人为叔父调解。”于是命叔仲惠伯进行调解,东门襄仲无奈放弃了此桩婚事,不娶己氏了;公孙敖也不得不将己氏送回莒国,二人表面上维持了面子,和好如初。其实,东门襄仲心中愤恨,他恨公孙敖毫无道义、横行霸道;恨叔仲惠伯多管闲事,迫使自己咽下这口恶气。而公孙敖已经娶了己氏,表面上把己氏送回莒国,但私下对己氏说:“既结连理,永以为好。夫人在莒国等候,敖不久会前往莒国与夫人团聚。”公孙敖还赠予己氏玉璧一块以为信物,然后二人洒泪而别。
这位公孙敖(孟穆伯)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后代,名叫孟轲,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子,他大概是孟穆伯的第十二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