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成果报告
-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编著
- 1178字
- 2024-02-27 15:46:17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过程已使地球环境严重恶化,也给未来埋下了诸多隐患和危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显然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第四条明示了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条例》的第二十二条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有六项主要职责,其中第二项职责是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第三项职责是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职能是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典型原生森林生态系统,统一管理保护区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统筹安排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利用。
2013—2015年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完成了贵州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拉开了贵州省地理国情监测的序幕。自2016年起,贵州省每年开展常态化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监测工作通过利用每年的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整合最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民政、国土、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最新版专题数据,对上一年度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进行更新,形成现势性强、精度高、覆盖全的年度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以及系列统计成果,为各部门提供地理国情信息决策支撑,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应急救灾、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等工作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基底。
地理国情监测体系重在反映地表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一般不侧重于社会属性,作为自然保护区现状监测指标体系较其他综合性调查成果更合理。基于上述背景,本书对贵州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划定的自然保护区进行监测与统计,在地理国情监测体系下,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中选取能反映自然保护区及其内部人工活动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展示,旨在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为准确掌握和科学分析自然保护区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编制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各项管理制度,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等有效执行《条例》提供基础地理数据支撑;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进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等提供重要依据;为贵州省自然保护区持续开展专项监测及调查统计工作提供重要基础;为推进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