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网络与数据安全
- 范渊主编
- 3773字
- 2024-02-27 16:02:21
第1章 乘风破浪,数字化转型开启发展大时代
1.1 数字化发展提升社会高效能治理
随着数字时代的降临,数字化已成为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数字技术在政府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对于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提高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实现数字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1.1.1 数字服务成为便民惠企的贴心管家
20世纪90年代数字经济定义的重点是互联网,而当今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成为融入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技术,其过程可编程性、要素数据化同质性和技术自增强性使其成为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注定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重要的变革性推动作用。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进程报告(2019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体上线试运行以来,已联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余个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接入地方部门300余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和一大批高频热点公共服务,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
以浙江省为例,近年来,浙江依托“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先发优势提出全面数字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在便民惠企方面做出多元化的创新探索。譬如杭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开发上线的新型政商数字协同系统——“亲清在线”,依托城市大脑中枢系统,与部门及区、县(市)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协同,打破了以往“企业申报、政府审批、层层拨付”的传统流程,让企业“最多按一次”,即只要企业登录网站,按下相应惠企政策“兑现”按钮,就能轻松便捷地实现在线兑付。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城市服务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改变。又如,浙江嘉兴依托5G、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紧抓数字化改革先机,加速“数字蝶变”,立足政策制定、发布、执行、监督、评估全链条,纵向贯通涉企政策,横向协同多个涉企部门,既让企业可以更加广泛高效地参与涉企政策的制定,又让政府通过政策沙盘进行市场镜像模拟预演,对政策决策提供量化数据支撑,使产业政策更具针对性和精准性,更加符合企业的切实需求,更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精确地掌握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差异化和多样化需求,我们已经步入公共服务“数字微粒时代”。随着数字化产业分工的进一步加深和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数字服务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为主体的供给方所可能出现的公共服务短板,以社会化较强的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数字平台为参与者提供技术、数据和市场支撑,并通过平台连通、流程高效、场景统筹的长效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供给质量,拓展公共服务的覆盖半径,打破城乡数字鸿沟,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实现数字技术为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助力。
1.1.2 数字医疗推进健康服务产业转型提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的慢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合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健康服务与医疗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与此同时,健康养护所带来的高额花费将成为医疗服务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巨大负担,也产生了急迫的健康服务产业变革需求,即在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的同时实现医疗服务成本降低。我国将“健康中国”战略确立为国家的优先发展战略,正是基于这一现实需求的考量。而在需求从酝酿到爆发的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数字医疗健康产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壮大。事实上,无论是健康养护还是慢性病的日常护理,只要科学指导检测和用药,老年人完全可以实现少发病或少发大病。
基于数字医疗的健康服务是指利用包括网络、传感等数字信息技术辅助医疗和健康服务。有效的健康或疾病信息的搜集和利用是现代医疗和健康服务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又是以电子病历(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和个人健康档案(PHR,Personal Health Records)为基石的,准确而恰当地搜集、管理和使用医疗健康信息对于诊断病人的疾病或健康问题、确认创新方案、分配医疗资源等方面非常重要。当前的数字医疗提供健康教育、疾病咨询、疾病远程诊疗、疾病监控和康复护理等多种形式的医疗健康服务,分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养、智慧医疗等多个子领域。2020年以来,线上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日涨幅接近160万人,涨幅达31.28%,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业务形态由2019年年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信息查询迅速转变为互联网问诊,数字医疗服务的市场接受度大幅度攀升。
数字医疗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医疗服务治理目标的实现。医疗服务治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但是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呈不均衡状态,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的特征十分明显。随着数字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网络会诊和诊断结果的交互式讨论,可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推进实现分级诊疗和医疗服务的公平;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可以为医生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提供用药提醒、诊疗建议等,以确保医疗质量;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实时提供给患者,方便医疗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患者借助网络开展检查及治疗,减少时间和交通成本,另外也可以实现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从而促进对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使得社会医疗机构从整体上有望实现医疗资源放大、服务半径延长、服务内容丰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费用减少的变革,从而促使健康服务产业实现转型提速。
譬如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卫生健康局,通过部门联动,以建设智慧健康共同体为导向,以医防融合、上下协同、数字赋能、智能共享为路径,构建了一套连续、高效、综合、便捷的数字健康服务体系,通过掌上健康管理系统和物联网智能监测终端,为老百姓提供个人及家人基本信息管理、健康管理、健康监测、健康信息、健康宣教5大类22项在线服务,打造掌上健康管理生态圈,并进一步打造“家庭医生助手系统+智慧健康管理云服务”,通过人机协同,提供慢病路径化建议、高风险人群建议、运动饮食建议、辅助治疗建议等,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慢病路径化智能管理。
随着数字技术在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方面“四化”特点(即医学知识智能化、医疗信息云化、医疗资源网络化、健康服务远程化)的强化,数字医疗未来不仅仅应用在一般的医疗管理系统中。比如智能检测生成了大量的与健康和医疗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开展疾病的预测或健康发展趋势的估算,从而实现疾病预防、康复健康管理的技术迭代,并进一步引发现有医疗分析和检测方法的革新,推动实现医疗事业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营造数字化健康服务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并在集成智能医疗、疾病预防、幸福养老、健康生活、健康运动等服务的基础上,重构数字化的健康服务产业链。
1.1.3 加快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
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无论城市治理还是乡村治理,社会公共生活的不同场景相互交织,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给治理带来新挑战。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这基层社会治理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数字技术带来的政府部门业务流程的智能化,能够简化行政流程,让政务沟通、政务决策与服务回应从烦琐的层级制中解放出来,通过数据流动构筑扁平化的行政关系,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隔阂,实现政府治理流程再造,从而形成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治理优化模式。在这一意义上数字治理已逐渐成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是提高政府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基层治理中问题复杂、任务繁重,这就需要借助数字技术整合统筹不同的治理场景,在场景联动中系统分析基层问题的本质性原因,从而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理对策。譬如上海的“一网统管”体系,通过统筹城市治理中的社会治理、交通治理、风险治理、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多个治理场景,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传感器等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发挥城市的“神经元”网络作用,把城市运行中台系统、城市生命体征监管分析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大客流聚集管控系统、公共突发卫生应急事件管理系统等整合起来,以整合性的方式应对城市基层管理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平台的完善,还将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中的“多元共治”机制走向深入。民众、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的加入不仅有利于化解矛盾、维护治安等,并能较好地搭建政府与社会二元关系间的桥梁。
此外,数字化治理场景还将根据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应用场景将服务端前移,并进一步建立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智慧平台,通过高效能的信息搜集、分析,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形成基层问题预警与及时有效治理的良性循环。正如杭州的“城市大脑”在破解医院周边停车难的问题中,通过整合接入杭州市医院及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停车位实时数据,通过挂号App、交通广播、地面引导牌等实时发布停车位信息,引导市民快速找到车位。而在解决群众难点痛点的同时,“城市大脑”也打通了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建成了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使得数据归集后,决策者不仅实时掌握一手资料,而且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做出更科学的决策,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数字智慧的支撑,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