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bernetes权威指南:从Docker到Kubernetes实践全接触(第5版)
- 龚正等编著
- 1902字
- 2024-01-22 18:49:46
1.4.4 存储类
存储类的资源对象主要包括Volume、Persistent Volume、PVC和StorageClass。
首先看看基础的存储类资源对象——Volume(存储卷)。
Volume是Pod中能够被多个容器访问的共享目录。Kubernetes中的Volume概念、用途和目的与Docker中的Volume比较类似,但二者不能等价。首先,Kubernetes中的Volume被定义在Pod上,被一个Pod里的多个容器挂载到具体的文件目录下;其次,Kubernetes中的Volume与Pod的生命周期相同,但与容器的生命周期不相关,当容器终止或者重启时,Volume中的数据也不会丢失;最后,Kubernetes支持多种类型的Volume,例如GlusterFS、Ceph等分布式文件系统。
Volume的使用也比较简单,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先在Pod上声明一个Volume,然后在容器里引用该Volume并将其挂载(Mount)到容器里的某个目录下。举例来说,若我们要给之前的Tomcat Pod增加一个名为datavol的Volume,并将其挂载到容器的/mydata-data目录下,则只对Pod的定义文件做如下修正即可(代码中的粗体部分):
Kubernetes提供了非常丰富的Volume类型供容器使用,例如临时目录、宿主机目录、共享存储等,下面对其中一些常见的类型进行说明。
1.emptyDir
一个emptyDir是在Pod分配到Node时创建的。从它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它的初始内容为空,并且无须指定宿主机上对应的目录文件,因为这是Kubernetes自动分配的一个目录,当Pod从Node上移除时,emptyDir中的数据也被永久移除。emptyDir的一些用途如下。
◎ 临时空间,例如用于某些应用程序运行时所需的临时目录,且无须永久保留。
◎ 长时间任务执行过程中使用的临时目录。
◎ 一个容器需要从另一个容器中获取数据的目录(多容器共享目录)。
在默认情况下,emptyDir使用的是节点的存储介质,例如磁盘或者网络存储。还可以使用emptyDir.medium属性,把这个属性设置为“Memory”,就可以使用更快的基于内存的后端存储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的emptyDir使用的内存会被计入容器的内存消耗,将受到资源限制和配额机制的管理。
2.hostPath
hostPath为在Pod上挂载宿主机上的文件或目录,通常可以用于以下几方面。
◎ 在容器应用程序生成的日志文件需要永久保存时,可以使用宿主机的高速文件系统对其进行存储。
◎ 需要访问宿主机上Docker引擎内部数据结构的容器应用时,可以通过定义hostPath为宿主机/var/lib/docker目录,使容器内部的应用可以直接访问Docker的文件系统。
在使用这种类型的Volume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在不同的Node上具有相同配置的Pod,可能会因为宿主机上的目录和文件不同,而导致对Volume上目录和文件的访问结果不一致。
◎ 如果使用了资源配额管理,则Kubernetes无法将hostPath在宿主机上使用的资源纳入管理。
在下面的例子中使用了宿主机的/data目录定义了一个hostPath类型的Volume:
3.公有云Volume
公有云提供的Volume类型包括谷歌公有云提供的GCEPersistentDisk、亚马逊公有云提供的AWS Elastic Block Store(EBS Volume)等。当我们的Kubernetes集群运行在公有云上或者使用公有云厂家提供的Kubernetes集群时,就可以使用这类Volume。
4.其他类型的Volume
◎ iscsi:将iSCSI存储设备上的目录挂载到Pod中。
◎ nfs:将NFS Server上的目录挂载到Pod中。
◎ glusterfs:将开源GlusterFS网络文件系统的目录挂载到Pod中。
◎ rbd:将Ceph块设备共享存储(Rados Block Device)挂载到Pod中。
◎ gitRepo:通过挂载一个空目录,并从Git库克隆(clone)一个git repository以供Pod使用。
◎ configmap:将配置数据挂载为容器内的文件。
◎ secret:将Secret数据挂载为容器内的文件。
动态存储管理
Volume属于静态管理的存储,即我们需要事先定义每个Volume,然后将其挂载到Pod中去用,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典型的弊端如下。
◎ 配置参数烦琐,存在大量手工操作,违背了Kubernetes自动化的追求目标。
◎ 预定义的静态Volume可能不符合目标应用的需求,比如容量问题、性能问题。
所以Kubernetes后面就发展了存储动态化的新机制,来实现存储的自动化管理。相关的核心对象(概念)有三个:Persistent Volume(简称PV)、StorageClass、PVC。
PV表示由系统动态创建(dynamically provisioned)的一个存储卷,可以被理解成Kubernetes集群中某个网络存储对应的一块存储,它与Volume类似,但PV并不是被定义在Pod上的,而是独立于Pod之外定义的。PV目前支持的类型主要有gcePersistentDisk、AWSElasticBlockStore、AzureFile、AzureDisk、FC(Fibre Channel)、NFS、iSCSI、RBD(Rados Block Device)、CephFS、Cinder、GlusterFS、VsphereVolume、Quobyte Volumes、VMware Photon、Portworx Volumes、ScaleIO Volumes、HostPath、Local等。
我们知道,Kubernetes支持的存储系统有多种,那么系统怎么知道从哪个存储系统中创建什么规格的PV存储卷呢?这就涉及StorageClass与PVC。StorageClass用来描述和定义某种存储系统的特征,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StorageClass有几个关键属性:provisioner、parameters和reclaimPolicy,系统在动态创建PV时会用到这几个参数。简单地说,provisioner代表了创建PV的第三方存储插件,parameters是创建PV时的必要参数,reclaimPolicy则表明了PV回收策略,回收策略包括删除或则保留。需要注意的是,StorageClass的名称会在PVC(PV Claim)中出现,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PVC定义:
PVC正如其名,表示应用希望申请的PV规格,其中重要的属性包括accessModes(存储访问模式)、storageClassName(用哪种StorageClass来实现动态创建)及resources(存储的具体规格)。
有了以StorageClass与PVC为基础的动态PV管理机制,我们就很容易管理和使用Volume了,只要在Pod里引用PVC即可达到目的,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除了动态创建PV,PV动态扩容、快照及克隆的能力也是Kubernetes社区正在积极研发的高级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