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IP得到认同统一

第二个阶段为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此阶段的特点为除了主机与主机之间互联,网络和网络之间也需要互联,网络协议的主要设计目标是为大规模网络提供互联互通。在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协议为TCP/IP,以及X.25、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等协议。

TCP/IP是在网络使用中最基本的通信协议,对互联网中各部分通信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规定。TCP/IP能够用于“异构”网络环境,即可以在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上实现互操作。并且,TCP/IP是保证网络数据信息及时、完整传输的两个重要协议。严格来说,TCP/IP是一个4层的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X.25是一个使用电话或者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设备作为网络硬件设备来架构广域网的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网络协议。它的实体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1~3层)都是按照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通信参考模型来架构的。ATM协议是以高速分组传送模式为主,综合电路传输模式优先的一种宽带传输模式。结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即ATM具有统计复用、灵活高效和传输时延小、实时性好的优点,能在单一的主体网络中携带多种信息媒体,承载多种通信业务,并且能够保证QoS。为了简化网络的控制,ATM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交给终端去做,不需要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可以提高处理速度、保证质量、降低时延和信元丢失率。

TCP/IP不同于X.25、ATM协议,是面向无连接的,因其开放性、中立性和简洁的技术体系得以迅速推广,成为现代通信的基础协议。TCP/IP可以很好地实现全球网络互联互通,但是未来万物互联的智能社会发展需求对现有IP网络提出了安全性、灵活性、服务质量、确定性、大连接等方面的挑战。当前,网络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当前的网络协议无法满足千行百业万物互联的需求,因此,网络协议需要向下一个阶段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