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只蹲兽獬豸先对我们说:“墨青、青青、菜菜,我们獬豸又被叫为獬廌、解豸和任法兽,并且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又被人类称为‘神羊’,意思是说人类把我们獬豸比喻为一种具有神力的羊,而且我们小的时候长得就非常像羊。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的两位宫廷画家余省和张为邦创作的《兽谱》画册里记载:‘獬豸,似山羊,一角。一名神羊,一名解。’”
余省、张为邦在《兽谱》画册中绘制的这只獬豸画的十分可爱、生动,周围还画有许多大山,让这只獬豸尽情地在大山中奔跑。
接着獬豸太斜继续说道:“我们獬豸是法律公正的化身,而且能分辨是非曲直,也能分辨善与恶,同时,我们具有超过其它动物、人类的智慧,是一种能通晓人性、维护法律公正的神兽,古代工匠把我们獬豸安放在宫殿的屋顶上,代表了古代的皇权和官本,以及封建礼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维护了帝王的统治和护卫了皇权的神约。故宫里处了在一些宫殿屋顶上会看到我们獬豸外,在御花园的天一门前也会看到两只獬豸,它们是一对明朝时期铸造的鎏金铜雕獬豸。”
传说在上古的尧舜时期,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官职的皋陶(公元前2220~前2113年,上古时期华夏部落的首领之一),他养了一只我们的祖先,祖先它能分辨民间的是非和曲直。皋陶是一位执法如山和公正严明、不畏惧权势,不徇私舞弊的刑法官。在他断案时,皋陶只要让争论的两方对簿公堂时,他就会命令这位祖先来听两方各自辩论时说的话,祖先会发现谁是谁非,有罪的一方会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祖先会用头上的独角将有罪的人顶倒在地上,所以在皋陶处理案件时我们的这位祖先对他有非常大的帮助。
接下来是麒麟慈其对我们讲述道:“我们麒麟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与龙、凤、龟一起被人类称为‘四灵’,也就是‘四大灵兽’,同时,还与龙、凤、龟、貔貅称为‘五大瑞兽’。我们麒麟代表了人类希望的吉祥、祈祷丰收、福禄、长寿的愿望,以及过上美好的生活。
我慈其和弟弟慈令是慈宁宫,也就是现在的故宫雕塑馆大门前的一对铜鎏金的麒麟兄弟,我们俩的铸造时间应该是清朝的乾隆时期,我们俩分别都是长1.37米,高1.41米,我们俩的麟毛都是往上耸立的,双目前视,昂首挺胸,并且我们俩的四肢和背部都有燃烧的火焰披毛,同时,形与神都被清朝时期的工匠们展现了出来。”
余省和张为邦在《兽谱》中画的这只麒麟是在山上,它前面的左脚抬起,其余的三只脚都是站立,他们画的这只麒麟非常雄伟、庄严,在大山中昂首挺立。
接下来麒麟慈其继续往下说道:“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不知道名字的宫廷画家画了一幅《瑞应麒麟图》,现在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纵为90.4厘米,横为45厘米,绢本、设色,画中的麒麟是一头来自南亚的长颈鹿。”
我听到后感觉有点奇怪于是问慈其道:“慈其,那么在明朝时期你们麒麟为什么会被当时的明朝人认为是长颈鹿呢?”
慈其回答:“墨青,说起来这与郑和第四次下西洋还有点关系,明朝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十一月十五日,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率军27000多人,一共驾驶40艘海船,出使忽鲁谟斯、爪哇、占城、苏门答剌等国。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冬天间,船队正式开始启航,使团中有明朝官员868人,兵员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2人等人员。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公元1415年8月12日),郑和船队回国。同年十一月十九日,麻林国(今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境内)等国使者向永乐皇帝朱棣进献了长颈鹿等动物。在这之前,榜葛剌国(今南亚的孟加拉国一带)的特使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间进献了一头长颈鹿,因为在当时长颈鹿在索马里(当时麻林国等国使用的语言)语是叫作‘giri’,giri读起来与汉语中的‘麒麟’很像,所以长颈鹿也就被当时的明朝人认为是麒麟。”
郑和(公元1371年?~1433年?),本姓马,后来被明成祖朱棣赐姓郑,史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从明朝的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率领船队一共七下西洋,开辟了多条新航线。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