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一镗急诊医学(第2版)
- 王一镗主编
- 1838字
- 2023-07-27 15:50:55
第2节 物联网技术在急诊医学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与急诊医学、远程医疗、家庭医疗、军事医学等领域不断交叉结合,已融入到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各个层面,如应急指挥、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急诊管理等。
1.军地协同远程急救系统 此类系统多由军队医院牵头研发,已经试用的如扁鹊飞救系统、军地一体化远程急救系统等。系统架构复杂,具有全天候、全覆盖、抗灾害、抵御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旨在达到军民两用、平战结合、备灾应急的目的。常见子系统:卫生地理信息系统、急救调度指挥系统、救护车GPS定位与跟踪系统、救护车上与抢救现场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急救院前电子病历系统、远程医学影像传输与诊断系统、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医院全院时钟同步系统、就医全程时间轨迹自动跟踪系统等。在院前急救阶段,患者的血压、血糖、血氧、血气、心电图、电子病历等信息可经信息采集技术获取,并通过3G网络(灾难或战时可转为卫星通信)传到急救中心或医院,专家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诊疗数据,通过音视频通信进行高效指挥和远程会诊。急救现场可通过急救诊疗知识库规范病史采集与急救操作。指挥中心可通过救护车配备的GPS定位跟踪管理系统对其实时监控、定位及跟踪。
2.家庭智能远程医疗服务 英国全民公费医疗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几乎覆盖了全民医疗保健、老人儿童保护、残障人群关怀、食品安全、医学科研等各个领域,年耗资约500亿英镑,却仍无法满足国人的健康需求。英国卫生部开展了一个名为WSD(whole system demonstrator)的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对健康改善的作用,共有来自康沃尔郡、肯特郡、纽汉3个区域的6191例慢性病患者和238个家庭医生诊所参加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远程医疗服务使急诊访问量、紧急接诊量、住院周期、死亡率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英国政府已决定未来5年在大约300万人口中建立家庭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此类系统是一种将物联网和医疗技术相结合,以呼叫中心和网络平台为中心,与急救医疗机构合作,实现集监测、定位、呼救于一体的健康救助系统。用户随身佩戴或自主连接的各种生理信息采集器(如无线心电监护仪、无线血压计、无线血氧仪等)可实时感知和采集各种健康信息(如心电图、心率、呼吸、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运动强度、跌倒探测指数等),这些信息可与手机实现数据同步,并通过GSM/3G网转发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库供医院参考。用户或亲属平时可通过手机监测健康状态,当突发危急重症时,系统通过传感技术感知异常改变,及时通知急救中心、医院及亲属,并将病情资料同步传输。同时,卫星定位系统可协助救护中心确定患者位置、最佳行驶路线。该系统可做到及时预警,早期主动治疗,对独居老人、残疾人、危重患者等人群有特殊意义。
3.实时虚拟重症监护 美国LVHN(Lehigh Valley Health Network)医院利用物联网技术创建了实时虚拟重症监护模式。该医院在ICU部署了EDS(美国Lantronix公司提供的一种混合式以太网终端、多端口设备服务器)、中央临床信息系统、高分辨率视频及双向音频等设备。患者的各种监测数据被EDS实时采集,通过网络安全地传送到中央临床信息系统,各种医疗数据在此整合并创建电子医疗记录。这种虚拟监护模式大幅度提高了文档编辑效率和质量,使ICU医生能在不同地方同时监控患者病情变化,挽救更多生命。
4.数字化智能救护车 我国的救护车正从运输型、监护型向智能型发展,其特征是结构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系统网络化、通信无线化、信息智能化。智能救护车就像可移动的微型急诊中心,是医院急救平台的前移。车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监护和诊疗设备,而且通过急救调度管理系统、急救智能辅助系统、车载式宽带专用无线网、远程医院信息系统、远程诊疗系统,实现从人、车辆、设备、药物到数据信息链的精细化管理。
5.移动查房与患者管理 急诊住院患者佩戴的“RFID腕带”可存储患者的多种信息(如身份、过敏史、治疗情况等)。医护人员查房时可使用掌上电脑阅读患者“RFID腕带”内的诊疗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方便查房。医院在对危重患者实施用药或手术时,先读取“RFID腕带”确认身份,以减少医疗差错。患者亦可通过“RFID腕带”在指定读写器上随时查阅并打印医疗费用清单,了解医保政策、护理指导及药品信息等。
6.急救药品与设备管理 借助物联网技术,可将急救药品的名称、品种、产地、批次等各种信息储存于RFID标签中,当出现问题时可追溯全过程。另外,在用药过程中可加入防误机制,包括处方、调剂、给药、药效追踪、库存管理、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等。在急救设备上粘贴RFID标签,当设备离开原位即会自动报警,减少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