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1987年,我国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正式成立。经过20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如果仅仅满足而止步于此,则是错误的。

一、现场救护的需求巨大

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的形势一直比较严峻,诸如交通事故造成的巨大伤亡、火灾、偶发爆炸事故、高处坠落、群体斗殴事件、矿难、群体中毒事故、溺水和散发的其他个别事件等,这些事件每年导致20万左右人员死亡,而发生这些事件时,现场救护是多么重要。

二、院前急救不完全等同于现场救护

一直以来,我们重视强调院前急救,却忽视了现场救护这一问题,有时甚至错误地将院前急救和现场救护完全等同起来。

例如,由异物卡喉引起的窒息,若非在现场立即施以Heimlich手法急救,而试图立即呼叫“120”急救,则待“120”救护车和急救人员赶到,则患者少有救治成功的希望。这是必须立即在现场施救的典型事例。

三、重要的是现场救护

除上述异物卡喉引起的窒息外,最急需现场救护的是心搏、呼吸骤停,经过20多年来的努力,院外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经过应急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院前“急”救(这里我将急字加了一个引号),能真正达到复苏成功存活的,可以说是极少极少,而且,多少年来未能有所提高,因此,我不乐观地认为我们这条路似乎是走进了死胡同,我们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会这样?同时必须改弦更张,即必须强调实施真正的加强现场救护战略。

四、依靠谁来实施现场救护

现场救护必须有人来实施,应该并且可以由谁来实施呢?

1.最初目击者(first responder) 任何偶发事件或突然事故,总是会有一定人数的目击者,此即最初目击者,若能由最初目击者及时伸出急救的援手,则将可以大大提高急救的效果。这里提一则趣闻,在Heimlich手法正式公布并命名之前,1974年美国芝加哥日报介绍了一则小消息,即Heimlich用他构思的手法进行犬实验证明是有效的,有一位曾读过这一消息的70岁的Seattle居民,用这一方法救活了在晚餐聚会时因食物卡喉而突然失去意识的邻居。这位70岁的老先生,便是最初目击者,并未说明他是一位医务工作者,他不过是曾看过芝加哥日报的一则报道而已,但却救活了他的一位邻居。

2.志愿者(volunteer) 你若是一位最初目击者,你还必须有一颗爱心,愿意前去伸出你的援手。我国香港地区的医疗志愿者队伍非常发达,有好几个志愿者队伍组成的医疗辅助队,并且定期每年有短期集训,他们在现场救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好心人(samaritan) 愿意在现场施救的人,还必须是一位“好心人”,要有一颗真诚的、愿意帮助他人的爱心,有很多人说,现在做“好心人”难哪!当然,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客观事实。但我们深信,这一情况肯定会在一定时间内改观。

4.“119”消防队员 2007年我国相关部门对“119”消防工作的任务作了新的界定,即“救人灭火、抗灾救援、自救互救”,强调了要以救人为第一宗旨的精神。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江苏省消防总队经报国家消防总局和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举办了首期紧急医疗救护员(emergent medical technician,EMT)的试点培训班,有全省选派的60名消防队卫生员参加,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样的培训班将会继续举办,如果全国的“119”消防队员,首先是消防队的卫生员,有机会分期分批地接受EMT课程的培训,那对消防时现场救人和自救的水平,可以大大地提高一步。

5.一支新芽——大学生组成的急救协会 我国的大学生是受高等教育的一个阶层,我一直希望能在大学生中普及初步急救知识,并一直反复强调发展我国急诊医学的方针应是“三分提高、七分普及”,终于有了回报。2007年镇江江苏大学成立了大学生组成的急救协会,并积极开展工作,其重点是学习并宣传初步急救的知识。试想,再经过若干年,全国若有众多的大学,多来创办自己的急救协会,到时这将形成多么大的懂得现场初步急救的一支力量。

五、我国EMSS应由“四环”构成

现场救护,当然是在院前,现场救护似乎也隶属和包含在院前急救以内,现在特别分列出现场救护一项,是否为多此一举?其实不然,目前,我国所指院前急救,约定俗成地是专指由“120”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经救护车到现场后所开展的现场初步急救,其意义和上面所说明的现场救护完全不同。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EMSS,应由下列“四环”构成,即现场救护→院前急救→急诊科→急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图2-1)。

图2-1 EMSS由“四环”构成

六、普及初步急救知识和技能,将是一剂良药

在我国逐步向全民普及初步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术等),将是对提高现场救护水平的一剂良药,当然,这一项目,绝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而是必须持之以恒,假以年月,才能见效。

其实,早在1986年江苏省红十字会即会同卫生厅、交通厅和公安厅四个单位形成并公布了一个应向群众普及初步急救技术和心肺复苏术的文件,随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卫生部、交通部、公安部、铁道部、商业部、中国民航局、国家旅游局、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和中国建筑总公司共计12个国家部一级单位下发了这一文件,而只是仍然需要和有人去进一步落实而已,笔者多么希望有志于这一项事业的同道们,在您影响力所及的范围内,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并身体力行,以期引起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切实地把这一工作抓起来,以造福于广大人民。

王一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