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简洁开明的领导风格

基于扎实的技术能力和多年的实战经验,进而成长为管理者,是最普适的IT技术人员进阶之路,在研发管理中确立优异的领导风格,为团队建设和工作带来文化的能量,则是管理岗位的继续进阶之路。

1.5.1 透明求真和沟通交互

企业文化是技术团队文化的基础,一般来说,不需要为技术部门再拉出一套文化和口号(Slogan),投入资源和精力做文化设计、文化宣导,这可不是技术部门所擅长的。技术团队的文化是技术负责人的领导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大家的,指的是人格魅力和品德,以及具体的行为举止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力。建立简洁开明领导风格的框架如图1-1所示,以透明求真为文化理念、快速形成材料的能力作为支撑,形成以沟通交互为中心的行动方式。

图1-1 领导风格的核心框架

1.头脑极度开放,致力于极度透明、求真

这是桥水基金的工作文化核心[1],是实现创意择优决策的理论基础,包括问题摆在台面上而不是隐藏在暗处,求取共识并坚持,允许犯错但不能一错再错,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等。透明、求真就是实事求是,避免决策时看到的情况并非是符合事实的,降低个人计谋、信息不对称、主观判断等因素对工作决策的影响,建立团队成员间互信、公平的氛围,也是集体决策的基础,从根本上剔除分派站队、权力话语权等职场问题的滋生土壤。

有一个认知点需要澄清,头脑开放,并非是“应该去选择的选项”这么简单,而是彻头彻尾的一项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逐渐获得,获得这项技能需要真正的付出。

技术员工普遍是简单、单纯、直线的,精于计谋、善于折腾的是极少数,真实透明、开放沟通的工作文化十分适合IT工种,这样的文化贯彻始终,多数人会沉浸于踏踏实实的工作中,实际也是如此。相比于其他团队,这种纯粹和简单,应该是技术团队的主导文化思想,让人免于过多的人情世故。如果说人性是不可完全相信的,你完全可以相信透明、求真的价值和力量,可能有人质疑你的能力,但没人能够质疑这种文化和领导方式。

2.以沟通交互为中心,建立简明清晰的表达方式和开明的领导风格

喜欢坐在象牙塔的架构师、技术决策者,只会引发大家的抵触情绪,造成团队不和,必须走出“舒适区”,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主动帮助团队成员理解目标任务。点对点言简意赅地表达观点,或者使用非正式白板会议的召集方式,写下你的想法,这些方式比任何自认为的高智商都更有效。

作为领导平台的技术负责人,无论是树立愿景、确定原则、揭示问题,或是指明前提条件,都需要具备极佳的沟通交互能力,这种非技术能力是最重要的“软技能”。用故事激励团队,呈现图表建立共识,用非技术语言阐述技术理念,每一次这样的沟通交互,其实就是一次建立影响力和领导力的过程。

沟通交互的范畴是广博的,提高交互的境界,需要注意双向性,学会倾听技术同僚和下属成员的意见观点,以人为本(12),增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团队对技术观点的认同感。

3.通过快速形成材料的能力,实现沟通的简洁有效、讨论和决策工作的快速聚焦

过程材料尽量简化,想法也可能变化比较快,此时不能一头扎入冗长的文字里,最好借助1、2张Visio或者PPT图表来表达想法,将与任务有关的3~5个维度和讨论话题体现在图中,形成简洁材料作为标靶,以其作为参与人的讨论标的物,最大限度降低各类沟通会议中漫无边际的沟通成本。

敏捷开发中的白板文化也是如此,不同之处在于白板不需要事前准备材料,因此更便捷,但是更适用于相对易懂、已经能够共享的话题,对于技术含量较高、涉及元素较多的话题,靠现场白板发挥并不能胜任,此时,只能是没有准备地仓促上阵。

应该让团队骨干人员都学习掌握快速形成材料的能力,关于技术员工是否掌握“任务如何转换为材料来表达、快速写材料的方法和技能”,是每一个技术负责人挠头的事(13),却没有捷径可走,为建立此能力,包括聘请外部讲师授课,通过互联网学习课程,内部举办沙龙进行宣讲和案例分享等多种方式。技术负责人应当意识到,这方面多花精力是值得的。

核心员工在主动沟通对话意识、快速形成材料能力表现不佳时(我见过太多如菜市场叫卖一样杂乱无章的小型沟通),技术负责人必须打断或者做小结,严厉地指出这方面的不足,要清晰意识到自己不能对此当老好人。快速进入沟通轨道,聚焦话题,让参与人处于共同的问题域,共享一致的心理场景,是此类工作不变的宗旨。

对“快速材料”一词,如果你觉得过于白话,或者不够点睛,可以理解并称其为“粗略视图”。

技术部门的高度,一半取决于此,平台各个“业务线相异、工种相异”的技术团队,好比集团军,一个“码农”集团军永远无法提升到新的高度,平台质的发展,将长年受制于此,无法改变。我在此特意使用了“无法”这种相对绝对的字眼,没有使用“难以”,分量之重,供读者参考。

1.5.2 领会无为而治

说点题外话,希望为大家扩展思路,老子《道德经》中所讲治国水平的四个层次,最低层次凭“管理者智力、智谋”,其次是使用“规章制度、条文规范”进行正规化的管理与约束,再高的档次是“包容、仁爱”的美德级别,而四层级的最高档次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需要更多地站在一边观察,如同冥想一样,相信并让开发人员(或其他一线员工)自己做主,不要急于发挥自己的权威,做出自己的指示,也不需无处不在的“积极努力”,平台型工作并不能天天做冲刺,技术负责人缺少的可能是倾听。学会放手是管理精髓的真正领悟,技术负责人应该注意团队是否按照设计和工作计划实现系统,但是没有必要站在背后监视大家。下放工作权限,给予团队成员足够的自主和自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和能力,或许才是技术负责人的最大价值。

毛躁、方法论稚嫩、预测力不强,这些是年轻的技术员工一定存在的不足,唯有经过必要的工作历练和沉淀,大量说教往往事倍功半。技术负责人应该足够成熟,清楚哪些属于成长之路所必需的,对此类问题尽量不予直接干预,低调地提出这么干有可能会出什么问题即可,可以让年轻人事后去感知,如果真是出现了问题,技术负责人可以认为是这项工作必须付出的成本。相比于说教,技术负责人更应该关注的是年轻人的冲劲儿、活跃度,以及积极贡献力。

没有翔实技术内容的文章时而令技术型读者感觉虚幻,如果读者觉得这一小节没有什么营养,我并不会奇怪,但是确实没有哪本书能告诉你具体下放多少工作权限合适。对日常类工作的判断尚且容易,对于设计类工作,哪些需自己主导,哪些应该下放呢?

这是一个抽象方法论范畴的话题了,我能想到的几招包括:一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一套有迹可循的原则和合理的偏好,多数人是按照工作分工惯例,有些则是视任务的风险大小,还有的是围绕高层的关注点而决定哪些由自己亲自参与;二是对任务下放尺度的理解和运用,可以在自己主导和多种下放方式间选择,下放模式包括商定模式(技术负责人和下属团队一起做)、建议模式(工作下放,技术负责人提出观点施加影响)、审查模式(工作下放,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查审核)、委托模式(从决策到执行,都由他人进行);三是在没有明确答案时,可以找机会咨询大家意见,以此形成判断。

好吧,继续回到“无为”二字,各类管理、考核、文化、培训、创新,这些是保证企业良好运作的基本机制,“无为”是基于心理面潜在运作的,良性信任与客观豁达结合的思想体现,无为而治绝非“不作为”,恰恰是在履行这些机制的基础之上如何更好的作为。对于懒于履职、缺乏承担者,一切无从谈起。

就全面、专业的团队文化建设话题而言,此篇所涉及内容只是其中的冰山一小角,不敢谋求长篇大论,希望此点拨之语,能起到一些点睛之效,或是抛砖引玉的作用,就已完成了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