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难经》

《难经》相传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家扁鹊编写的一本了不起的医书。

因为扁鹊的医术高超,在老百姓心中如救世的神仙一样,所以人们尊称他为“神医”。

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难经》究竟有何特点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难经》这本书的名字,它是因为太难学而被叫作“难”经的吗?

或者是作者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的真经吗?

答案:都不是!

“难”有“问难”的意思,“经”其实是指《黄帝内经》这本书,合在一起理解,就是“问难《黄帝内经》”。

因此,《难经》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从《黄帝内经》中提取了九九八十一个疑难问题进行解释和发挥,所以它又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

这些疑难问题涉及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病证及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难经》率先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

寸口:指的是我们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的搏动处。

独取寸口:指的是用手指感觉寸口搏动,来判断我们身体情况的脉诊方法。

“三部九候”脉诊法:寸口脉的诊法,将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每一部用轻、中、重三种指力对应分为浮、中、沉三候,所以一共是“九候”。

提到脉诊,就必须要说说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了,它可是中医诊断疾病的纲领。

脉诊作为中医学四诊之一,是中医诊断疾病必不可少的一步。

不过在这之前,诊脉的步骤十分烦琐,几乎要把全身体表的动脉诊察一遍才可以诊断疾病。

后来,《难经》删繁就简,用“三部九候”理论说明了只要摸手腕处的“寸口脉”就能判断脏腑气血的情况,更加的简便实用。

2000多年来,“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成为了中医临床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另外,《难经》这本书对针灸学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今针灸学的很多理论知识,都来源于《难经》。

它和《黄帝内经》相互补充,发展创新,为中医学事业注入了更丰富的理论知识,解答了许多中医学理论的疑难问题。

可以说,《难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又一根顶梁柱。

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们是不是对《难经》这本医学著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