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小儿推拿学科未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但出版了许多总结性的小儿推拿专著。1913年彭慎编撰的《保赤推拿秘术》以歌诀的形式介绍了推、揉、搓、摇、刮、运、掐、拿、分、和10种小儿推拿手法;还介绍了154种单式手法和33种复式手法,并分别称之为实用手术和大手术。1916年钱祖荫编撰的《小儿推拿补正》对推、拿、掐、运、揉、拈、搓、摩、按、摇、分、合12种小儿推拿基本手法的定义、操作方法和作用机制做了简明扼要的阐释,鲜见于既往诸多推拿专著中。1930年江苏无锡马玉书编撰的《推拿捷径》采用歌赋体裁写成“推拿代药骈言”“推拿次序歌”,使众多推拿手法更加易学、易记、易懂,从而易于推广应用。此时期出版的其他著作还有1919年上海中华书局编辑的《推拿易知》、1930年涂学修编撰的《推拿抉微》、1932年许敬舆编撰的《增图考释推拿法》、1936年陈景岐编撰的《小儿百病推拿法》等。同时,民间推拿医生在继承和发扬小儿推拿技法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小儿推拿名家,如李德修、孙重三、张汉臣、刘开运等,为后期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小儿推拿流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