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医临床六步辨治程式应用医案集
- 贾先红主编
- 7字
- 2023-09-06 11:02:49
第一章 肺系病证
一、咳嗽痰湿蕴肺案
吴某,男,71岁,2019年3月25日初诊。己亥年二月十九,春分。
第一步:四诊审证——打开病锁之钥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伴胸闷憋喘6年余。
望诊:老年男性,形体消瘦,喘息稍急促,呼吸用力,口唇无发绀,舌红,苔白腻。
闻诊:咳嗽间作,喉中有痰声,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
问诊:患者6年来反复咳嗽咳痰,痰多色白黏腻,咳声重浊,晨起或受风寒后尤甚,感冒后则发作,近1年出现喘促气短,活动后加重。患者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多色白黏腻,时有黄痰,胸闷憋喘,心烦,脘腹胀满不适,身重困倦,纳差,偶有便溏,夜寐欠安。
切诊:脉弦滑。
辅助检查:胸部CT示慢性气管炎并肺气肿,双肺感染。
审证:肺气虚耗→痰湿蕴肺→风寒犯肺→郁而化热。
第二步:审证求因——寻求病门之枢
①患者咳嗽咳痰6年余,近1年来出现喘促气短,活动后加重,患者3天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痰多,色白黏腻,时有黄痰,并伴有憋喘,可知患者既往有肺系疾病,此次由外邪触发。②患者舌苔白腻,脉象弦滑,提示外有风寒、内有痰饮蕴结。另外患者尚有脘腹胀满不适、身重困倦、纳差等表现,是为痰湿中阻、脾失健运。综上所述,可明确病因为外感风寒及内生痰饮。
第三步:求因明机——探究疗病之径
《素问·咳论》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指出咳嗽病位在肺,并与五脏六腑相关。患者久咳耗伤肺气,且年事已高,肺气虚衰,故平日里有喘促气短、活动后喘促加重等表现。肺气受损,宣发和肃降功能受到影响,肺输布水液功能减弱,聚湿酿痰,内伏于肺。
患者每遇寒邪引发内伏之痰,阻塞气道,故咳嗽多痰,痰液黏腻色白。再加上肺气虚衰,肺气不利,故晨间痰壅,胸闷憋喘。风寒外袭,痰饮内停日久,饮郁化热,上犯心胸,因而时有黄痰、心烦胸闷。
痰湿阻滞,脾为湿困,脾喜燥而恶湿,痰湿停聚于脾,中阳受困,故出现脘腹胀满不舒、身重困倦、纳差诸症。湿困脾土,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则痰饮内生,出现大便溏薄。《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所生痰湿上输于肺,加重咳嗽咳痰。即李中梓所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景岳全书》又见“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生。盖脾主湿,湿动则生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
所以其病机为肺气虚耗→痰湿蕴肺→风寒犯肺→郁而化热。求因明机,必须明晰标本:患者痰湿蕴肺、肺气虚耗是本;风寒犯肺、痰郁化热是标。
第四步:明机立法——确立治疗之圭
治疗上首先重在治肺,其次在脾胃。患者以感受风寒后咳嗽咳痰、黄痰白痰间作、胸闷憋喘为主症,首先应缓解咳嗽咳痰症状,治拟宣肺散寒、肃肺降逆、清热化痰,针对脘腹胀满不适、身重困倦、纳差、偶有便溏等湿困于脾的表现,予理气和中、健脾助运、燥湿化痰等治疗。
第五步:立法组方——部署疗疾之阵
宣肺散寒、理气和中可选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由香附、紫苏叶、陈皮、甘草组成,全方芳香散寒、理气健脾。肃肺降逆、清热化痰选用《医学统旨》中清金化痰汤,由黄芩、山栀子、知母、桑白皮、瓜蒌子、贝母、麦冬、橘红、茯苓、桔梗、甘草等组成,全方有化痰止咳、清热润肺之效;燥湿化痰、健脾助运可选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由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组成,理气行滞、燥湿化痰。
第六步:组方用药——派遣攻守之兵
处方:紫苏叶10g,香附10g,陈皮10g,炙桑白皮10g,杏仁10g,连翘15g,清半夏9g,丝瓜络10g,蒲公英30g,麦芽30g,炒谷芽30g,鸡内金2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1.宣肺散寒、理气和中:方中紫苏叶,功用解表散寒、行气和胃,《雷公炮制药性解》:“紫苏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叶能发汗散表,温胃和中,除头痛、肢节痛,双面紫者佳。不敢用麻黄者,以此代之。”香附味微辛微苦性平,归肝、脾、三焦经,主发散疏通。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功用理气调中、燥湿化痰,《长沙药解》:“陈皮味辛、苦,入手太阴肺经。降浊阴而止呕哕,行滞气而泻郁满,善开胸膈,最扫痰涎。”三药配合,既能宣肺散寒,又能理气和中。
2.肃肺降逆、清热化痰:方中桑白皮味甘性寒,归肺脾经,功能泻肺平喘。罗谦甫言桑白皮“是泻肺中火邪,非泻肺气也。火与元气不两立,火去则气得安矣”。杏仁,止咳嗽,消痰润肺。《神农本草经读》;“杏仁气味甘苦,下气二字足以尽其功。肺实而胀,则为咳逆上气,杏仁下气,所以主之。”二药共奏止咳平喘之效。痰热蕴肺而咳痰,《医学启源》云连翘“泄上焦诸热”,《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连翘之气芳烈而性清凉,故凡在气分之郁热,皆能已之”。丝瓜络,味甘,性凉,入脾肺二经,清热化痰通络。二药共用以清热化痰。
3.燥湿化痰、健脾助运:脾为生痰之源,清半夏,归脾肺经,燥湿化痰。《本草崇原》:“胸者,肺之部,阳明金气上合于肺,金气不和于肺,则胸胀咳逆,半夏色白属金,主宣达阳明之气,故皆治之。”痰湿困脾,防其化热,用蒲公英,性寒,能泻胃火又不损土。麦芽、谷芽、鸡内金三药量大合用,健脾助运,兼可培土生金,以助肺气。
与选方相比,清金化痰汤中麦冬、知母养阴之力强,有碍祛痰之力,故舍弃不用。
二诊:2019年4月2日。己亥年二月二十七,春分。
现病史:患者服上方7剂后,咳嗽咳痰明显减少,现在偶有咳嗽咳痰,咳声低怯,痰液稀白;胸闷喘憋亦较前明显缓解,但时有气短,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喘促;脘腹部胀满基本消失,身体较前轻快,胃口明显增加。刻下咳嗽咳痰,咳声低怯,痰液稀白,时有气短,乏力,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喘促,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虚。
患者外感寒邪已去,痰湿实邪已除,目前以肺气虚衰为主,治宜补益肺气,故减去宣肺散寒的紫苏叶、香附,泄肺热的桑白皮、杏仁,清热化痰的连翘、丝瓜络,加用补益肺气的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
处方:人参6g,炙黄芪15g,麦冬6g,清半夏9g,五味子3g,蒲公英30g,麦芽30g,炒谷芽30g,鸡内金20g,陈皮1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按语:《灵枢·本神》有言“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故治疗重点是分清疾病正邪虚实。该案初诊时重点在祛除实邪,治疗予以宣肺散寒、清热化痰、燥湿化痰、健脾助运。复诊时患者外感寒邪、内伏痰饮已去,以肺气虚衰为主要表现,故重点在于补益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