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未病学概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陈涤平主编
- 1937字
- 2023-08-15 18:26:49
编写说明
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上工治未病。”这些经典内容就是提示人们对疾病要立足于预防,而非待到生病之后才去治疗。高明的医生(上工)是指导和帮助人们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这就是中医治未病思想,这也高度体现了“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先进医学理念,体现了中医学对疾病防治的高度智慧。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防治疾病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检验和充实发展,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卫生健康服务模式也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也必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人民群众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也日益旺盛。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随后多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陆续出台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普遍设置治未病科室。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结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医治未病事业的发展。中医治未病将成为未来医学的蓝海,将需要大量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中医治未病专业人才。
中医治未病学是研究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实际应用的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编写的《中医治未病学概论》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规划和指导下,为适应我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中医养生学本科新专业建设要求,在人才培养中普及中医治未病思想,提升中医治未病知识水平而编写的。中医治未病学蕴含和涉及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庞多,卷帙浩繁,散布于古今多种中医典籍之中,编者对其进行梳理归纳,并吸收了部分近年来中医治未病学的学术进展和公认观点,进行整理研究融合,最终形成了本教材。为体现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材中还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医治未病学概论》从构建中医治未病学主要知识体系的全貌上进行概要论述。全书分为七章,主要介绍中医治未病的内涵、中医治未病学的概念与学科定位及特点,中医治未病学的源流与发展趋势,中医治未病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中医治未病学的理论基础,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与技术,中医治未病的应用,常见病的中医治未病等内容。本教材是中医养生学专业主干必修课程系列教材之一,也是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康复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健康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的重要课程;同时,也可供中医治未病学爱好者学习使用。
本教材由全国2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的中医治未病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共同编写,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前言、第一章绪论由陈涤平、郑培永编写;第二章中医治未病学的源流与发展趋势由夏丽娜、梁润英编写;第三章中医治未病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由章德林、师建平编写;第四章中医治未病学的理论基础由师建梅、蒋筱、王济、张明泉、骆文斌、黄刚编写;第五章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与技术由秦竹、安耀荣、王彩霞、赵焰编写;第六章中医治未病的应用由吕晓东、隋华、刘宏艳、王蕾、骆文斌编写;第七章常见病的中医治未病由谈博、骆文斌、欧江琴、张文风、江琼、杨君军、张建伟编写。全书由陈涤平完成编写大纲的制定和统稿、审定工作。骆文斌、张浩文协助主编为全书的统审、编务做了不少工作。
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中医药教育转型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此次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除纸质教材外,还配套有融合出版数字化资源。《中医治未病学概论》融合出版数字化工作由谈博协助主编负责,教材编委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完成。
编写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治未病学概论》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编委会全体同仁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殚精竭虑,数修其稿,但由于编者水平所限,疏漏和讹误可能仍在所难免,请各高校师生和各位同道及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进一步修订完善。
《中医治未病学概论》编委会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