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即瘥后防复,指在疾病向愈或康复后对身体加以调养,提高身体素质,防止疾病复发。《素问·刺热论》云:“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一直以来,中医治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病后的调理对身体的康复很重要,切不可麻痹大意。

在《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详细阐述了阴阳易、劳复、食复等,提示疾病愈后,房事、劳累、饮食等调摄防复的重要性。阴阳易,即指因房事染易邪毒而致的病证。伤寒或温疫等病初愈,余邪未尽,更犯房事之禁,可将邪毒传于对方而致病。劳复,是指因劳累过度而疾病复发。病愈后,应使心身安静,以养气血,若劳动过度或激烈运动,均会使体内精气血损伤,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而疾病复发。还有若房事过劳,易致脏腑功能损伤,其中与肾关系密切,病初愈后在机体精气尚未旺盛的状态下,因房事而肾的精气更加损伤,不仅导致肾虚,而且还会影响其他脏腑功能,或导致抵御外邪的能力低下,引起疾病复发。食复,即指大病治愈后,常有脾胃虚弱,若饮食不节,影响脾胃的消化和吸收,使疾病再次复发。此外,情志失调,不仅易于发生疾病,而且是疾病复发的重要原因。俞根初在《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复证》中阐述了伤寒怒复:“伤寒瘥后,因事触怒,相火暴发,因而余热复作。”怒则气上,使气血奔迫,难以节制,触动余热而复发。在临床上,迁延难愈的疾病,尤其慢性病患者的精神易处于疲惫状态,因精神刺激而更易复发。因此舒畅情志、调整心态是防止疾病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药物复,即指疾病治愈后,因药物调理不当而复发,可有两种情况:一为误服药物引起,二为不及时用药物调摄引起。疾病初愈后,余邪未清,正气尚虚,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复感邪气,而致复发或发生新病。

“瘥后防复”以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为指导思想。瘥后防复的原则就是防止死灰复燃,杜绝病根。如果余邪未尽而复发者,应该以祛邪为主;或者根据正邪之强弱,二者兼顾之。如在外感热邪治愈后,因劳累过度等,容易引起旧病复发,出现虚烦、发热、嗜睡等,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清除病邪,消除诱因,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如急性痢疾,常因治疗不彻底,以致经常反复发作;临床时,应注意清除余邪,即在身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消失后,根据病情,继续服用一个时期的清热利湿之剂,以防复发。疾病瘥后要积极调理,适当干预。可针对体质偏颇进行调理,以期阴平阳秘,体质接近平和;还可应用各种现代检查手段评估,如果有轻度偏颇,可应用各种中医治未病的方法、技术和措施进行调治。

治未病与治已病都是与疾病作斗争,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或保持健康为目的。但治未病偏重于运用较为柔和的方法进行调治,解决疾病的萌芽状态;治已病则运用较为强烈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对已明确发生的疾病。中医学对于治已病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治未病的理论体系仍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完善。治未病要求为医者不但要学会治疗疾病,而且要学会指导人们防病,还要学会注意阻断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应对疾病的主动权,“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治未病乃是一种高超的医疗行为,非高明之医者而不能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