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议读书

读书有什么好?初捻起来这个话题我竟有些突兀,这个问题就好似每个人要吃饭睡觉一样直白,竟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人人都知道读书好,古往今来论读书好的那些名言警句可谓是浩如烟海,什么孔老夫子的“韦编三绝”、人人都知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有什么“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等等不计其数。所以站在无数前人的肩膀上,纵然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股莽气,但我作为一个晚晚辈斗胆谈这些说没有惶恐那也是假,但既然想到了,就姑且胆大议议,承蒙各位见笑了。

我私下觉得每个人来这个世界上总要做些事情,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的,老天可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只是每个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尘世间的风尘过久,记不清自己本来的面目,暂时忘却罢了。所以才会被私欲牵着走,无所谓精神灵魂的归宿,显得痛苦不堪。可书是一个好东西,它能让你从凡人苦于尘世的千辛万苦中解脱出来,能让你知道世间的规律,学会效仿大自然做事的轻松愉快,就从这一点来说读书也是值得的。凭借古圣先贤的智慧找到自己此生的使命,轻松愉快的过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人生有没有捷径可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相信不显自明。翻阅书本之前,我也是不甚清明。后来随着翻阅稍许多了,理解的稍显深刻之后我才敢嗫嚅提出——有捷径可以走。是啊,想想自有人类以来,明确的说自人类有文字以来,无数先贤把自己一生的智慧凝聚成心血用文字总结记录,作为晚辈后生的自己可以直接“拿来主义”岂不是乐事?这样自己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和错路又或者回头路?这样可算得算不得捷径?也许这是每个人都该清夜自思一下的问题。

季羡林老先生说,人这一生需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他人和人与自己这三个问题,处理的好了就幸福,处理的不好就是自寻烦恼了。初听时迷迷糊糊不明所以,后来过来些许日子才若有所思。这和人的需求本质上是一样的道理,人得先有生存需求才会有安全需求再则社会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看清自己,人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自以为明了自己,实则非然,这很容易想,就像手机拍照随着距离的拉近最后其实是越显模糊的,所以人得尝试拉开同自己一定的距离才能更好的认清自己,才能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才能幸福,而书籍将是你最好的朋友,学着从哲学看,从历史阅,从文学读,你再看看生活看看自己,拨开生活的迷雾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又怎么不幸福不愉快呢?

在此我以后生微弱的语言劲呼大家拿起书本,从书籍中找寻最真实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生活的一份明净,一份幸福。从今往后仔仔细细的过日子,少些往后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遗憾,多些立足当下的恬静与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