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团圆
腊月二十九。
庹书杰家。
“二毛,你们昨天在石雪莲屋吹牛,说了些哪样?”
“没说哪样,就是大家简单了说了一下这几年在做哪样。”
“你说了些哪样?”
“我能说哪样嘛,样都没说。”
“现在李川恩当警察了,你以后可以多跟他了解一下法律相关的知识噻。”
“我晓得了。”
“顺便也问一下他,看能不能帮忙查一下你四叔的下落。你四叔外出打工十几年了,一封信没寄回来过,一个电话没打过。”
“四叔多半就不在了哟!如果还在的话,早就跟屋头联系了哟。”
“没有消息,就还有个念想。”
石昌栋豪宅。
“你修楞个大房子,住得完吗?”
“我只是把一楼二楼装修出来了,上面三层的里面我还装都没装修,还是毛坯房空起的。”
“上面那三层准备来做哪样嘛?”
“以后再看。”
“为哪样要修两栋也?”
“也不是我一个人修的,是我们两兄弟一起修的,等我弟结婚了,我们两兄弟一人一栋。”
“你阿爹、奶娘平时也是住在这里的吗?”
“没有。他们一直住在老房子的,我喊他们搬进来住,他们始终不愿意,说老房子住起安逸些。”
“那平时你们两口子出去出门打工了,这房子就空起了哟。”
“就是呀。平时就是隔一段时间我阿爹来开下门窗透透气,做一下清洁。”
“完全浪费了。”
“不能啷个说,有个房子就有个窝嘛。”
“那也是这个道理。”
“娃儿哪个在带也?”
“我们两口子出门了,就是我奶娘在带。”
“要二胎不?”
“已经怀起三个月了。”
“你这个动作好快哟,我朋友都还没耍,你娃儿都两个了。”
“你以前是在读书了嘛。现在工作了,也该耍的了,早点结婚生娃儿,趁你奶娘还年轻,可以给你带娃儿。”
“朋友不好耍呀。像我这种才参加工作,哪样都没得,而且还是在外地,高不成低不就的,最不好耍。”
“你调得回沿江不嘛?”
“上面的领导一个都认不到,啷个调得回来。”
“既然调不回来,就只有在重庆找个本地的姑娘结婚了。”
“再看嘛。你一直都在浙江打工呀?”
“嗯。”
“那边的房子还没装修的完吗?”
“多得很哟。”
“沿江县城现在也在大力搞开发,装修的活路应该也多嘛,为哪样还要到浙江去,近处不是一样的吗?”
“我去了解过了的,他们说在沿江做了活路,钱不好拿。在浙江那边做了活路,钱基本上不得着拖。我们这种打工就是为了挣钱嘛,如果活路做了拿不到,啷个得行。”
“是你说的这个道理。你们过年是在新屋还是老屋。”
“在老屋过年。”
“那走,我们回去。”
“要得。”
“我们小时候,这一坝全是田,现在全部拿来修房子了。没得田栽秧子了,这大米往哪里来哟。”
“从外面运起来噻。只要有钱,还怕买不到米吗?”
“如果都不栽秧子了,我怕有钱都买不到哟。”
“绝对不得,国家肯定会有政策的。肯定不得出现有钱买不到米的情况,除非打战了。”
“你们过年放几天假哟?”
“我初三就要上班了。”
“抓得啷个紧呀。”
“我是运气好,没轮到春节值班哟。逢年过节的,我们要有一半人的在值班。我师傅给我说的是,老百姓过节,我们过关。越是逢年过节,我们越忙。”
“你这个工作也扎实。”
“那是哟。和平年代,警察是牺牲最大的职业。”
“你是啷个想起去当警察的?”
“一开始也没确定要做哪样,反正大学毕业了就到处去报名参加公招考试,凡是有资格考的,我都去报名考,考起哪样就是哪样。最后就把我现在这个单位考起了。”
李川恩家。
自从李川恩上初中之后,就没有全家人一起团圆过春节了,整整十年了,今年一家人终于团圆了。李川恩家仍旧是住的老房子,李延和正在写春联,庹夏荷在准备年夜饭。李川恩回家和他父亲一起把春联粘贴好了之后,李延和就外出打牌去了。从李川恩进城读书起这10年间,他与他父亲见面的次数不超过10次,如果不是期间李延和回来参加代课老师转正考试,父子两见面的次数还会更少。这次春节一家人团圆,李川恩虽然心里高兴,但却没什么话跟他父亲说。这次回来后,李延和夫妇也不再出去打工,回归凤爪村当农民。李川恩的姐姐李慧最终还是跟四川那个打工仔,结了婚。但是在凤爪村老家,没有按照传统举办出嫁宴席。
大年三十这天,凤爪村爆竹喧天,此起彼伏,这家刚熄那家又响,全村人民不管老少都喜气洋洋、笑容满面。不喜欢这种热闹氛围的可能就是全村的狗了,爆竹一向,全都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这个春节,庹泽安、庹泽平这两位村里的老人是非常高兴的,外出的子女都回来了,孙辈也都有了正当的营生。庹泽平老人高兴是因为外出8年的庹书杰一家平安回来了,庹泽安高兴是因为年夜饭有人陪他喝酒了。年夜饭酒过三巡之后,兴致高昂的庹泽平老人问庹经国:“不走了吧?”
“不走了,不跑了!”庹经国感慨的说。说完之后,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庹经家把他的空酒杯满上。
“过去了吗?”
“过去了!8年抗战都已经胜利了,我庹经国这点事情也应该过去了!”说完,他又喝了一大口,“想我庹经国以前在凤爪村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哪想到居然当了8年的流浪狗。”相比8年前,庹经国身形小了一圈,脸更黑了,白头发也多了。
“平安回来就好!平安回来就好呀!老大,你一定要记住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以后要走正道呀。”
李川恩陪他外公喝了点酒后,也正借着酒劲给一家子,说他这几个月的工作经历。“我还是很幸运的,一参加工作就参与了一项很重大的安保工作中。”李川恩微醺着说。
“是哪样重大的工作嘛?”庹夏荷很配合的问道。
“十八大安保工作!”
“你做了些哪样嘛?”
“国家安全,公安系于一半;公安工作,交通系于一半;交通安全,长江系于一半;长江安全,三峡系于一半。我就是去守三峡大坝去了。我们的工作关系着国家十六分之一的安全,你们说重大不嘛!”
“你是不是喝醉了,在说酒话哟!”
“我没喝醉,我说的是真的。”
“你刚才说的那些话,是哪个跟你说的嘛?”
“是我们领导在工作动员会上讲得。”
“你具体做了些哪样工作嘛?”
“我做的多哟,具体的不能跟你们讲,那是工作秘密。”
“工作秘密你不给我们讲可以,那你一个月工资是好多钱,这个不是秘密,你总可以跟我们讲一下嘛。”
“一个月3000多。”
“那你们年终奖发好多嘛?”
“我们是中央公务员没得年终奖,要地方公务员才有年终奖。”
“那你们过年哪样都不表示一下吗?”
“要多发一个月的基本工资。”
“你发了工资就不要乱花,节约点用,存点钱,以后好找媳妇。”
......
虽然廖万旭家,十几年前都已经举家搬到沿江县城了,但是每年过年,他们全家都会回到凤爪村。他家的祖宅老屋进行了翻新加固,并没有推到重建。这些都是廖万旭的爷爷坚持这么做的,每年年前两天回来做清洁,年后走完亲戚就回城,差不过在凤爪村呆7天左右。吃完年夜饭之后,廖家三代男人坐在火铺上烤火,抽烟。廖万旭看着正叼着烟斗闭目养神的廖点绍,说道:“阿公,开年了,我们也把我们这老屋推了,重新修过,要得不?”
廖点绍睁开眼睛,右手拿着烟斗,道:“不得行。老屋不能推了,在老屋过年才有过年的味道。”
“但是你看现在村里还有几栋老屋嘛,基本上都重新修成了新屋。”廖万旭说到。
“万旭呀,我们搬到县城这么多年了,为哪样阿公还是要把我们家的田种起,没让田荒起也没租给别人种。即使最近两年,犁田,栽秧,打农药都是花钱请人做的,打谷子的时候还是要让全家人回来一起参与割谷子,打谷子,晒谷子,吹谷子,装仓,打米。”
“可能是我们凤爪村的大米好吃些,阿公你吃了几十年了,吃习惯了。”
“我们凤爪村的大米确实好吃,传说以前还是贡米。但是,61、2年的时候,阿公连树皮都吃过,以前的日子好苦哟,阿公绝对没得啷个娇气,我只要是大米都觉得好吃。”
“那阿公为哪样一直要把田种起嘛。”
“你老祖给我讲过一个真事,你阿爹和叔伯都听过的,我不晓得城德你们三兄弟还记得到不,但是我一直记起的。”
“阿公,是个哪样故事,你给我讲一下也。”
“包产到户前两年,我们公社有个人到北方当了两年兵回来,大家一起在公社切洋芋种,他拿起一个洋芋,翘起舌头,阴阳怪气的说,这个圆不溜秋的是什么东西,是树上结的,还是土里种的,能吃不能吃呀?当时大家都哈哈大笑,公社书记回了他一句,你肚皮里大垭口山上的红薯屎都还没屙干净,就话都不会说了嗦!”
“这个事情我还记得到。”廖城德说。
“这个人现在在哪里呀?”
“还在村里。”
“是哪个?”
“这个你就不要管了。阿公跟你讲这个故事的就是要告诉你,做人不能忘本,不管你以后走好远的路,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同样的故事,在李出恩初二回单位上班的时候,他外公也给他讲了一遍。在李川恩离家上班的时候,他外公依旧做在堂屋前的阶檐坎上的小椅子上,抽着他的长烟杆。“嘎公,我走了哟!”李川恩说
“过年还是要回来呀!”
“要得,嘎公。今年过年我给你打几斤重庆那边的老白干回来。”
李川恩外公微笑着,目送李川恩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