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合纪:中国光伏的进化哲学与领先之道
- 王康鹏
- 11字
- 2024-11-02 10:01:14
CHAPTER 1
第一章 1997,天合诞生
1.当阳光照进梦想
铝板幕墙生意稳步向前,公司年销售额做到了几千万元级别。但是,建筑行业的工程款拖欠问题太严重了,甚至有时候无法回款,导致工资发放都很困难,这让高纪凡很头疼。他一边经营着公司,一边谋划着新的业务方向。
这中间有个小插曲,是和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原中央委员会主席成思危有关的。在高纪凡眼中,这是跟恩师唐敖庆先生一样让他景仰、感恩的大人物。
作为知识分子企业家,高纪凡在当时的“新阶层”划分中很受重视,被吸收进江苏民主建国会,成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1998年年底,高纪凡被派往北京学习、培训。在学习期间,成思危对这个思维活跃的年轻人颇有好感。关心年轻人成长的成思危主席,找到高纪凡聊天谈话。
成思危与高纪凡坐在窗前,高纪凡简单介绍了公司业务后,指着窗外马路对面的一幢大楼说:“这个项目的幕墙就是用的我们公司的产品。”成思危饶有兴致地接话:“挺好挺漂亮,这个东西老百姓能不能用?”高纪凡实话实说:“主要是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办公大楼在用,因为造价高,一平方米四五千元的售价普通老百姓用不起。”成思危点点头,思索了几秒钟,问道:“能不能做一些让老百姓用得起的东西?”高纪凡顿了顿说:“好,我回去研究这个课题。”
看似一次简单的谈话,却打开了高纪凡的思路。多年之后,高纪凡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依然非常感慨成思危主席对他的点拨。
“一个是他说做老百姓能用得起的东西,为社会做贡献,让千家万户受益,这是好事,符合我做企业的初心。我当初并不是因为钱才干企业的,当时就想着通过创新为社会做点事,给老百姓做事情就有意义。第二个是因为市场大,银行大楼才多少栋呀?老百姓能用得起的东西,市场才足够大。这两个问题,一个是基于社会的思考,一个是基于商业的思考。说回去研究研究,并不是应承和敷衍,从北京回去之后我就开始认真查资料做研究了。”
太阳能恰巧在这个时候,进入高纪凡的视野。有时候你真的不得不感叹机缘的巧妙,机会总在恰当的时候给到最用心的那个人。
太阳能(Solar Energy),是指太阳的光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自地球上诞生生命以来,生物就主要靠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来生存,远古时期的人类就懂得以阳光取暖、晒干物件,并将其作为制作、保存食物的重要方法,如晒盐和晒咸鱼等。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A.E.贝克勒尔(Alexandre Edmond Becquerel)意外发现,用两片金属浸入溶液构成的伏打电池,受到阳光照射时会产生额外的伏打电势,他在论文中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生伏打效应”。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的混合材料在光照作用下,其内部可以传导电流的载流子的分布状态和浓度发生变化,因而在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就是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
100多年后,随着人们对半导体的逐渐了解,以及加工技术的进步,光伏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国科学家恰宾(Darryl Chapin)和皮尔松(Gerald Pearson)在贝尔实验室用半导体做实验时发现,在硅中掺入一定量的杂质会使其对光更加敏感。1954年,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时代的第一缕曙光来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对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石油危机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学家估计,危机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下降了4.7%,使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则下降了7%。在1979—1980年、1990年,同样的石油危机又发生了两次。
这让世界各国察觉到对石油过度依赖的弊端,纷纷开发、支持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并且可以突破资源的限制,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可以开发利用,太阳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光伏发电一步步朝着商业化的目标前进。1983年,美国在加州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站,规划装机容量高达160兆瓦。
由于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不高、制作技术不成熟,导致太阳能发电成本过高。为了支持新能源发展,世界各国推出了补贴奖励办法。日本在1994年实施推广每户3000瓦的“市电并联型太阳光电能系统”,安装第一年政府补助49%的费用,以后的补助逐年递减。到了1996年,日本有2600户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装机总容量有8兆瓦。
1997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对国会所做的关于环境和发展的报告中,雄心勃勃地提出了“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提出要在2010年以前,在美国100万个屋顶或建筑物可能的部位上安装太阳能系统。这个计划在当时非常超前和宏大,给世界各国带来了震动,一场光伏太阳能改变全球能源的革命就此拉开序幕。
受到震动和影响的,还有正在思索“做老百姓能用得起的产品”的年轻企业家高纪凡。
在广东与高纪凡一起创业的同学吴兵,去美国后考入马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化学系深造,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留在美国发展,1996年在国民淀粉化学有限公司下属的爱博斯迪科公司(Ablestik)任研发部经理、研发部高级经理等职。虽远隔重洋,两人的联系并未中断,高纪凡想要开拓新的事业和领域,吴兵就经常寄一些资料过来,将他在美国了解见到的一些最前沿的技术、最新潮的商业创新分享给高纪凡。
当收到吴兵寄来的克林顿的“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资料时,高纪凡感觉自己的内心像被击中了一样:这不就是成思危主席说的老百姓都用得起的东西吗?
高纪凡敏锐地察觉到,光伏市场前景将不可限量,这就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是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将来就干这个了!光伏,从这一刻起,成为高纪凡心中的人生事业。时隔20年后,在中国分布式光伏大发展之时,高纪凡启动了天合的“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计划给中国一百万户家庭安装上天合光能的家用光伏系统,预计2023年就会达成这个目标,这算是对克林顿当初宏伟计划的回应。当然这是后话。
1997年12月26日,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天合公司正式成立,在生产制造铝板幕墙的同时开始探索新的技术和产业,一段结缘阳光、结缘光伏的新的创业旅程正式开始。
高纪凡用“天合”作为公司的名字,取的是道家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哲学概念:天人合一,即要用科技创造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
“天人合一”这一概念最早由庄子提出,后被汉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代表“道”“真理”“法则”,万物芸芸,各含道性,“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状态,完美的情境是做到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统一。
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高纪凡,在公司名字中用“天合”两字寄托对顺应趋势、天人合一的期望。在他看来,太阳能正是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能源利用形式。高纪凡特意将公司口号定为“天势所趋,合创辉煌”,一是要取势,选定太阳能这个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大方向的路走下去,二是要聚人,把各方面的人才、资源凝聚起来,共同创造一个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