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1
数家茅屋闲临水2,轻衫短帽垂杨里3。花是去年红4,吹开一夜风5。 梢梢新月偃6,午醉醒来晚7。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8。
注释
[1]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2]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3]此句出处不详。轻衫短帽: 指便装衣帽。在诗词中被广泛用于描写仕人结束官途生涯,重回百姓生活。
[4]唐殷益《看牡丹》:“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5]唐王涯《游春曲二首》其一:“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唐章孝标失题诗句“千里花开一夜风”。“花是”二句又有作“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句出唐宋之问《灵隐寺》:“待人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6]唐韩愈《南溪始泛》:“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梢梢: 风吹动树木的声音。新月偃: 半规弦月,曰偃月。
[7]唐方棫失题诗:“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
[8]唐白居易《独游玉泉寺三月三十日》:“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此处“残莺”作“黄鹂”,或另有所本。旧题唐冯贽撰《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 ‘往听黄鹂声。此(黄鹂声)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三两声: 不仅写黄鹂叫声微弱,也暗喻作者自己人微言轻的境况。
赏析
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全篇多用前人诗句集句成词,使之如出己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词首“数家茅屋”二句交代自己目前的身份与生活环境。往昔画栋飞阁的居处换成环堵萧然的水边茅屋; 如今轻衫短帽的装束取代过去的红袍冠带; 从玉树丹墀前回到丝丝垂杨里。面对这种变化,词人采取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环境,也点出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花是去年红”二句写景: 一夜春风吹来,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但作为曾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不仅是对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感叹,更包含着壮志未酬的忧愁。而“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酒醉昼寝,不必上朝参与政事,生活如此闲逸,但梦回酒醒后,发现陪伴他的却是半规月翳。因此,即便在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风声月色,都会引起作者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最后二句“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从字面上看,王安石此时最“关情”的是“黄鹂三两声,”看来是完全与世无争了。但这不过是末路英雄一种无可奈何的豁达,是他欲解脱抑郁心情而做的一种徒然的努力。这正说明对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王安石,从来未把国家的兴亡放在脑后,以十分忧虑的心情关注着时局的变化,表现了一种看上去完全超脱的潇洒豁达。
此词以精练的笔墨描写鸟语花香,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借此寻求精神上的安慰解脱,抒发洒脱放达之情。在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清丽、逸俊娴静的画面,有绿水茅屋、花红柳翠的明丽,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运用移情入景,将己之情与景相结合,情景交融,在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一己之襟怀与心志,在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才情骨力,体现了其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娴雅从容的词风。虽是集前人诗句而成,但记事描情贴切自然,如出己口,这种浑然天成的词风,正如作者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此词当时就流传开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有载:“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其后豫章(黄庭坚)戏效其体云: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疏懒意何长? 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 君行到自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云“鲁直(黄庭坚)书荆公集句《菩萨蛮》词碑本”,下片作“娟娟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许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并说:“因阅《临川集》,乃云:‘今日是何朝? 看余度石桥。’余谓不若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为胜也。”道出了王安石集句词在当时文坛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