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蒙恬看向赵高,先是笑着道:

“还未恭喜赵少府升迁。”

赵高回道:

“不敢不敢,官职大小,都是为人民……为陛下服务。”

小小的一个少府,对赵高来说虽值得欣喜,但也就那样。

哪里比得上好感度提升对赵高的冲击强。

蒙恬暗自点头,难怪赵高能成为陛下身边的大红人。

没想到思想觉悟竟是这般的高。

蒙恬又笑着道:

“此番请少府前来,乃因少府之前提出‘罢黜百家’一事。”

“赵少府一句话,就直接将除法家外的其余诸家,尽皆废除。”

“我身为兵家之人,自是要问询一番。”

赵高看了一眼蒙毅,他没想到蒙恬邀他至府,竟是为了这件事。

这让他属实有些想不通。

孔鲋、叔孙通等儒家之人堵他,他尚可理解。

但蒙恬为这事请他入府,他是万万想不明白。

就算再罢黜百家,兵家又怎么可能废除?

想想后世赵宋,只因重文轻武,便将整个宋朝搞得那么孬。

那些文人对狄青的态度,想想就让人气愤。

蒙恬看出赵高的不解,解释道:

“少府罢黜百家,百家之人自然不会心甘,欲要与少府辩论一番。”

“我身为兵家之人,当然也要做做样子。”

”此次邀少府前来,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赵高听到竟是这种的理由,越发觉得统一思想的重要性。

这些个读了点书,自以为识得几个字的百家之人,动不动就妄议朝政。

真当自己个是国家的主人,拥有不知所谓的言论自由吗?

赵高望向蒙恬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秦绝不可能罢黜兵家,便是重文轻武都绝不可能。”

“便是太平盛世,武亦不可废。”

蒙恬对赵高的回答并不感到意外。

在他看来,便是赵高想废兵,秦始皇都不会同意。

他甚至都想象不出,有哪个君王会干出“重文轻武”这种事来。

“武”为国家之矛,亦为国家之盾。

国家要强大,不可无矛。

国家要安定,不可无盾。

国家轻武,若遇明君贤臣,或可无虞。

若遇昏君佞臣,不,只需平庸君臣,也必将灭亡。

但凡不是傻逼,只要有点脑子,都不可轻兵废武。

因此,蒙恬就真的只是随意一问,走过过场而已。

只不过,他在听到赵高第一句便引用《孙子兵法》,不由笑问道:

“我记起,少府曾在咸阳宫中,说过自己精通百家经典?”

赵高听到这句话,忙摇头。

之前也说了,他这句话纯粹就是为了怼淳于越罢了。

赵高否定道:

“不能说精通,只能说是熟读。”

蒙恬眨眨眼,这是在表达……谦虚吗?

应该不是。

要知道,世间可无人敢说自己熟读百家经典的。

蒙恬认真道:

“少府果然非凡,竟熟读百家经典,也不知道对我兵家典籍了解多少?”

赵高沉默,他知道蒙恬是理解岔了他话中的意思。

也不知道,他现在说他刚才那句话是在表达谦虚的意思,还迟不迟。

赵高如实道:

“肯定是不如蒙将军的。”

蒙恬摆手道:

“少府莫要自谦,你方才说话,便引经据典。”

“一开口便引用我兵家的《孙子兵法》,可见了解不浅。”

“不知可否与我探讨一番?”

蒙恬身为兵家之人,遇到一个熟读兵法者,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探讨探讨。

这不是在责难赵高为何要罢黜兵家,就只是单纯的想要讨论兵法。

赵高本能的就要拒绝,他哪里懂什么兵法?

要说一本《三字经》,他还能勉强背一背。

可要说《孙子兵法》,他连看都看不明白,更别说全文背诵了。

再者说,在蒙恬这样一位兵法大家面前背诵《孙子兵法》。

这不是妥妥的班门弄斧吗?

赵高刚要开口拒绝,却突然想到:

真要说起与兵法有关的书籍,其实他也并不是真的一本都没看过。

他以前曾看过一本书《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没错,书的名字就叫做《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是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合订在一起的一本书。

当时年少的他,看到这本书时,还以为《孙子兵法》里面包含着《三十六计》呢。

《三十六计》,语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檀道济。

而成书是在明清时期。

因此现在并无“三十六计”一说。

赵高想到这里,缓缓开口道:

“既然蒙将军恳切相求,我若一再推辞,便显得不恭敬了。”

“这样吧,我边读兵书,将其中的一些经典谋略或者战役,整理总结成三十六条计谋。”

“我将其称之为《三十六计》,或《三十六策》。”

“现将其说出,以供蒙将军品评指摘。”

蒙恬见赵高并没有说出什么“我想出了怎样怎样的计谋”之类的话。

只是说整理归纳前人的经验。

此番谦虚的姿态,令他微微点头。

蒙恬点着头道:

“少府言重,相互探讨而已。”

赵高回忆了一下,才开口道:

“蒙将军静听,我将‘三十六计’分六套。”

“分别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蒙恬听赵高把兵法归纳得井井有条,愈发重视起来。

因为这代表赵高并非是泛泛而谈,而是真的仔细整理过。

赵高继续道:

“第一套,胜战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

“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亢龙有悔。”

“第一计:瞒天过海。”

“乃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

“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有道是: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举一个例子……”

蒙恬只听完这第一计,脸色便凝重起来。

因为赵高所说的计谋,不仅有明确的例子,可让人一目了然。

甚至此计谋,还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

这非深刻理解,绝无法轻易书之。

就在蒙恬还在沉眉思索时,赵高又开始说起第二计。

“第二计:围魏救赵。”

“乃指战国时期,孙膑、田忌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正所谓: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