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学富五车?其实也就那样

见赵高不愿在这个话题上多说,胡亥微微皱了皱眉。

他总感觉自从上次父皇假死之后,赵高就变得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似乎跟他没有以前那般亲近了。

胡亥回忆起,在右北平郡时,赵高突然来找他,说父皇驾崩并留有遗诏。

也透露出父皇传位兄长扶苏之事。

这让他心中有瞬间的黯然。

不过,这并不是最关键的。

关键是,赵高说完这些后,面露思索之色,好像是要谋划什么一般。

这让当时的他心脏顿时怦怦跳了起来。

他还以后赵高是想要做什么胆大妄为之事!

其实,当时赵高心里只是在想:此番他并未篡改遗诏,也不知道未来的大秦会有怎样的变化。

胡亥的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因此才面露思索之色。

并没有在谋划着什么。

都是胡亥自己想偏了。

胡亥哪里知道这些,他只记得当时他的心情很是激动,还以为会有什么变故。

最后,没想到竟然是父皇没死……

真是好大的变故……

就连心情一时间都不知道是该激动还是不该激动了。

总归是兄长没继位……呃……是父皇没死透,还是激动一下吧。

反正,从那时起,每当想起赵高思索谋划之神色,都让他辗转反侧。

再联想起,赵高以前所说的秦楚之间的关系,父皇对楚人的忌惮,以及扶苏的母后。

他的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本来以为自右北平郡回咸阳后,赵高会跟他多有走动,聊一聊未来的什么事之类的。

但没想到,回咸阳以后,赵高竟从未主动找过他一次。

没办法,他就只能主动来找赵高了。

现在找是找了,可赵高的态度,让他很是不满。

明明是你赵高劝说我争储的,现在为何又语焉不详呢?

也就是赵高不知道胡亥心中所想,否则肯定大呼:

谁劝说你争储了,那都是你自己意淫的好吧。

就算是原赵高也不曾劝说过你争储啊,那都是直接篡诏的好伐。

胡亥依旧皱着眉,再试探道:

“兄长扶苏……”

这次,赵高直接打断:

“公子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实乃诸皇子之典范。”

赵高是真的不想趟这趟浑水。

他现在心中的第一要务就是赚秦始皇好感度。

除此之外,别无他事。

就算秦始皇突然驾崩,他也不打算篡诏。

要知道,死去的秦始皇也是有好感度的。

若是篡改其遗诏,那好感度还不得直线往下降啊。

嗯?

赵高正心里如此想着,却忽然发现脑海中秦始皇的好感度开始莫名下降。

赵高不经疑惑,他还没篡诏呢,不对,是秦始皇还没驾崩呢,也不对。

特么的谁能告诉他,为何秦始皇的好感度又莫名其妙的下降了?

赵高自己都没察觉到他说了一个“又”。

就在赵高困惑时,突然听到旁边胡亥的声音想起:

“儿臣见过父皇、李丞相。”

赵高一愣,转身看去,只见秦始皇与李斯两人正站在身后不远处,看着他与胡亥二人。

而且,秦始皇脸色难看。

秦始皇脸色确实不好看。

他一看到前面赵高与胡亥窃窃私语的样子,就想起了“梦中梦”的场景。

又看了一眼身边的李斯。

好嘛,三个人都凑齐了。

他现在如果躺在一边,浑身腐烂发臭生蛆。

那就跟“梦中梦”的场景一模一样了。

这让他如何能有好脸色?

秦始皇冷冷道:

“胡亥,你与赵高在此做甚么?”

在密谋造反吗?

胡亥当然也察觉到秦始皇态度的冷淡。

不过他自觉是父皇最宠爱的崽,所以肯定不是他的缘故。

胡亥随意找个理由道:

“儿臣有狱讼之事不明,特来请教先生。”

秦始皇表情继续冷淡道:

“解惑否?”

胡亥点头道:

“已解惑。”

秦始皇挥手道:

“既如此,便退下吧。”

他此刻不想看到胡亥与赵高站在一起的模样。

这模样,就跟站在他尸体旁边密谋篡诏别无二致。

他到现在都忘不了,在“梦中梦”中,胡亥喊赵高“仲父”时的神情。

他身体都还没凉透啊!

胡亥拱手道:

“那儿臣便不打扰父皇了。”

说完,转身离开。

赵高见此,也拱手道:

“那臣也一并告退。”

秦始皇却摇头道:

“赵高,你且留下,我还有话问你。”

他其实也没什么话要问赵高。

只是单纯的不想看到赵高与胡亥一并离去的样子。

待胡亥走后,秦始皇三人也迈步前行。

秦始皇一人当先,李斯与赵高二人微微趋后。

秦始皇一边走一边开口随意问道:

“对了,‘罢黜百家,独尊法术’一事,进展如何了?”

李斯回应道:

“臣正在竭力完成‘新法家’一书,只不过,此事无月余之功,恐难完成。”

因为“新法家”要博采百家之长,融和诸子之道,方方面面都要考量。

所以,要编订的内容必定不会太少,耗时也就必定不会短。

虽说,现在编书已不需要刀刻,但即便是用毛笔书写,同样耗时耗力。

再者,这些书籍,大秦各郡县肯定都要备上一套,工作量可谓成倍增加。

秦始皇闻言,也知道此事的难度,故而也没有催促,只是道:

“不必着急,当精益求精。”

“喏。”李斯拱手道。

赵高在一旁听着,同样能感受到李斯的不易。

“新法家”内容的选删,就已经极为麻烦,而书写工具的简陋,就更拖延了时间。

因为,大秦现在没有纸张,所写文字全部都是书写在竹简之上。

而竹简,不论是在书写、运输、储藏、翻看检阅上,比纸张来说,都要麻烦的多。

要知道,一卷竹简可写不了多少字!

古代竹简有大有小,小者每一支竹片能写二十多字,大者则能写三十多字。

一卷竹简,大概少者有二十五根竹片,多者能有六十多片。

以一卷竹简六十支竹片,每支竹片写二十五个字。

则一卷竹简能写一千五百字。

然而,仅《韩非子》一本书,就有十万零六千一百三十一字。

也就是需要最少七十卷竹简。

《论语》字少些,只有一万一千七百零五字,但这也需要八卷竹简。

古人常说“学富五车”,如此看来,是不是感觉也就这样?

那“五车”究竟有多少字呢?

可以粗略的计算一下。

据记载,东方朔当年一次上书就用了三千片竹简,近十万字。

后世曾考证过,三千片竹简大约有十二公斤多。

平均一公斤竹简能写八千字。

那五车竹简有多少斤呢?

古代的马车,一般载重量能达到两百公斤。

五车就是一千公斤。

按每公斤八千字算总共有八百万字。

这是什么概念呢?

现在有些网络小说,一本就一千多万字。

而且还没完结。

一直再更新。

你就说恐怖不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