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择大于努力

01 15岁的选择决定你的一生

近年来有句话很流行,叫“选择大于努力”。在人生道路上一个个十字路口的选择,造就了今天这个自己。

选择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选择,另一种是被动选择。当初我由于特殊原因离开了体制内的单位,这就是被动选择。被动选择之后,我还得主动选择,比如,是去做研究、教书,还是去做生意?接触了商业之后,我发现自己还蛮喜欢这个领域的,于是就在这里面做了30年。

人这一生,有三次主动选择特别重要。第一次是选择未来做一个怎样的人,也就是立志。这次选择一般发生在你15~20岁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旦你做出了选择,你这一生的发展方向就确定了。比方说你决定做一个“牛人”,也就是成就自我的欲望很强烈或者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值很高的人,那么你就会围绕这个目标去划定你的交友范围。

如果说第一次主动选择的是人生目标,那么第二次选择的就是这个人生目标要通过做什么事情来实现。比如前面提到的我是选择做研究、教书,还是选择做生意。不过,未来具体做什么事的决定权可能不完全在你自己手上,但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你已经有了,所以无论最后去干什么,你都有更大的把握。

当你基本实现了人生目标,想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能力边界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三次主动选择了。还是以我自己为例,我感觉自己做房地产做得还行,就想拓宽一点能力边界,于是开始做公益、发射卫星,探索太空移民。在这个阶段,你可以选择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但是这个选择要与你为自己立下的志向(你的第一个选择)一致。

在这三个选择里,第一个选择尤其重要。如果你在自己第一次主动选择的时候没有想明白,没有立下明确的志向,没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困惑将一直跟随着你,然后你可能就会不好好上班,啃老,爱埋怨别人。这种人生态度延续到后面,就怎么选都选不好了。

反之,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后面再进行选择的时候就好得多。曾经,我的一个朋友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在海南做生意,就跑到海南去了,在那里他看到别人卖甘蔗,于是也去批发甘蔗来卖,以此养活自己。在卖甘蔗的同时,他也一直在关注做生意的机会,一发现新的机会,他就投入到新的生意里。创立阳光100置业集团的易小迪曾经开了一家印刷厂,雇了一二十个工人做印刷工作,一个月的利润是几千元。我见到他的时候,告诉他我要开一家公司,他就说他想把开印刷厂挣的六七千元钱都给我,我们一块开公司,一起折腾。事实上对于未来到底能折腾成什么样,我们不知道;这家公司能开多久,我们不知道;这家公司具体是干啥的,我们也不太清楚。那会儿不像现在,开公司先要有个商业计划书,我们没有那个东西,就是一块儿折腾。

后来我发现,活得开心的人,不是钱多的人,也不是事顺的人,而是人生态度积极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第一个选择最重要。

之前我和音乐人胡海泉聊天,他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其实人的每一天都是转型期,而所谓转型也不是顿悟的结果,是每一个微小的改变累积而成的。他先是做了20多年音乐,后来开始做投资,做一些文创产品,对于这段经历,他的感悟是:为了不被动转型,就得去主动试错,在挫折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他告诉我,早年他的音乐专辑一年能卖出100多万张,销量很好,但是到了2003年,销量突然间就下降到50万张,到了2004年,他的新专辑只能卖出20万张。他发现,专辑销量下滑并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全行业的问题。整个行业都在经历转型,大家的专辑销量都在下滑,自己身在其中,必须以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迎接变化,主动转型。

当然,转型不等于成功。转型就跟“再来一次”一样,是一场挑战。转型就像汽车转弯,速度降下来才能转得平稳,要是开得特别快,急转弯,就有可能会翻车。我认为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次选择,这些选择决定了他在事业上的成败,而他在15~20岁做的第一次主动选择、立的志,决定了他这一生的努力程度。积极的人生态度会让他更勤奋、更努力。

我20岁上大学时看到一本书,书里讲了关于19世纪初杰出的思想家圣西门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提到,圣西门觉得自己要干伟大的事情,怕睡过了起不来,于是让仆人每天早上站在床前对他说:“主人,要起来了,伟大的使命在召唤你。”这个故事极大地触动了我,从此我开始控制自己睡觉的时间。从那以后,我一直都会使用闹钟,我想象闹钟就是那个仆人,当它响铃的时候就是在召唤我,如此一来,我就很少睡懒觉。

当然,激励自己的方法还有很多,读书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伟大的人都留下了传记,读这些传记,你可以找到标杆,照着他们的样子去努力;通过阅读史书,你会发现世界上有很多种活法,而你完全可以选择更精彩的那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