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瑞进城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人控制了一座城门。这是为了万一将来事有不殆,他还有个逃跑的机会。
至于其他城门,那就只能安排这里的驻军防守了。毕竟田瑞才几个人?要是都用来守城门了,他就成了光杆司令啦。
安排好了城防,田瑞立马就召集了广宁城内的大小官员开会。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保卫广宁城。
其实此时城中大部分人都觉得广宁城已经没了防守的必要了,为啥?因为城外已经没有大军了呀!
单独一座孤零零的城池,又有什么可守的呢?
田瑞也能明白这里这帮人的心思,人家从心里已经做好了投降的打算了,只不过现如今还没到那个时机,人家没法明说罢了。
要是田瑞靠这样的一群人来防守广宁,那跟送死也没什么区别。
田瑞之所以召集这帮人过来,其实就是借助他们的手,给自己的命令加一个合法的印章。
如何没有这个,任何发给前线的文书,要是没有合法的印章,前线的将领是可以拒绝执行的。
此时毕竟是战时,没有那个将领是不会小心谨慎的。因为一旦粗心,那就很可能会致命。
王化贞在逃跑的时候,并没有带走他的官印,只是后来这个官印被孙德功拿去了,到现在,熊万胜他们也没有将那个大印给找到,这才逼得田瑞不得不依靠眼前的这些人。
会议进行的非常顺利,毕竟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场的这些官员将领,心里再不乐意,这个时候也得听田瑞的。
有了这些人的配合,田瑞立马就开始给城外的各个军堡下命令收缩兵力。
仗打到这个时候,外面的那些军堡已经没有能力自保了。与其被人各个击破,还不如现在就往城内收缩呢。
毕竟依靠广宁城的城墙,说不定还能多抵挡些日子。
当然了,这个时候让他们离开有防守能力的军堡往广宁方向行军,对这些军堡里的战士来讲,那基本上就是赌命。
这要是路上遇上了八旗的兵马,基本上就是个死。只有运气极佳的队伍,才能安全的到达广宁城。
不过这个时候田瑞已经顾不了他们的生死了,往回撤当然有可能会遇上八旗兵,但一百只队伍顶多被消灭五十支,只要能回来一半儿,甚至是三分之一的力量,他都觉得后金攻不下城防完备,粮械充足的广宁。
要知道,努尔哈赤可是没能力长时间进攻一座城池的,他的后勤根本就不足以支持他这么干。
因此,为了给努尔哈赤造成更大的困难,田瑞再发给各个军堡的命令中,还特意提到让他们再离开的时候把物资都烧了,争取不给敌人留下一颗粮食,一间房屋。
反正打消耗战,大明的财政再怎么紧张,拖死小小的后金政权还是没问题的。因此田瑞这个时候卖起朝廷的资产来,丝毫都不心疼。
甚至从资本家的角度看,此时破坏的越严重越好,等到战争结束了,他岂不是又能从朝廷的拨款里赚上一笔了。
不得不说,重复建设这种事,永远都是个来钱的好路子。
就在田瑞忙于应付广宁城里的事务的时候,两个传令兵分别到了努尔哈赤和孙承宗的面前。
努尔哈赤见到的传令兵是孙德功派过去的,这个家伙信誓旦旦的说,孙德功已经取得了广宁城,让大汗赶紧过去。
而站在孙承宗面前的传令兵是田瑞早前派过去的,他向孙承宗汇报了一下前几天保安军和建奴的伏击队伍的战斗,同样信誓旦旦的说,保安军在野战中歼灭五千多的八旗正黄旗,此时田瑞已经去了广宁。
“你说两千保安军,消灭了对方五千人,而且还是野战?”
“是,负责运送伤员和俘虏的队伍,一日后就可到达山海关。”
“唔,那好,等人到了再说吧。”孙承宗淡淡的回了一句,然后就打发这位出去了。
保安军里的士兵都是新手,哪里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力争一下呀!人家让他出去,这位就傻愣愣的出去了。完了也没等孙承宗的下一步命令,那小子出了门就骑上马,直接回去了…。
等到孙承宗越想越不对劲想要再找那人问问的时候,这才知道那个傻乎乎的传令兵竟然不打招呼的走了…,直到第二天,拉着保安军伤员的车队,还有用铁链子锁成一串的俘虏进入山海关的时候,这才让孙承宗大吃一惊。
眼前的俘虏,足有小两千人,这个证据足可以证明,那个传令兵说的很可能是真的。
该死啊,该死!田瑞怎么派了这么个二愣子当传令兵?竟然不等他的回信就私自跑回去了,这不是贻误军机吗?
只不过生气归生气,面对如此的变局,孙承宗不得不重视田瑞返回广宁城这件事。
在前几天,辽东巡抚王化贞刚刚从广宁城狼狈而逃,甚至连巡抚的大印都留在哪里,简直就是颜面尽失。
而且,丢失了官印这种事丢人倒是其次,万一要是被敌人得了去,随便伪造公文,那危害可就非同小可了。
不过现在看看这个就有些远了,当下最重要的一点是,广宁城到底有没有丢!并且到底该不该死守。对于此时的孙承宗来讲,这才是他急需考虑的问题。
从他得到的战报看,此时的广宁城应该已经陷落了。毕竟按照王化贞的话说,他是在广宁城即将陷落的时候逃出来的,因此才搞的如此狼狈。
但假如他说的是真的的话,那田瑞这个时候往广宁跑,岂不是自寻死路么?难不成田瑞脑子秀逗了,明知是死地,还闷着头往里冲?
孙承宗结合自己对田瑞的了解,觉得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
那就是说他得到了确切消息,广宁城还在,甚至没有被大军围困。只有在这种条件下,田瑞才有可能往城里跑。
如此一来,广宁是不是还有必要守一下呢?孙承宗此时,实在是有些举棋不定了。因此他下令,驻扎在宁远城还有闾阳地区熊廷弼部要做好准备,增援广宁。
“增援广宁?此不可取也!”
当熊廷弼接到孙承宗的这个命令时,他身边的参谋立刻就对这个命令提出了质疑和否定。尽管这是军令,但读书人嘛,什么都想挣吧几下子,已显示自己的独到之处。
其实熊廷弼同样认为这个命令不可取,理由很简单啊,十几万大军都灰灰了,靠凭他手里的这两万多人马,难不成还能跟对方野战吗?
真要是连这点家底都打光了,说不定建奴一个冲锋就到了山海关下了。
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这会在京城朝堂,引发大规模的政治变化。
为啥?因为敌人已经到了最后一道关口了呀!威胁近在咫尺,那么朝廷要不要考虑迁都?要不要考虑立个继承人什么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亡国之象的出现,都会蹦出来的。
因此,政治神经还算敏锐的熊廷弼,这才做出了取舍。那就是宁可丢了广宁城,也不能让宁远地区受到致命威胁。
另一个,从他的私心考虑,广宁城那是王化贞的黑锅,丢了也是砍他的头,自己犯得着为了他去冒险么?
因此,从公私两方面考虑,熊廷弼都没有按照孙承宗的安排去执行。
其实曾经的历史上,熊廷弼同样没有派出军队去支援广宁,至于是出于什么考虑,后人已经不得而知。只不过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王化贞这个家伙能把这次战败的黑锅扔到他的头上,让他成了这次大败的替罪羊,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如果他这个时候能知道后面的事情的话,他说什么都会出兵的,那怕仅仅是带着骑兵去意思意思,都不会选择此时的无动于衷,坐看广宁城的危局。
而另一边,努尔哈赤在受到广宁已经被自己的细作拿下来了之后,一开始的确是大喜过望,立马就安排了大军,朝着广宁的方向出发。
但是时间一久,努尔哈赤自己反倒怀疑起来了。
几个细作就能拿下这样的军师重镇么?听着怎么就这么玄幻呢?于是,当他的怀疑萌生以后,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到了最后,甚至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反而是广派探马,朝着四面八方去打探消息。
他隐隐觉得,自己很可能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这种感觉,让努尔哈赤整天都心绪不宁起来。
就这样,无论是大明还是后金,此刻对于局势的了解都是模糊不清的。也正是这种的模糊不清,让田瑞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尽可能的收拢散布在各处的兵马,为接下来的广宁保卫战,争取到了足够的准备时间和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