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关节处有清醒头脑

“难得糊涂”,在现实生活中是挺时髦的话语。一些人经常把它挂在嘴边,甚至有的领导干部还在办公室里悬挂着写有“难得糊涂”的书法作品,以此来警醒自己“难得糊涂”。

作为一般人,“难得糊涂”是他自己的价值选择。不管他是真糊涂,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都无可厚非。但是,作为领导干部,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有些事情可以“难得糊涂”,但有些事情是糊涂不得、绝对不能糊涂的。

比如,在个人物质利益的得失上,在个人生活的质量上,领导干部“难得糊涂”值得推崇。因为在这些问题上,“难得糊涂”,就不会斤斤计较;“难得糊涂”,就不会锱铢必较。这种糊涂,其实是真聪明、真智慧,不是真糊涂。如果是糊涂,也是“糊涂难得”。

但是,在政治上,在大节上,在工作中,在利害权衡上,领导干部决不能“难得糊涂”。要是“难得糊涂”,就是真糊涂。真糊涂,就会糊里糊涂地逾越底线,糊里糊涂地犯错误,甚至是糊里糊涂地走向了犯罪,走向了不归路。

2002年1月10日上午,广西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原党组书记兼副厅长褚之田进行宣判。

法院以受贿罪判处褚之田有期徒刑9年,处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收受贿赂款46.58万元、3000美元,予以没收;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追缴132万多元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和198万元非法所得。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0年。

在法庭上,褚之田对检察机关指控他收受贿赂的事实基本予以承认。他认为自己犯受贿罪是“对法律认识不够”“不知自己当时的行为是在犯罪”。

褚之田“不知自己当时的行为是在犯罪”一语让我“糊涂”了:他曾经担任过钦州市委书记,事发落马时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党组书记兼副厅长,一个堂堂的市委书记、交通厅党组书记兼副厅长居然不知道收人钱财是犯罪?不知他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不管他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他居然能说出这种话来,做出这种事来,也足见他不是一个明白人,是个“大糊涂”。

事实上,像褚之田一样的“糊涂人”还大有人在。那些落马的领导干部,我认为,他们哪一个都不是明白之辈。

表面上看,这些人都很精明,其实,他们愚蠢得很,糊涂得很。党纪国法是高压线,触碰高压线不是找死吗?生命都没有了,所囤积的贪污受贿来的钱财,对他来说又有什么用?

智慧领导在小事上可能糊涂,但在大事上、大关节处会保持清醒的头脑。

《宋史·吕端传》记载:宋太宗打算任命吕端为宰相。有人对他说:“吕端为人糊涂。”宋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遂决意提拔吕端为宰相。

何谓“小事糊涂”?就是对那些只涉及个人利害得失、不关涉原则大道的问题,不在意,不计较。

吕端在“小事”上是如何“糊涂”的呢?这里不妨举例说明。

有一年,宋太宗把朝中大臣李惟清从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位子上换下来,让他去当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虽然是平调,但实际权力有了一些变化。

李惟清认为这是吕端从中使的坏,便趁吕端病休在家,没有上朝之时,向皇上参了他一本。

吕端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淡然地说:“我一生行得正,坐得直,从来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这些风言风语不值得去多想。” (“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吕端为官清廉,从来不贪污受贿,即使是自己应得的那份俸禄,他也经常拿出来周济别人,以至于在吕端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竟因生活困难而没有钱结婚。最后,他们只好把房产抵押给别人。

在常人眼中,吕端的做法是糊涂的。别人到皇帝那里去告你的状,你怎么能听之任之?你有宰相之尊,怎么能让你的后人贫困至此?真是糊涂到了极点。

何谓“大事不糊涂”?就是对关涉国家大政方针的问题,原则坚定,是非分明。大家看看吕端在大事上是怎样不糊涂、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的。

宋太宗得了重病,当时,宋真宗还是皇太子,吕端每天都随太子到宋太宗病榻前问安。

宋太宗病危时,内侍王继恩担心有才干的太子继位会妨碍自己专权,就跟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密谋立楚王元佐为帝。

太宗驾崩,李皇后让王继恩去召见吕端。吕端觉察其奸,当即将王继恩锁在阁内,自己前往皇宫去说服李皇后奉真宗即位。

太子继位,垂帘召见群臣。吕端站在殿下不拜。他请人打开帘子,并登殿看清楚确实是原先的太子之后,才退殿率领群臣下拜。

这就是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吕端。

我认为,吕端的“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很值得推崇的。因为一个在个人得失面前斤斤计较不吃亏的人,是很难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保持清醒头脑的,也是难有智慧的。

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做到“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下面的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分清何为大事,何为小事。人生有大事,也有小事。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领导干部要有清醒的头脑来分辨。

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关系到党和国家、人民和民族利益的事就是大事;关系到个人非原则的恩怨、得失的事就是小事。

第二,小事别去计较,大事坚持原则。既然分清了什么是小事,什么是大事,那么,领导干部在个人恩怨、个人得失面前,就应该糊涂一些,别去斤斤计较;而在涉及党和国家、人民和民族利益的事情面前,就要看清要害,坚持原则,是非清楚,毫不含糊,处理有准则。

事实上,领导干部在小事上“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一种理性、坦然的“糊涂”,是清醒中的“糊涂”。这种理性、坦然、清醒的“糊涂”,能让领导干部跳出自我私利的圈子,从而为智慧领导奠定基础。

领导干部在大事上的清醒,是真清醒。这种真清醒,是一种顾全大局的清醒,是一种坚定的党性原则的清醒,是一种远见卓识的清醒。叶剑英就是这样的清醒之人。毛泽东曾经送给他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为什么要借吕端来评价叶剑英?主要是因为叶剑英能在大关节处看清要害,做事情有大局意识。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阴谋加害孙中山,情势危急万分。此时,年仅25岁的叶剑英为海军陆战队营长,他不顾自身安危,护卫孙中山登上“宝壁”舰,后改乘“永丰”舰前往黄埔。

孙中山在广州蒙难50天,叶剑英始终率部捍卫孙中山,保护他的安全。由于叶剑英等人英勇斗争,终于使陈炯明篡夺革命政权的阴谋没能得逞。

1926年北伐军打下南昌,蒋介石让叶剑英做其嫡系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叶剑英予以拒绝。

1935年长征途中,张国焘密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叶剑英获知密令,意识到此事关系重大,情况万分危急,便设法将此事报告给了毛泽东,保证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按原计划北上。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逝世时,中共中央的悼词称他“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

领导干部应该知道,在大事上、大关节处清醒的人,才会成为能谋大局、堪当大任、能办大事、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也才是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