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大宋开国
“陈桥兵变”发生之后,赵匡胤命众将士集结,大军即刻准备回京。据正史记载,就在大军准备开动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拦住了哥哥的战马,跪下对赵匡胤恳切地说:“请以剽劫为戒!”意思就是在大军进城之时,命令众士兵不得对城内的百姓烧杀抢掠。赵匡胤听弟弟此言,大受震动,于是马上下令三军:“是你们硬要立我为天子。事到如今,众将士听我号令!”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将士们都朝赵匡胤跪下,低头倾听着。赵匡胤正色道:“大军进城之后不得伤及百姓和诸大臣。皇上、太后对我有恩,不得有所冒犯。听命者事后有赏,违令者立斩不赦!”众将士都莫敢不从,心下大赞赵匡胤仁德。也正是因为这样,赵匡胤大军进城时才没有像当年郭威一样弄得生灵涂炭、尸横遍野。
在这之后,为了先让开封城内稳定下来,以免大军进入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赵匡胤派他的亲信楚昭辅先行赶到开封向他的家人报平安,让他们放心。随即,他又派出了客省使潘美前去通创大臣们兵变的消息。这二人领命之后火速朝开封城赶去,到达开封之后,潘美不辱使命,他顺利进入了皇宫,站在朝堂之上宣布了陈桥驿兵变、天下已然易主的消息。
就在潘美和楚昭辅接受命令赶往开封之后,赵匡胤的大军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陈桥驿方向的陈桥门,准备从这里进入城内,完成大业。眼见开封近在眼前,皇位垂手可得。然而让兴致勃勃的赵匡胤无奈的是,守城的将士坚持不给赵匡胤开门,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守城的将士依据军规,不开就是不开。此时的赵匡胤怒火中烧,他慌了,难道潘美和楚昭辅已经被抓,事情已经败露了吗?慌乱之下的赵匡胤只得望向了他的军师赵普,赵普此时很平静,提出了一个让人忍俊不禁又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赵普的建议之下,赵匡胤只得做出了一个无奈之举,他放弃了陈桥门,选择从其他的城门入城。
离开陈桥门之后,赵匡胤的大军从旁边的封丘门顺利地进入了开封城。本来应该北上抗敌护国的军队此时却发生了兵变,听到这个消息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宰相范质、王溥等人后悔不迭,当初悔不该不经深思熟虑就让狼子野心的赵匡胤领军出兵。大将韩通听闻陈桥驿兵变的消息之后立刻离开大殿,赶回家中,想组织军队进行反抗。
如今风云变幻,想要靠朝堂上那些只会侃侃而谈的大臣来力挽狂澜是根本没有任何希望的。或许韩通真的是当时剩下的唯一对柴荣忠心不二之人,为了他当年对柴荣的承诺,为了后周世世代代在柴家手中延续,明知手中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抵抗赵匡胤,他还是决定试一试。这时,赵匡胤的家人还在开封城内,只要抓了他们作为人质,或许还能拖得一时。
但韩通没有想到,赵匡胤早已料到他的行动而先他一步派人赶往自己家中接出家人。待韩通马不停蹄地向赵匡胤家赶去之时,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早早地就等在那里,韩通一到,王彦升就毫不留情地将其斩杀。为了免除后患,韩通的妻子、儿女等众多亲人都没能幸免。
事情发展得很顺利,还没等开封府的官员和百姓反应过来,赵匡胤的大军已经冲进了皇宫,冲上了朝堂。身披黄袍的赵匡胤在众将领的簇拥下登上了明德门,这天下,转眼就是赵家的了。站在城门之上的赵匡胤浮想联翩,激动不已,经过重重阻难,他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这个他成长的地方。
在明德门上,高高在上的赵匡胤看到了这个城市的繁华,也看到自己的士兵已经分列在开封府的各处,这个国家现在属于他赵匡胤。他从小就因战乱过着漂泊的生活,青年时又随着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已经是不计其数了。如今一切终于有了回报,这个国家就要在他的手中恢复勃勃生机,将在他的统治之下重新恢复汉唐时代的盛世辉煌。思及此处,他激动的心情突然平定了下来,稍作停留之后,他就离开了明德门,回到了他原来的办公之所——殿前司官署。他先暂时脱下了黄袍,因为在那里,有更多的事和更难对付的人等待着他的处理。
举朝大乱之后,宰相王溥、范质等人无奈之下,只得在将士的逼迫下来到都点检衙门面见赵匡胤。见到范质等人后,赵匡胤“泪流满面”地对他们说:“我受先皇厚恩,本应该感恩图报。如今出此下策,实在是为手下人所逼迫,我自己也是身不由己。大人们看现在该如何是好?”还未等范质等人回答,众将士以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环为首,已经持刀上前。他们恶狠狠地对宰相等人说道:“如今我辈无主,今日必须立点检为天子。”
范质等人即便胸有正气,也只是一群文弱书生,连大将韩通此时都做了刀下鬼,面对冷冰冰的兵器和如今的情势,他们皆知已经无力回天,为了留住性命他们只能拜赵匡胤为天子。史载最先屈服的是宰相王溥,随后倔强的范质也不得已地朝赵匡胤拜了下去。
收服了范质等官员之后,事情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大半。赵匡胤重新穿上了黄袍,走出了后周的殿前司官署,马不停蹄地向皇宫赶去。在正式做皇帝之前他还需要解决一个人,那就是周恭帝——柴宗训。
出人意料的是,等到赵匡胤赶到皇宫之时却并没有见到他想见的人,柴宗训和太后早已离开皇宫了。其实,在赵匡胤的大军进入开封城时,惊恐万状的柴宗训就由符太后带出了皇宫,住进了天清寺。
当时的太后是柴荣的第二位皇后,也是大将符彦卿的女儿,被称为小符皇后。符彦卿有三个女儿,其中两个都嫁给了世宗柴荣,最后一个是赵匡义的儿媳妇。这位小符皇后在嫁给柴荣之前是后汉李崇训的妻子,也就是当时的朝廷重臣李守贞的儿媳妇。后来李守贞全家为郭威所杀,只有小符皇后一人幸免于难。据说当年乱军杀到李家的时候,小符皇后身处险境,但让人震惊的是,她没有随众人逃散,而是独自一人当门而坐,对前来灭门的乱军严厉地呵斥道:“我乃魏王符彦卿之女也,我父亲与枢密使大人如同兄弟一般亲密,你们不得无礼,给我速速退下!”
或许是将门虎女继承了他父亲的风采,但区区一个弱女子面临危难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可说是让人十分欣赏和佩服了。小符皇后面临突发情况的胆量和主见或许也是柴荣当年选中她,希望她能保护幼小的柴宗训的一大原因。
但是这次,赵匡胤领兵进城,小符皇后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现在的她没有丈夫,没有任何依靠,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她唯一可以指望的父亲也远在他乡,根本解救不了她此刻所承受的危难。在她看来赵匡胤虽然不会杀了他们,但破宫之日,难免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叛军会让这对孤儿寡母成为刀下之鬼。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了留住后周的一丝血脉,这位有勇有谋的皇后在大军进城之时就带着小皇帝柴宗训离开了权力中心——皇宫,脱下了黄袍,住进了佛寺。这样的举动很明显是一种政治避难,等于柴家放弃了权力,向赵匡胤屈服,只求留得柴家后代的性命。
国不可一日无君,小皇帝柴宗训答应退位,于是文武百官都陆陆续续来到朝堂之上等待新皇登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为之前的事情耽误了一些时间,大臣们又有很多姗姗来迟,登基仪式在黄昏进行。尽管如此,事不宜迟,多拖一刻就会多一分危险、多一分变数,赵匡胤内心虽然不舒服,但还要在登基之前尽量保持着他一贯以来维持大局的风度。
虽然柴宗训答应禅让,但此时让人为难的是,禅位诏书并没有准备好。正当赵匡胤和赵普等人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翰林学士陶穀缓缓站了出来,从袖子里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柴宗训的禅让诏书,并当堂宣读起来。
于是,赵匡胤穿上龙袍,登上大殿,开始接受众臣的朝贺,因他所领的归德军在宋州,所以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定都开封。登基之后,赵匡胤下旨封后周废帝柴宗训为郑王,皇太后符氏为周太后,从此迁居西京,再不得干涉朝政,并规定从此,柴家的世世代代都受赵宋子孙的庇佑,不得对其进行伤害。
风云变幻,就这样,赵匡胤废后周建大宋,一个崭新的王朝——北宋开始了它漫长的历史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