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易受欺骗

在三国的历史上,董卓是首位出现的枭雄,他残暴狠毒,多行不义,从中平六年(189)八月率军进京夺取朝政,掌握重兵,后来自封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成为唯我独尊的权臣。但是好景不长,到初平三年(192)四月就在王允、吕布等组织的政变中遇刺身亡,其权倾朝野的时间也不过两年多。董卓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引人注目的一条就是他很容易受人欺骗,以致在政治斗争中犯下了许多致命的错误,最终陷入没顶之灾。

董卓进京之后,想要废黜少帝刘协和临朝听政的何太后,由于袁绍在消灭宦官张让集团的战斗中表现突出,叔父袁隗又是太傅,因此找他前来商议。袁绍见话头不对,就和董卓说要回去与叔父商量,然后溜出洛阳城逃走了。董卓认为袁绍是个心腹之患,于是下了通缉令,悬赏重金捉拿他,催促得很急。当时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顒等都是名士,和袁绍属于同党,他们找到董卓为袁绍讲情说:“废立皇帝是重大的事项,不是平常人所能考虑的。袁绍不识大体,听说这事心里害怕,所以逃跑了,并没有其他的意向。现在这么急迫地悬赏捉拿他,势必激起他的反叛。袁氏家族有四世做过朝廷的三公,曾经广树恩德,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如果收纳豪杰聚拢徒众,别的英雄也因势而起,那么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就不是您所能控制的了。不如赦免袁绍的罪过,拜他做一个郡的太守,免罪后袁绍会很高兴,必然不会有什么祸患发生了。”董卓听了这番话居然相信了,然后拜袁绍为勃海郡的太守,封为邟乡侯,又拜袁术为后将军。这样袁绍就摆脱了遭受追捕的困境,还有了勃海郡这块百万人口的立足之地。袁术也随即逃出洛阳,躲藏在南阳。后来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袁绍率领勃海郡兵参加,并且当上了反卓联盟的盟主。袁术也以后将军的身份加入反卓联军,成为其中的一路诸侯,他和手下的勇将孙坚给董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董卓废掉少帝刘协,另立献帝刘辩之后,周毖和伍琼等人对董卓说:“以前汉桓帝、汉灵帝之所以丧失人心,原因是重用宦官和外戚,把许多天下著名的文士打成‘党人’,禁锢他们不许做官,现在应该矫正这项弊政。”董卓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这项工作交给了他们,“沙汰秽恶,显拔幽滞。”在周毖等人的引荐下,名士荀爽做了司空,原先被禁锢的“党人”陈纪、韩融等当上了列卿。朝廷的许多行政官员由正直的名士出任,而董卓的亲信党羽却未能获得提拔,还是在军队里任职。“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中平六年(189)十一月,周毖、伍琼与朝内志同道合的官员商议,决定设法让一批名士摆脱董卓的控制,外放到州郡去做行政长官,然后在地方起兵反对董卓,周毖等人在朝内里应外合,推翻董卓的残暴统治。他们提出了这项建议,董卓又受了蒙蔽,结果同意派遣韩馥任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任豫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张邈任陈留太守。他们到任后纷纷发表声明,反对董卓的暴政,并与袁绍、袁术等人联合起来,组成了讨伐董卓的联盟。董卓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上了周毖、伍琼的当,急忙派人将他们逮捕,并骂道:“我初入朝廷,你们两个劝我任用名士,所以听了你们的话,而这帮家伙到了州郡,反倒举兵相图,你们两个出卖了我,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们两人!”于是下令杀掉了周毖、伍琼。

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诸侯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县西南)会盟讨伐董卓。董卓见他们声势浩大,心生畏惧,便召集公卿大臣举行会议,提议向全国各地大举征兵,来对抗举义的诸侯。百官们害怕董卓都不敢发言,只有郑泰担心董卓征兵成功后人多势众,更加不好对付,于是反对说:“推行政务在于德行,而不是凭借军队人数的多少。”董卓听了很不高兴,说:“照你的话讲,难道兵是无用的吗?”郑泰编了一套鬼话来欺骗他,说:“不是说兵多没有用,而是(太行)山东地区用不着出动大兵。您出自西边的凉州,年轻时就担任将帅,熟悉军事。而袁绍是个生长在京师的纨绔子弟,张邈、孔伷只是惯于清谈高论的书呆子,并没有领兵作战的才干,临锋决敌,根本就不是您的对手。而且没有朝廷封赐的官爵和尊卑秩序,他们为了保存实力而各自停留观望,不肯齐心协力,共同进退。况且山东百姓过惯了和平优逸的生活,早已不习惯作战;关西屡次遭受羌族的侵袭,就连妇女也能拿起弓箭战斗。当今天下所畏惧的,无非是并州、凉州的军队和附从的羌胡,而您拥有他们作为爪牙,好像驱赶着老虎、犀牛冲向犬羊,鼓动劲风来狂扫枯叶,有谁能抵御得了?若是没有大事而向天下征兵,会使害怕服役的小民聚集起来为非作乱。抛弃德行而依赖兵众,是自己亏损了威严和庄重啊!”董卓听了这番话非常高兴,就不再讨论向天下州郡征兵的事了。

为了躲避关东诸侯的进逼,董卓决定放弃洛阳,把皇帝和百官迁徙到长安,他自己领兵在洛阳断后,迁都的具体事务都交给了司徒王允去主持办理。王允非常用心,他收敛了记载典章制度的各种图书,妥善保管并运到了长安,然后分条上奏施行,安排得非常妥当。王允虽然在骨子里恨透了董卓,但在表面上对他十分恭敬,“矫情逢意,每相承附”,大小事务都要请示董卓,照他的意见来办。董卓因此受到迷惑,对王允非常信任,朝廷的内外日常事务,都依仗王允来处置。第二年董卓回到长安,表彰王允的迁都之功,封他侯爵,食邑五千户。王允假意推托,最后只接受了两千户。董卓在这些假象的麻痹下放松了警惕,王允就利用主持朝政庶务的便利,组织了一批大臣准备发动政变,甚至连董卓的义子吕布也被拉拢过来,然后突然举事,刺杀了这个万恶的国贼。

董卓凶残暴虐,为什么会屡屡遭受政敌的欺骗?这和他的性格弱点有密切联系。史书上说他是军伍出身,性情粗豪;但是不学无术,文化素质相当低劣,和赵高、王莽、曹操等巨奸大猾相比,缺乏缜密与诡诈的心机,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容易受骗上当。荀攸等名士就很看不起他,说:“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就是说董卓作恶多端,比桀纣还要残暴,引起了全国人众的怨恨。他不过拥有强大的武装,实际上只是个缺乏学识和智谋的粗鲁汉子,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董卓缺乏在朝廷施政的经验,胸无城府与韬略,又不能识人,这是他频繁受骗、在汉末复杂激烈的斗争中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